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中
子囊(?-前559),羋姓,熊氏,名貞,字子囊,史稱公子貞。楚莊王熊旅之子。前568年-前559年楚共王后期、楚康王熊昭初期擔任楚國令尹。
前568年,令尹子辛被楚共王處死,子囊繼任令尹。為了與晉國對抗,子囊先后六次攻伐陳、鄭、宋等國。戰(zhàn)爭實踐讓他感到,此時楚國與晉國的力量不相上下,但是晉國內部比較團結,因此極力主張不與晉國抗爭。子囊的建議未被楚共王采納。
前560年秋天,楚共王熊審去世 ,熊昭繼位,是為楚康王。熊審病死前,遺言給自己謚以“靈”或“厲”,都屬惡謚。子囊提出:國君鎮(zhèn)撫南方蠻夷,建有功勛,又知道自己的過錯,應定以較好的謚號,稱之為“共”。眾大臣都同意他的意見。
楚康王元年(前559年),熊昭命子囊在棠地出兵攻打吳國,吳軍不出戰(zhàn),楚軍返回,子囊殿后,吳軍從皋舟險道上攔腰截擊,楚軍大敗,子囊戰(zhàn)死。其遺言是加修郢都城墻,用以防范吳國對楚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