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陰沉冷峻,城府很深的人,千萬不要和他推心置腹;
遇到剛愎傲慢,自以為是的人,應(yīng)當(dāng)謹(jǐn)慎說話。
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笔а詣t多災(zāi)禍,因此,要提防禍自口出。
深沉不語的人,并不一定心懷詭詐,但在了解之前,不可不存戒心;而心地狹窄,自以為是的人,是難以相處的。
因此,切勿輕易推心置腹,以免惹事生非。
楊修,字德祖,弘農(nóng)華陰縣人(今陜西),為人博學(xué)多才,后擔(dān)任曹操的主薄一職,深得曹操的倚重與信任,他的才華曹操亦自嘆不如。
本有大好前途的楊修,為何才四十五歲就被曹操誅殺了呢?
有一次,曹操正修建相國府的大門。剛建好時,曹操前去查看,叫人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解其義。
楊修看見后對工匠們說,“門”中加個“活”字,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造得太大了。于是拆了重建。
曹操看后很喜歡,問道:“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
下人回答:“是楊修!”
曹操雖表面上稱好,而心底卻開始對楊修產(chǎn)生了厭惡之情。
還有一次,塞北給曹操進(jìn)貢了一盒酥餅。曹操在盒子上寫下“一合酥”三個字就放在案頭。
楊修見了,竟與大家分食這盒酥餅。
曹操問其原因,楊修說:“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怎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當(dāng)時雖然喜笑,而心里更加厭惡楊修了。
楊修還經(jīng)常教曹植怎樣回答曹操的問題,曹植每次按照楊修的說法總能對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
后來知道真相后大怒,說:“匹夫居然敢來欺騙我!”
后來曹操攻打漢中之地,欲攻不下時想收兵回軍,心中又猶豫不決,正好軍中有人來請示口令。
曹操隨口答道:“雞肋”。
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收拾自己的行裝。
有人奇怪地問他說:“您為何收拾行裝?”
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是指漢中,因此知道大王要回軍了?!?/strong>
曹操得知后大怒,對楊修說:“你怎么敢亂造謠言,亂我軍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楊修與曹植醉酒駕車,從司馬門出,又屢次誹謗鄢陵侯曹彰。
曹操聞之大怒,便以“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等罪名將楊修處死。
楊修臨死前嘆息道:“我知道自己早會被處死,現(xiàn)在已經(jīng)算晚了?!睍r年四十五歲。
曹操身邊的能人很多,能揣摩他心思的也不在少數(shù),而楊修卻恃才傲物,不懂分寸,不知收斂,失言又失人,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古人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