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早晚子時的爭議
凡是在晚上23點后出生者,其生日干支都算明天,這是眼下命理界多數(shù)人遵循的原則。但也有很多命理師認為這是錯誤的,日柱應該從0點之后才能轉(zhuǎn)換,即23點至0點之前為夜子時,要使用昨天的日柱,0點后至凌晨1點為早子時,要使用今天的日柱。
面對兩種不同的子時(日柱)劃分方法,我們到底要怎樣取舍才正確呢?讓我們先分析下各種歷法中年月日時的交接方式,看看能否理清一些頭緒吧。
年份的交接
公歷:以每年的元旦(一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起算新年,一年共12月,平年365日,閏年366日。
農(nóng)歷:以每年的春節(jié)(正月初一日零時零分零秒)起算新年,正常年份有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十九年中有七閏)。
干支紀歷:以交立春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315°)的時候起算作新的一年,一年固定12個月。年份的天干地支可從萬年歷查出,從甲子到癸亥年,60組干支為一周期(元),不斷循環(huán)地使用。
月份的交接
公歷:每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月(有大小月之分)。
農(nóng)歷:每月初一日零時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月(月分大小,以無月為朔、滿月為望。)
干支紀歷:依太陽與黃經(jīng)所處的不同位置(十二節(jié))劃分為12個月,以十二地支相配,具體的交接時間并不固定。月份的天干是從年干上推算得來的,60組干支配60個月份,正好輪完5個年份。
立春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315°)后交寅月
驚蟄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后交卯月
清明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5°)后交辰月
立夏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后交巳月
芒種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75°)后交午月
小暑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后交未月
立秋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后交申月
白露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65°)后交酉月
寒露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95°)后交戌月
立冬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225°)后交亥月
大雪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255°)后交子月
小寒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285°)后交丑月
日的交接
公歷:每日零時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天,一天24小時。
農(nóng)歷:同公歷。
干支紀歷:從子時(每天23時0分0秒)起算新的一天,一天分12個時辰,日子的干支可直接從萬年歷中查到。
【注:使用早晚子時者,仍以每天零時零分零秒起算】
時的交接
公歷:使用24小時制,每小時合60分鐘。
農(nóng)歷:同公歷。
干支紀歷:使用12時辰制,每時辰跨2個小時,12時辰正好配合十二地支。時辰的天干是從日干上推算出來的,5天時間正好搭配60個時辰,周而復始地使用。
子時,23:00:00----00:59:59
【注:使用早晚子時者,以23:00:00----23:59:59作晚子時,以0:00:00----00:59:59作早子時。】
丑時,1:00:00----02:59:59
寅時,3:00:00----04:59:59
卯時,5:00:00----06:59:59
辰時,7:00:00----08:59:59
巳時,9:00:00----10:59:59
午時,11:00:00----12:59:59
未時,13:00:00----14:59:59
申時,15:00:00----16:59:59
酉時,17:00:00----18:59:59
戌時,19:00:00----20:59:59
亥時,21:00:00----22:59:59
支持使用早晚子時者的依據(jù)
1、唐朝,李淳風在制定《麟德歷》時,在《新唐書·歷表》中指出:“古歷分日,起于子半”。
2、明朝學者郎瑛《七修類纂》:如子雖屬陽,上四刻乃昨夜之陰,下四刻今日之陽?!?/span>
3、明朝萬民英《三命通會》:若子時,則上半時在夜半前,屬昨日。下半時在夜半后,屬今日。
4、民國,袁樹珊《命理探原》:“所謂夜子時,乃今日之夜非明日之早也?!?/span>
5、跟現(xiàn)代的公歷換日方法完全一致。
不支持早晚子時者的說法
1、干支紀歷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系統(tǒng),區(qū)別于其它傳統(tǒng)的歷法,所以在年、月、日子、時辰的交接方面毋需與公歷、農(nóng)歷等看齊,根本不會產(chǎn)生子時分割的概念。
2、如果硬性地將子時拆分成兩半,就會出現(xiàn)譬如甲子日配丙子時的謬論,完全違背了以年起月、以日起時的干支紀歷規(guī)則,硬生生脫離了五行演變的次序,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之作。
關于是否要劃分早晚子時的問題,爭議很大,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筆者曾搜羅過網(wǎng)絡上的各種說法,最有趣的是兩種持不同觀點的師傅,都運用了一些實例來舉證了他們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恕我不厚道的笑了)。通過以上的疏理,對于是否需要使用早晚子時來論命的問題,相信大家已經(jīng)有了更好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