一、道家服食
道家的服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外丹。外丹就是煉仙丹,做一個 鼎,慢慢兒的加上各種藥物,煉長生不老的仙丹。當(dāng)然,這個長生不老的 仙丹就是整個的道教的歷史上,并沒有出現(xiàn),或者有出現(xiàn)過我們不知道, 不被正常的歷史典籍所記載。
當(dāng)然在道教的典籍里,有很多長生飛升的這 種記載,但是不能作數(shù),畢竟很多都并沒有在真正的歷史正史當(dāng)中記載。
比如說張三豐。
當(dāng)年這個朱元璋,想找張三豐擔(dān)任國師。結(jié)果朱元璋找了 很多年沒有找到,后來他的兒子朱棣,明成祖又開始找張三豐,這個張三 豐的傳說一會兒在四川出現(xiàn),一會兒在上海出現(xiàn)了,反正全國到處都傳見 到了張三豐張真人。朱棣也非常想找,但實際上到朱棣那個時候,張三豐 已經(jīng)將近 300 歲了,所以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但是民間傳說這里看見張三 豐,那里看見張三豐。
所以連這個朱棣,朱元璋也相信張三豐在世,已經(jīng) 成得道成仙,所以,明朝把武當(dāng)山當(dāng)成自己的家廟。
所以大家如果去過武 當(dāng)山,你就看到武當(dāng)山的整個的道教的格局,基本上是仿照天上白玉京的
這個格局,依山勢而建。那在山腳下有一座觀,叫什么?叫遇真宮。
為什 么叫遇真宮呢?
就是朱棣當(dāng)年因為找不到,實在是找不到真正的張三豐, 但是誰也沒有人說張三豐已經(jīng)已經(jīng)羽化登仙了。
所以呢,朱棣特別希望能 夠在這里見到張三豐。
所以建了一座宮觀叫遇真宮,在這里我就能夠遇到 真人。
那當(dāng)然并不見得朱棣本人能遇到真人,也就是已經(jīng)把武當(dāng)山當(dāng)成明 朝的家廟,就是老朱家的家廟了。
那既然是老朱家的家廟,如果張三豐, 張真人回到武當(dāng)山的老家,你就可以在這里落腳,所以取名叫遇真宮。
那服食在魏晉時期是特別的推崇,最著名的有一個藥叫五石散。
五石 散,實際上用石鐘乳、雄黃、硫磺這些東西做的,然后吃完以后人特別的 興奮,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禁品。
所以服食這個東西,在后世逐漸的退出了歷 史舞臺。
特別是很多的皇帝信了這個丹藥以后,那出現(xiàn)了問題,有的人早 夭了。
那到底有沒有真正的仙丹呢?
實際上,這是為了迎合統(tǒng)治階級的一些 愛好,當(dāng)時的煉丹士,也就是方士,弄了一些和真正道教經(jīng)典不符的一些 行為。
那我們可以看我們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你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上品藥都是什 么?
都是能吃的藥,都是可以當(dāng)飯吃的藥,或者當(dāng)菜吃的藥,為什么?
因 為這樣的東西,我們吃下去才能夠輕身不老。所以道家的服食,實際上很 多都是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又便于儲存,又不用吃那么多,可以達到辟谷的 效果的這些食品和藥品,我們把它稱為上品。
所以,這個服食,一個是丹藥的服食,并不是像五石散那樣的壯陽藥。 那第二個叫服氣。就是呼吸天地之清氣。所以道士喜歡找到一個山頂,找 到一個空氣特別好的地方,迎著這個早上的朝陽一起呼吸。我們呼吸的是什么?
呼吸的是天地之清氣,那以求達到什么呢?以求達到開谷門的效果。
所謂的開谷門,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天地之氣和我們相融,我們開始 逐漸的把這個谷門打開,我們不需要吃東西了,不需要吃飯了,或者我們 只吃很少的食物就可以達到我們身體的需求。
因為什么?那個時候我們的 身體與天地之氣已經(jīng)融為一體,我們就融于天地了,跟山川河流一樣不朽了,和天地同在。當(dāng)然這也是一種理想的狀狀態(tài)。
二、道教分水嶺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 ——唐朝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好,那我們接著今天的課,那么剛才我一開始的時候,我給大家發(fā)了 一首詩,“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層,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這個 詩很多人都聽過,這是李白的詩。
那很有意思,李白寫這首詩,這個“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實 際上是什么呢?
李白早年年輕的時候,接受道教的思想,李白有個外號, 叫嫡仙人,就是接近于天上的仙人,所以他是酒中仙,他是詩仙,而且他 受過道教的儀軌,也就是說通過仙人撫我頂,也就是他的那個道士老師摸過他的頭,撫頂。“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敖Y(jié)發(fā)”是什么呢?把 這個頭發(fā)盤起來,挽成一個道髻,把這個頭發(fā)盤起來,就是進入道門的一 種儀式。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很有意思的一個事情,道家道士要進入道門,有這 么一個儀軌,叫“仙人撫頂”,叫“撫頂”這個儀軌。在佛家,也有這么 一個儀式叫“灌頂”。那為什么佛家和道家都會選這么一個幾乎一樣的儀 式呢?
那昨天我們說了這個頭頂是什么?郁羅靈臺。如果天地合氣的情況下, 我們這個腦袋頂上是通靈的。那道家講“符箓經(jīng)誥”,“符”,我們都知 道是符咒,“箓”是仙箓。
什么意思呢?
就是道士,我們每一個道士,就 是既然你當(dāng)了道士,那每一道士都是天庭在地上的一個代表,但每個道士 還有不同的層級。所以給了你一個箓,就是說你已經(jīng)入了我們道門的一個 級了,你有了這個度牒以后,你就有一定的神權(quán),比如說我要請神,能請 到什么樣的神,就有不同。最小的能請到土地公公;然后再高一級能請到 一地城隍;再高一級的能請到六丁六甲,五方揭諦;這是傳說中道術(shù)的這 么一個層級。“經(jīng)”,念經(jīng)、經(jīng)文。
“誥”,我們要上奏天庭,要表奏天 庭。也就是說我們有什么事兒要向天庭表奏,所以這是道教的一個儀式。
我們現(xiàn)在的道教,特別是像龍虎山的道教,它維持了很多漢朝的一些 文化的禮節(jié),特別是朝廷當(dāng)中的禮節(jié)。
為什么?當(dāng)年張魯,張魯是張道陵 的第三世孫,張魯在這個四川建立了漢中政權(quán),后來被曹操給滅了。
張魯 被抓到了洛陽,張魯?shù)搅寺尻栆院?,它實際上跟劉禪是一樣的裝傻。
叫什 么呢?樂不思蜀對吧?
劉禪、張魯也差不多,他的老家在哪里?在江西龍 虎山。所以他讓他的兒子張科,帶著金銀財寶返回到了江西的龍虎山,建立了現(xiàn)在的嗣漢天師府。
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到了江西的龍虎山,大家可 以看一看嗣漢天師府,看一看它的那些道教的儀軌。
“符箓經(jīng)誥”在茅山和江西龍虎山,是非常盛行的。
在北方,比如說 龍門派的白云觀就看不到。在北方還有一個廟,比如說東岳廟。北京的東 岳廟,是北方唯一的一座正一派的道場,如果在北京的同學(xué)也可以去看看。
白云觀和東岳廟有什么差別?
那這個差別實際上就是在儀軌上的差別。龍 虎山的道士是可以娶媳婦,吃肉的,喝酒的,然后他們一般不留胡子;而 龍門派的,也就是白云觀的道士,要全須滿發(fā)。
那我為什么說這個呢?這就跟前面的這張圖有關(guān)系了。
白云觀算全真派,全真龍門派。
那個丘處機、王重陽,大家都知道, 丘處機、王重陽是我們這個神雕俠侶里面的人物。但是現(xiàn)實當(dāng)中也有。
特 別是丘處機,他孤身北上,在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新疆到烏茲別克斯坦這條路上 截下了成吉思汗,去見成吉思汗,向成吉思汗講長生之道,然后阻止了屠 城的行為。
丘處機他認識到了這個道教修行當(dāng)中的一些問題,所以他們不修外丹改修內(nèi)丹。
所以,在道教的這個發(fā)展史上,邱處機是一個分水嶺; 也就是修內(nèi)丹和修外丹的一個分水嶺。
那邱處機結(jié)合了很多佛教的優(yōu)秀的 東西,甚至他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放到了道藏當(dāng)中,這是佛道歷史上的第 二次合流。
第一次合流是我前兩天說的陶弘景,梁武帝時代,佛教和道教是打得 一塌糊涂,吵的一塌糊涂,包括儒教,當(dāng)時都在那里吵架,誰聽誰的,誰 是本土的,誰是外來的一目了然。
大家誰也不服誰。梁武帝把大家都召集 起來,召集到洛陽白馬寺,來了一場佛道的辯論,七七四十九天。七七四 十九天之后,這是第一次歷史上的佛、道、儒三家的合流。
大家相互之間取長補短,達成了一個協(xié)議,這個協(xié)議就類似于叫求同存異的這么一個協(xié) 議,大家都是為了我們中國的百姓服務(wù)的這么一個協(xié)議。
你看世界史上只有中國的宗教不相互攻擊,道教的山下有寺廟。
宮觀 一般在山頂,廟一般在山腳,大家互相不重疊,也不爭吵,也不爭地盤。 嵩山上照樣有道士,嵩山少林寺禪宗的祖庭,照樣有道士;泰山腳下它也 有和尚,泰山還有書院,形成了這么一種共存的景象。所以儒道佛三家在 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互相不攻擊的這么一種場景,相互之間求同 存異,和諧共生的這么一種場景,是在梁武帝開始的。
我們不多說了,再多說了就講故事了。
然后第二次合流是我們丘處機。
丘處機最重要的一條,你看全須滿發(fā), 什么意思呢?
胡子要全須,一根不能剃掉。
滿發(fā)呢,這個頭發(fā)一根也不能 剃掉。那這跟和尚是不是反著的?和尚是不能留頭發(fā),也不能留胡子;他 是全須滿發(fā),而且以示全真嘛。
三、搭鵲橋
好了,這個時候就來了,我們看這一張圖,我給大家截下來的這張圖。
上面坐著一個老道,下面坐著的一個胡僧。
胡僧怎么說?就是老外, 從印度來的和尚。
那在這張道教的圖上怎么能夠出現(xiàn)胡僧呢?“白頭老子 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修行路徑此為根”。
那這兩個人,特別是這個 胡僧,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
結(jié)合我前面說的你可能就明白了。
為什么?
我們這張圖是白云觀的圖,白云觀是全真派,這個時候經(jīng)過邱真人的這個 改造,已經(jīng)結(jié)合了很多佛教思想了,所以相互之間已經(jīng)不沖突了。
而且當(dāng) 時的朝廷比較褒佛教貶道教。
特別是在清朝的時候,所以他把胡僧畫到上 面去,也有它的歷史原因。
那 OK,那我們現(xiàn)在再來說這個胡僧和老子的問題。
我們?nèi)ソ庾x一個經(jīng) 典,或者解讀一張圖的時候是需要悟性的,當(dāng)然這個悟性不是說你坐在那 里頓悟,因為是解讀,它不是頓悟,頓悟是在人生的歷程當(dāng)中的一些頓悟, 而不是說對這張圖的解讀。
那我們對這張圖解讀的時候呢,每個人心中都 會有每個人自己的解讀。
就像每個人心中的父母都會不太一樣,我看你爸 媽,和你看我爸媽,和我自己看我爸媽,它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不要 去求茍同,不要說別人是怎么講的,某某真人怎么講的,某某道士怎么講 的,我們不要去管,在這里我講就行。
如果有意見你可以保留,我們并不 是修真的,我個人也不修仙,所以我們很多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如果你覺得不對,那你呵呵一樂就完了,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啟發(fā),那你就 姑且聽之好吧。
“白頭老子眉垂地”,這明顯就是老子已經(jīng)寫的很清楚,就是我們道 教的祖師爺老子。
老子傳說生下來的時候頭發(fā)就是白的,所以它是白頭老 子眉垂地。
那為什么眉垂地?
那大家看一下,這個這里已經(jīng)寫的很清楚, 這個胡僧和老子之間,這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個鴻溝,上面寫的很清楚是任脈和督脈,在我們這里就是一張嘴。
督脈往下,一直從印堂往 下一過鼻梁到人中,然后,張開嘴到齦交穴。
督脈是從后背上行到頭頂,然后向下,過正從正中線向下一直到齦交 穴,齦交在我們的上嘴唇的牙齒根兒這個地方正中間。那任脈是從胞宮向 上一路沿著腹部正中線向上走到承漿穴。承漿穴在我們的下嘴唇的外面。
道家的修行以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脈的連接,這個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地 方。那現(xiàn)在這里任督二脈出現(xiàn)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我們的嘴。
那我們上面說的這個老子,“白頭老子眉垂地”,就是他的眉毛向下 垂,垂到哪里來呢?
垂到地上去。
那為什么要垂到地上去呢?
大家有沒有 看過廟里的菩薩是什么樣的?菩薩一般都是瞇眼下垂,眼瞼下垂,為什么 下垂?
我們要俯瞰眾生,要往向下看。
因為它這個塑像,或者說他們都在 天上看著地上,當(dāng)然要垂眼向下。
所以垂眼向下代表了慈悲。
那我們這里 就要向下看到哪里呢?要看到下丹田,回頭我們再說。
那我們第二個“碧眼胡僧手托天”。老子眉毛向下,那你眉毛都向下 了,眼睛當(dāng)然要向下看了是吧。
那碧眼胡僧要手托天。那剛才胡僧這個形 象我就不多說,以前我們已經(jīng)講了。
那我們看一下手托天拿什么托?
我們這個里面有啥?眉毛我們好理解,我們自己有眉毛?!鞍最^老子眉垂地”, 我們自己的眉頭垂下來不就行嗎?
這說的很清楚對不對?我們自己的兩個 眼睛這個位置,我們的眉毛,或者我們自己就是老子。
剛才講到“眉垂地”,就是兩眼下垂,微微閉眼,然后把注意力,神 思注意在下丹田。回頭我們再說這個事兒。
然后胡僧是干嘛了?兩手托天了對吧?那托的是什么東西?那我們這 個身體里面哪樣?xùn)|西像胡僧?
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說了,這個是眉毛是眼睛,可 以是神識。
那我們到底是什么呢?那我們看一下我們的嘴巴里有什么東 西?任脈向上到承漿,到了這里就裂開一道口子,這就是我們的嘴。嘴里有什么呀?
嘴里有舌頭。舌頭上面有頭發(fā)沒有?當(dāng)然沒有了對不對。那舌 頭代表什么?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聚在這個舌頭上。
我們過一段時間學(xué)舌 診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這個舌頭就是什么呢?
這個舌頭就是一個人。
那 這個人有頭發(fā)沒有?沒有。
舌頭就是光頭嘛,對不對?那這不就是胡僧嘛。
那胡僧兩手托天,怎么托?舌頭翹起來。托到哪里呀?要兩個手托到 哪里呢?托到天,托到上額。
上額這個地方有兩個眼兒,是什么眼呢?是 我們的唾液腺的一個分泌口,大概是就在我們舌頭抵上顎的這個位置上。
那這個位置上,實際上是兩條肝經(jīng)的出口。
所以,我們這個舌頭一舉起來, 兩手托天,一托上去,這個口水就流下來了。
所以道家叫什么?搭鵲橋。
為什么搭鵲橋?下嘴唇是地,上嘴唇是天,天地一交融,一連起來,牛郎 織女就在此相會了。
那有人說我不知道我這舌頭是不是 90°,我點的對不對呀?。
那好我 們念一句口訣“學(xué)而時習(xí)之”,閉上嘴,“而”字舌頭剛好頂住的那個地 方,就是我們說的這個肝經(jīng)的出口,唾液腺的分泌,上齒齦稍微上方一點。
那好了問題又來了,天地在這里交融了。如果是小周天的話,那我們 的督脈上行,任脈要下行,這一交接以后,天氣要下為雨,要向下行的。
那平時這個道士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平時不是這樣的。
我們正常情況下都 是這個從胞宮一源三岐,沖脈、任脈、督脈三脈上行,都是往上走的,一 直往上走的。
這個我們后面再講。
我們知道一搭鵲橋,你的任督二 脈就連接起來了,我們?nèi)说奶斓鼐瓦B接起來了。
那好了,那我們?nèi)藶槭裁茨苷f話呢?
我們這個舌頭在里面做什么了?
我們這個舌頭是在口腔里面不斷的跳動,對吧?
你說話的時候是不是舌頭 在里面跳,它為什么會跳?
這就是上面的天氣下行,下面的地氣上升,上 面的天氣下降,在這個位置出現(xiàn)了一個什么?碰撞。
因為有了這個碰撞, 我們陰陽二氣,在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交融交匯,這個交匯就出現(xiàn)了摩擦, 出現(xiàn)摩擦就會出現(xiàn)聲音。
那有人天生是啞巴,舌頭發(fā)硬。
比如說我們好多自閉癥的孩子,他就 伸不出舌頭來,這說明什么?天地之氣在這里的交匯,能量不足。
在自然 界當(dāng)中,天地一交匯會打雷下雨。所以我們在這里,打雷是什么?
說話。 下雨是什么?下雨就是口水流下來了。所以搭鵲橋,我們平時可以練習(xí), 靜坐的時候,或者是你睡覺之前,你可以搭鵲橋。
好,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