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會參與南京大屠殺嗎?如果文革再現(xiàn),你會毆打自己的老師、舉報自己的父母嗎?印巴分治時,你會對同一種族卻不同信仰的好友拔刀相向嗎?
——我們往往會說:日本人天生沒有人性;文革時期的人們被洗腦,沒文化,愚昧;印巴沖突是一場歷史造成的悲劇。至于接受過現(xiàn)代教育,開明、獨立的我們,是絕對做不出這些事的。
可是,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津巴多,卻在《路西法效應(yīng)》中告訴我們:不,你會干出一模一樣的事,只要你處在這個情境中。
上世紀60年代,津巴多在研究盧旺達大屠殺時,發(fā)現(xiàn)了一件困惑的事:為什么屠殺的號角一吹響,丈夫就能砍死妻子、上司砍死下屬、醫(yī)生砍殺病人,以及砍殺友鄰、同事、朋友,只因為自己是胡圖族,而對方是圖西族?
同樣令他困惑的,還有軍事法庭審理的美軍虐囚事件。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受審的美軍并不像人們想象的一般窮兇極惡,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是好丈夫、好朋友、好兒子和好父親。
好人為什么會在一夜之間變成惡魔?為了搞明白,1971年,津巴多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這個實驗,叫“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至今每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材都必然提到它;這個實驗,讓“津巴多”這個名字舉世皆知;這個實驗,45年內(nèi)被多次翻拍為電影,如《死亡實驗》、《沉默的憤怒》等等;也是這個實驗,迄今為止的40余年,幾乎沒人再敢重復(fù)一遍。
而《路西法效應(yīng)》,就是津巴多對此極其詳盡的一本實驗報告。
讓我們回到1971年的8月14日,周日,美國加利福尼亞。
尖銳的警笛聲劃破了清晨的寧靜,一群大學生被警察逮捕,關(guān)入囚車,送往監(jiān)獄。在監(jiān)獄中,他們被脫光衣服、噴灑消毒劑,穿上印有表示身份號碼的囚服,戴上了腳鐐。從這一刻起,他們失去了姓名,只剩下冰冷的數(shù)字號碼。
這個監(jiān)獄,其實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
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補,都是津巴多的學生或志愿者,他們會獲得15美元一天的報酬。在參與實驗之前,他們做過測試,證明都是“心理健全的正常人”。在進入監(jiān)獄之前,他們上街呼喚民權(quán)、參與反戰(zhàn)游行。一言以蔽之,是非常積極和擁有獨立自由意識的一群人。
第一天,犯人和看守都覺得挺沒勁:大多數(shù)都是熟人,甚至還是朋友,怎么扮演對立角色呢?大家都覺得自己的角色都很無聊。
不過,和真實監(jiān)獄類似的環(huán)境,很快讓人們對號入座:囚犯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以后就不能自由行動,每3個人住在一個小隔間,只能在走廊放風??词?個人一組,每組工作8個小時,三組輪換。
當天晚上,當班的看守們便開始實施特權(quán),將入睡僅四小時的囚犯們喚醒,讓他們起來做俯臥撐。睡眠周期被打亂,囚犯們開始反抗:他們撕掉自己囚服上的編號,打通小隔間,并用床堵住監(jiān)牢門,不讓看守進來。
前來換班的看守們又惱火又不知所措。扮演“典獄長”的津巴多提醒他們,你們得自己掌控局勢,他們的生活完全由你們控制。“我們擁有絕對的權(quán)利,而他們一點也沒有?!?/p>
卡其色制服、口哨、警棍和大墨鏡讓這批看守們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他們無師自通,沒收了囚犯們的飲食,讓他們餓肚子,逼迫他們用手洗干凈馬桶,將“刺兒頭”關(guān)禁閉。他們讓囚徒們戰(zhàn)成一排,一次次報出自己的編號,強化他們已不是一個“人”的事實。犯錯的囚徒被沒收了毯子和枕頭,被逼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些囚犯被脫光衣服,還有人受到了性侮辱。
囚犯們啜泣、憤怒、大聲抗議。而看守們呵斥、發(fā)火,甚至在無人監(jiān)管時用滅火器毆打囚犯。僅僅是第二天,他們便已進入了自己的角色。
在實驗進行到第36個小時時,編號為8612的囚徒精神崩潰了,他歇斯底里地咒罵、狂喊,只能緊急退出實驗。
第三天是角色固化、形勢惡化的一天。一些父母被允許來“探監(jiān)”。吊詭的是,他們也立即陷入“犯人家屬”的心態(tài)中:小心翼翼、低著眉頭做人,一邊跟兒子交談,一邊看“看守”的臉色。而看守們在他們身邊走來走去,不時威嚴地咳嗽一聲。
到了現(xiàn)在,看守們對于如何管理監(jiān)獄也更加嫻熟:他們開始分化囚徒,給一些表現(xiàn)好的囚徒較好的飲食和床鋪;對于反抗激烈的,也給予“特別的照顧”,除了體罰和羞辱,看守們還不允許他們上廁所,整個監(jiān)獄臭氣熏天。囚犯們于是相信,得到好處的人是因為告密,不信任和戒備開始在監(jiān)獄中傳播。
這時,看守們收到風氣:被釋放的“8612”將折返來幫助獄友越獄。他們陷入高度緊張,開始轉(zhuǎn)移囚徒。當發(fā)現(xiàn)這一切不過是個謠言時,看守們把狂怒加倍發(fā)泄在囚犯身上。遭遇羞辱和體罰后,3名囚犯開始出現(xiàn)情緒激動、思維混亂的應(yīng)激癥狀,另一名囚徒因為申請假釋被拒,全身出現(xiàn)皮疹。
第四天,一些囚徒開始反抗——目的只是為了獲取一點更好的食物,有煙抽;而看守們的懲罰更加別出心裁:強迫囚犯們玩跳山羊(囚服是女性的裙子,而底下不允許穿內(nèi)褲,因此這個‘運動’不啻于一種侮辱),還讓有的犯人背著兩名獄友做俯臥撐……
編號819的囚犯不堪重負,生了重病,實驗方只好放他走??词貍兿蚯舴競冃妫?19死了,他是個壞囚徒?!碑斀虬投嗷貋頃r,他發(fā)現(xiàn)819沒有走,819在另一個房間哭泣著,說他不能走,他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壞囚徒。津巴多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對方已經(jīng)根本不記得自己其實是一名大學生。
到了第四天,已總共有五人因為精神、身體狀況失控而退出,而到了這一天,所有人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誰。
其實在這幾天中,參與實驗的人員,無論囚犯還是看守,都不是和外界絕緣的。他們總共接觸了100多人:一名真正的典獄官(他觀察到學生囚犯的反應(yīng)與首次坐牢的人非常相似);20多名由心理學學生擔任的實驗觀察者;24名“探監(jiān)者”;一位神父;一個母親甚至找到一名律師,讓他提供法律咨詢來幫助自己的孩子脫離“牢房”。
有人驚訝,有人憤怒,有人悲憫,有人著急,卻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只是一場實驗,它隨時可以中止!
直到一位勇敢的年輕女士出現(xiàn)。
這位女士,是津巴多的女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助教克里斯蒂娜。這是她第一次來到實驗現(xiàn)場,親眼見到的一幕讓她震驚了:一個和自己談吐時還彬彬有禮、十分友善的學生,一轉(zhuǎn)臉就變成了粗暴、兇殘的獄卒,吼叫中帶著不屬于他的南方口音(奴隸主?)。
她也發(fā)現(xiàn)男友變了,不再是那個溫柔而敏感的愛人,而是一個眼中放光、享受著控制欲的狂人。作為“典獄長”,他默許所有暴虐行為,并將這一切視為正常!
這一切,讓克里斯蒂娜哭泣了。她跟津巴多爆發(fā)了劇烈的爭吵,指責說,“你對這些孩子們干的太糟糕了!”
后來,津巴多說,她是來訪的所有人中,唯一一個對這場實驗提出道德批判的人。
女友的眼淚讓津巴多驟然清醒。第二天早晨,也就是實驗的第六天,他果斷地宣布:中止實驗。
實驗結(jié)束后,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估為“虐待狂”傾向;而幾乎所有的囚犯,都遭受了精神創(chuàng)傷,需要心理干預(yù)?!霸趯嶒為_始的時候,兩組人之間沒有任何區(qū)別,不到兩個星期之后,他們之間已經(jīng)變得沒有共同之處了。”
到這里,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就完全敘述完了。那么,那些被喚醒了人性黑暗面的獄卒,是不是從此就變成了反社會人格呢?現(xiàn)實證明,不是的,當他們回到了原來的環(huán)境后,他們又變回了友善的朋友、優(yōu)秀的學生、有禮貌的陌生人。其中一名被評估為有“虐待狂”傾向的“看守”,在工作之后成為了一名慈善人士——這不是沽名釣譽,所有接觸到他的人,包括他的妻子都認為,他是一個真正充滿同情心與責任感的愛心人士。
這大概才是這個實驗的精髓與可怕之處:一個在正常社會中舉世公認的好人,會在一個極端的情境下扭曲成惡魔。
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殺死圖西族學生的胡圖族老師、文革中打死老師的學生,當他們處于一個相對平穩(wěn)和正常的情境中時,他們很可能是一個誠信的伙伴、忠誠的丈夫、孝順的兒子,但在極端的情境中,他們都成了雙手沾滿鮮血的魔鬼。
這也是本書名字的由來——在基督教傳說中,路西法原來是上帝的大天使,但因為拒絕臣服于人子耶穌,他率領(lǐng)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墮入地獄,成為撒旦。
那么,在現(xiàn)實中,一個“天使”為什么會墮落為“惡魔”?
津巴多說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標簽。
在實驗中,“犯人”和“看守”這兩個標簽,暗示了他們的身份:壞人和好人。對“壞人”施虐,是無需背負道德壓力的事,這是在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所有暴虐的群體運動,都有著類似的人為標簽。如日本軍國主義宣揚的“支那人都是低等動物”,如盧旺達政府宣揚的“圖西族都是壞人”,如文革中的“牛鬼蛇神”、“黑五類”,這樣的標簽是否定的、蔑視的、羞辱的,甚至去人性化的。這樣的標簽,讓施害者理直氣壯,讓被害者失去自尊和申訴的勇氣。
可怕的是,當你處于這樣一個極端二元對立的體系中時,別說要鼓起勇氣去反抗、保持內(nèi)心的一份清醒,你甚至想不到:這一切是根本不合理的!你會被卷裹入時代洶涌的大潮,不由自主。
對這一點,促使實驗提前結(jié)束的克里斯蒂娜也十分后怕:如果她一直參與實驗,她會有這樣強烈的情感觸動嗎?她會不會也和津巴多一樣產(chǎn)生了適應(yīng)性,認為這個系統(tǒng)是正常的?她真的會產(chǎn)生反抗的念頭嗎?她真的不能肯定。
在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中,克里斯蒂娜扮演了一個“道德英雄”,而津巴多認為,“道德英雄”正是我們的希望。他提出了如何成為一名英雄的“十步法”:包括承認自己的錯誤、拒絕為了所謂的人身安全而犧牲自由,相信自己能夠反對任何不公正的制度,等等。
然而,作為一名讀者和一個深愛傳統(tǒng)東方文化的人,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jié):頂替第一名退出實驗者8612的候補者,是一名禪宗弟子(美國人)。只有他從頭到尾擁有清醒的意志,拒絕被情境卷裹。當他因為拒絕吃一根又冷又臟的香腸,從而被關(guān)進囚犯們最恐懼的“小黑屋”——一個狹窄不透光的櫥柜時,他竟然在櫥柜里打坐了幾個小時!而其他人早已崩潰,泣不成聲地承認錯誤,哀求被釋放。
是的,內(nèi)省與專注帶來的定力,讓我們在面對極端情境時能擁有一份不為所動的清醒與覺察。
PS,還有一部電影,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在國際上備受好評,豆瓣高達8.7分(9.5萬人評分)。這部電影也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關(guān)于一群自由散漫的學生,如何在老師的“獨裁”實驗下,僅僅一周內(nèi)便滑向了“納粹”的深淵。
看完后,我想你會相信,我們信以為真的獨立、自主、公義的人性,是多么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