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揚的音樂、動感的圖形……挾帶著時下新銳的視頻短片和動漫作品,名為“明星電子雜志”的新事物開始刷新人們的閱讀體驗。沒有印在紙上,無需付費購買,而且只能在電腦屏幕上閱讀。這,就是日漸風靡的個人電子雜志。日前,隨著楊瀾、魯豫等明星電子雜志的陸續(xù)出現(xiàn),電子雜志迅速成為網絡新時尚,被認為是博客之后的
“又一把互聯(lián)網之火”,現(xiàn)在已經有人將2007年定義為“電子雜志元年”。
風靡網絡白骨精齊開“雜”
上周五,魯豫的個人電子雜志《豫約》正式創(chuàng)刊,每期雜志,作為主編的魯豫都會親自撰寫寄語,通過“大事記”、“人物記”、“行走記”等板塊向讀者展示一個真實而生活化的魯豫。給她的粉絲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同一時間,著名主持人楊瀾的個人電子雜志《瀾》已經推出了二十四期,創(chuàng)刊一年來下載量近千萬;而號稱“才女一朵花”的徐靜蕾也高調宣布自己正在籌備個人電子雜志《開啦》,前緋聞男主角、作家王朔的兩百萬字新作就將在該雜志上發(fā)表……一時之間,標榜著白領、骨干、精英的女明星們創(chuàng)辦個人電子雜志成為了一種時尚。帶動不少網友用網站提供的免費軟件制作出自己的電子雜志,其中不少的點擊率甚至達到了幾十萬。
記者探路閱讀有驚喜
記者隨即點擊進入了楊瀾的雜志《瀾》。與傳統(tǒng)雜志相比,該電子雜志有漂亮的封面、欄目更精細,在翻動頁面時還可以聽到與頁面內容相配合的聲效,甚至連雜志的廣告都是有特效的。閱讀累了,還有搞笑的Flash動畫幫你解悶,而對新聞人物進行采訪的稿件旁還貼心地配上了一段視頻,觀眾還可以在閱讀之后現(xiàn)場評點。
不少專業(y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隨著電子雜志的出現(xiàn)和風靡,大眾的閱讀習慣也將發(fā)生變化,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幕后揭秘開“雜”的都賺了
而據(jù)記者了解到,目前首嘗螃蟹的這批人都賺了不少。魯豫告訴記者,盡管才剛剛創(chuàng)刊,但《豫約》依靠廣告已經開始盈利。計世資訊互聯(lián)網產業(yè)研究部研究總監(jiān)劉冰也透露說,現(xiàn)在楊瀾的《瀾》也已經實現(xiàn)創(chuàng)利:“電子雜志的制作成本很低,而且她自己有內容、品牌、團隊,廣告收入就可以讓其實現(xiàn)盈利。在《瀾》里還不乏一些國際品牌的廣告。”
據(jù)了解,電子雜志基本都是免費訂閱,雜志依靠廣告盈利。劉冰透露,電子雜志的運作比傳統(tǒng)雜志簡單得多:“平面雜志需要很龐大的銷售、采編隊伍,電子雜志沒那么麻煩,有個懂設計的,懂內容編輯的,有人維護技術,就行了。”
名詞解釋
電子雜志是集合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眾多元素的數(shù)字雜志,具有可視性、交互性、多樣性、娛樂性、傳播速度快、免費等特點。2005年,美國一本名為《Slate》的電子雜志被評為僅次于《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第四大媒體。而在國內,2006年電子雜志用戶數(shù)量達到3200萬,市場規(guī)模增長到1億元。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原文/來源鏈接:http://www.ytdaily.com.cn/newscenter/2007-02/01/content_2074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