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相傳吳王夫差非常寵愛西施,不僅為之專建館娃宮讓她居住,還專門在姑蘇這個地方筑一高臺,在高臺上建造各式各樣奇麗的樓閣,日日和西施等美女在臺上縱欲玩樂。由于此高臺建在姑蘇這個地方,歷史上稱之為“姑蘇臺”。
【出典】《墨子·〈非攻〉中》:“(夫差)遂造姑蘇之臺,七年不成。”①孫之讓間詁:“按:《國語》以筑姑蘇為夫差事,與此書正合。……《越絕書》以姑蘇為闔閭所筑,疑誤。”
《越絕書·內(nèi)經(jīng)九術》:“吳王不聽,遂受之而起姑胥之臺。三年乃成,高見三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尸而哭。”又《請糴翟內(nèi)傳》:“申胥曰:'……今不出數(shù)年,鹿豕游于姑胥之臺矣’?!雹?/strong>
漢·司馬遷《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列傳》:“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于姑蘇之臺也’?!雹?/strong>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吳王夫差筑姑蘇之臺,三年乃成,周旋詰屈,橫亙五里,崇飾土木,殫耗人力,宮妓數(shù)千人。上別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造千石酒鐘。④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龍舟,舟中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吳王于宮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欄,宮之楹欄,珠玉飾之?!?/strong>
注:
①姑蘇臺:亦作“姑胥臺”。舊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②道死尸:意即為修筑姑蘇臺而累死、餓死、害死的人道路上到處都是。
申胥:即伍子胥。子胥,名伍員,春秋末吳國大臣。原本是楚國人,因父被楚平王所殺而逃難到吳國,輔佐吳王闔廬(又稱闔閭)一舉攻滅楚國有功,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陽北),故又稱申胥。吳王夫差時受封為大夫,參贊國事。吳越爭戰(zhàn)時,因不主和,又不主北上爭霸,漸被吳王疏遠,最終直諫吳王而被吳王賜劍自殺。下面之“鹿豕游于姑胥之臺矣”語,是他直諫吳王夫差要吳王防止越國野心而不聽最后所發(fā)出的預見性長嘆。
豕:音shi,豬。按此意,當指野豬。
③麋鹿:麋與鹿。麋,音mi,是一種鹿屬而形似鹿的野獸。這一句是說:國家敗亡,昔日繁華的姑蘇臺上長出了很深的野草,因而象麋鹿這樣的野獸就來姑蘇臺上來吃草了。伍子胥用麋鹿這些野獸來臺上游玩吃草的現(xiàn)象來比喻國家滅亡,人民流離失所。
④石:舊音shi,今讀dan,古代重量單位?!稘h書·〈律歷志〉上》:“三十為鈞,四鈞為石。”
鐘:古代盛酒之器,猶言今之酒杯。
〖釋義〗吳王夫差為了和西施等美女縱欲玩樂而筑造姑蘇之臺。后詩文中常見的“姑蘇臺”這一用典即指吳王夫差所筑的這一姑蘇之臺,詩文中引用,多用作詠寫吳王夫差和西施的荒淫之事的典實,亦多見用于吳地詠古的詩作之中以為詠事即事的典實,由于它地處蘇州,故詩文中或徑作蘇州的的代稱。但詩文中引用,“姑蘇臺”這一名稱又引作“姑胥臺”,省作“姑臺”、“蘇臺”、“胥臺”、“姑蘇”,由于它是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造,故又稱之為“夫差臺”、“吳王臺”、“ 吳公臺”、“西施臺”、“美人臺”,而“吳王臺”又省作“吳臺”;又緣于伍子胥諫吳王時有語云“麋鹿游于姑蘇之臺”,故“姑蘇臺”詩文中又引作“鹿臺”、“麋鹿臺”,因受伍子胥的話意的影響,故詩文中引用這些典故也用來比喻荒蕪之臺,引申之比喻國家敗亡、政治腐敗;“姑蘇宮”即指吳王建在姑蘇臺上的宮殿樓臺;又“姑蘇嬌娃”、“蘇臺態(tài)”這兩條用典即指吳王置姑蘇臺上西施等美女,詩文中引用為帝王所寵之宮女的代稱,“蘇臺歌舞”、“西施歌舞”這兩條用典即指吳王在姑蘇臺上與西施等眾宮女歌舞之荒淫事;“姑溪”即指姑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