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記述的是“明末第一猛將”曹變蛟。這一篇講的也是明未一位被忽視的名將:金國鳳?!睹魇贰穼⒔鹋c曹列為一傳。為將者,有的能攻,有的善守。曹變蛟大敗李自成,突襲皇太極,可謂能攻。金國鳳僅三千人逼退皇太極所領滿清八旗,亦可謂善守。
金國鳳,宣府(今河北宣化)人。(?-1639年)他出身遼東武將世家,世代為大明戍邊。金國鳳率軍素懷忠勇,善守能戰(zhàn)。崇禎年間,以副總兵守松山。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清朝皇帝皇太極親率八旗勁旅進抵松山,企圖攻占此城。
此時上篇講到的明未第一猛將曹變蛟將軍縱橫渭南,按著李闖王的起義軍在地上摩擦。同樣在此時,就是這位低調(diào)的金國鳳將軍,卻叫清太宗皇太極吃了個大血虧:松山保衛(wèi)戰(zhàn)。。
皇太極軍抵松山,照例遣使招降,金國鳳于城頭當著皇太極的面斬使祭旗,矢志堅守?;侍珮O大怒,自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發(fā)動多次強攻,當時松山守城將士不足3000人,皇太極動用了多少兵力?清朝人編修的《明史》語焉不詳。孫子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皇太極久經(jīng)戰(zhàn)陣,敢于包圍松山。清軍應該不少于三萬。
金國鳳帶領軍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清軍傷亡慘重。但是,皇太極不甘心失敗,他派人回沈陽調(diào)兵遣將,運來大炮27門,炮彈1萬發(fā),火藥500斛,環(huán)城發(fā)炮,城樓上的臺堞都被摧毀。城中人只能背著門板行進。金國鳳幾次出兵突擊,均遭失敗,于是他命令將士連夜用磚石修補城堡被毀的地方,嚴防死守。
清兵幾次搭云梯登上城堡,幾次都被打退,皇太極只好在松山城南挖地道,為了激勵士氣,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藥崩潰之者,城破時為首效力,及運送火藥之人,無主者賞而授之以官,奴仆則賞以人牛,準離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員,照先登大城例升賞。協(xié)同穴城兵丁,視其出力多少,以資賞賚?!钡牵饑P嚴密部署、多方拒守,松山城仍牢牢控制在明軍手中。
最后皇太極無奈,遣使招撫,對金國鳳說:“若能察天意,順時勢,速來歸命,則不特軍民免于死亡,爾等之半功偉績,何可限量乎?”遭到金國鳳的嚴詞拒絕。金國鳳拒城堅守,歷時四十余天,清軍動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紅夷大炮,數(shù)倍兵力。卻攻不破金國鳳僅僅三千人固守的小城松山?;侍珮O攻守兩難,無奈退去。
雖然清軍在此戰(zhàn)里的傷亡,各類史料都不提,但當時沈陽城里的一幕,卻輕松戳破真相:“軍兵大半見敗,大將數(shù)人亦為致斃,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樂之色,城外遠處,則坊曲之間,哭聲徹天”。連大將都死了好幾個,想必傷亡不輕。
崇禎皇帝聞訊大喜,立即擢升金國鳳署都督僉事,為寧遠團練總兵官。鎮(zhèn)守寧遠。
公元1639年十一月,清兵進攻寧遠城。守城將士見敵軍來勢兇猛,有所懼怯。豪格、多鐸率清兵再次攻打?qū)庍h(今遼寧興城)。守城將士雖過萬人,但營伍紛雜,金國鳳雖身為寧遠總兵,卻號令難施。
這是清朝人所修《明史》的記載,這么記述大概率是為了彰顯滿清八騎的勇猛。寧遠城內(nèi)都是關寧軍,縱橫遼東的關寧鐵騎會對一次圍城戰(zhàn)感到畏懼嗎??這種可能性應該極小。我估計應該是明末遼東軍隊派系之爭導致金國鳳指揮不動關寧軍,所以號令不行。
清兵在寧遠城東北山崗列陣,準備攻城。金國鳳初來寧遠,加上關寧軍的驕兵悍將不聽指揮,一怒之下率二子和親兵數(shù)十人出城迎擊,在北山崗與清軍激戰(zhàn),最后寡不敵眾,矢盡力竭,與二子以及眾親兵臨陣戰(zhàn)死。
以數(shù)十人沖擊圍城大軍,這種明顯送死,并且于守城無益的事,平常人都不會干,何況一代名將金國鳳。這其中應該有些刺激了金國鳳的人和事,可惜史無記載,我們不得而知。
同一傳里還記載了二個人,本來想寫下,可是記述太過簡略,別的史料里也找不到。附在后面吧!
松山被圍,巡撫方一藻商議遣兵救援,諸將莫敢應。唯獨副將楊振自愿領兵前往,至呂洪山遇到清軍埋伏,全軍覆沒。楊振被俘,清軍押他去松山說降。走了一里多,楊振面南席地而坐,對隨從官員李祿說:“為我告城中人堅守,援軍即日至矣?!崩畹摰匠窍麓舐暫皸钫裾f的話語,城中守益堅。振、祿皆被清軍殺害。
這些忠勇護國的明末軍人們,雖然都只是煌煌史冊里的寥寥幾筆,卻都以一腔熱血,為覆滅前夜的大明朝,留下鏗鏘的注腳:王朝興衰,或許自有定數(shù),但鐵骨錚錚的華夏男兒,永遠生生不息。
出自《明史》列傳一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