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元宏-元恪(孝文帝):遷都的意義

主要觀點

遷都洛陽具有重大意義,北魏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洛陽是中原王朝古都,遷都洛陽,代表北魏以中華文明正統(tǒng)政權自居。

1

遷都洛陽,是北魏漢化最重要的舉措,是北魏漢化成功的標志。

 

孝文帝元宏送走了文明太后,二十四歲終于親政。

孝文帝遷都洛陽的行動,就是在三年守孝期滿后立即展開的。

孝文帝遷都的時機值得關注。

這說明遷都的腹稿,早已在元宏心中打好了,很可能尚在文明太后去世之前。

遷都洛陽,當然首要是政治軍事考量,同時表達出徹底漢化的決心。

但從時間順序推斷,元宏亟亟于遷都,也說明他急于脫離“母親”的巨大陰影,要立志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孝文帝親政后繼承了之前的漢化改革,官俸制、三長制、均田制繼續(xù)深入推進,繼續(xù)重用漢族官員,推行漢族禮儀。

但這些還不夠,必須要遷都。

從平城遷都洛陽,首先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洛陽是中原王朝古都,東漢、魏、晉都定都于此,遷都洛陽,代表北魏已自詡為中華文明的正統(tǒng)王朝,而非蠻夷異類。

北魏在中原的唯一敵人南朝,當時處于南齊時代,偏居南方。

北魏定都洛陽,政治上對南齊形成壓迫之勢。


第二個意義是經濟上。

平城地處偏北,是農耕與游牧交接地帶,僅靠大同平原的糧食產能,很難支撐一個多達百萬人口的帝國首都。

洛陽則深入中原腹地,背靠華北大平原,四通八達,水陸運輸能力遠超過平城,有著很強的經濟和交通優(yōu)勢


2

第三個意義是軍事上。

北魏的主要敵人是南朝,洛陽位置接近兩國邊界,便于集結兵力,主動出擊,向南征討。

(歷史上秦遷都咸陽,位于韓、魏、楚交界)

當然從防御角度來講,洛陽是不利于防守的,比起關中、平城,或者擁長江天險的建康,可謂一馬平川。

歷史上,如果在洛陽打防守戰(zhàn),一般是比較吃虧的。

這也說明北魏對南朝一直是進取姿態(tài),有強國氣魄。


第四個意義是改革決心上。

雖然漢化改革已接近成功,但拓跋氏內部,畢竟尚存很多遺老遺少,他們還念念不忘游牧酋帥的既得利益與生活方式,對于徹底漢化,仍從心中有所抵觸。

遷都洛陽,徹底割斷游牧文明遺風,可謂是漢化改革的臨門一腳。

元宏雖然年輕,但他在文明太后嚴酷的教導下,已成長為成熟的政治家。

他知道遷都阻力重重,因此采用了一個“陽謀”

公元493年,元宏召集百官,宣稱要親征南齊。

七月立元恂為皇太子,以固國本;

八月拜辭文明太后永固陵,從心中與“母親”訣別;

然后,親率大軍百萬,出征南伐。

九月底,大軍抵達洛陽。

陰歷九月底,時值深秋,天氣漸寒,大軍就地休整。

大軍休整的同時,元宏正式推出遷都大計。

鮮卑貴族們心中不情愿,但更不愿真正南伐,只好接受遷都決議。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遷都洛陽,大批鮮卑族人涌入內陸,隨后推行改語言、改服飾、改生活方式,以適應中原農耕生活。

這個陽謀是非常高明的政治策略,但也只能騙騙中下層臣民。

對于核心統(tǒng)治階級,孝文帝早就開展了更細致的思想工作。

比如任城王元澄,從南征伊始就提出反對,元宏親自召見元澄密談,做好了他的思想工作。

另外如太尉元丕等宗室重臣,也是早就單獨溝通過。

另外,孝文帝充分信任對遷都持贊成意見的漢臣,文明太后留下的漢族重臣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如王肅、李沖、李彪、高閭等,也為遷都成功奠定了基礎。

遷都的順利完成,也充分展現(xiàn)了孝文帝的卓絕眼光和政治謀略,文明太后可以瞑目矣。


3

公元494年,孝文帝下詔禁止臣民穿胡服,所有鮮卑人和其他少數(shù)族裔,全部改穿漢人服飾,朝廷百官改穿漢族朝服。

495年,下詔禁絕胡語,朝廷之上,必須用官方正式語言漢語,否則免官治罪。

同時,在洛陽設立官學,讓鮮卑貴族子弟都可以接受系統(tǒng)的漢化教育。

495年,下詔,遷到洛陽的鮮卑人,包括皇帝本人,死后都要葬于河南,不得還葬平城。

496年,下詔改鮮卑復姓為漢姓,皇族拓跋氏改為元氏,獨孤氏改為劉氏,賀蘭氏改為賀氏,尉遲氏改為尉氏等。

另外,孝文帝還大力提倡鮮卑人與漢人通婚,營建宮室,遷徙百官,改革官制,建立考課法,尊崇儒家文化,提高漢族高門大姓政治地位,等等舉措。

漢化至此,已取得巨大的成功,乃至于三十年后,南梁名將陳慶之護送北魏宗室元灝,攻陷洛陽時,發(fā)出了由衷感嘆。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富,目所不識,口不能傳?!?/p>

——《洛陽伽藍記》

敵國大將的贊嘆,是對北魏漢化改革成就最好的肯定。

但是,歷來如此深徹的改革,必有兩面性。

雖然北魏漢化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簡單來說,就是地處北方的“六鎮(zhèn)”軍鎮(zhèn),鮮卑將士的利益因改革而受到侵奪,邊鎮(zhèn)軍隊人心不穩(wěn)。

正是這隱患,短短三十年后,釀成六鎮(zhèn)之亂,使北魏帝國轟然倒塌、分裂和滅亡。

北魏滅亡后,北周、北齊繼之而起,吸取了北魏的經驗教訓,使得北周成為新時代的引領者。

隋繼承北周,統(tǒng)一天下,唐取隋而建立大唐帝國。

北周、北齊、隋、唐,都是利用了北魏的政治遺產,統(tǒng)治階層也大多出自六鎮(zhèn)及其支屬,日后形成陳寅恪先生總結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成為第二帝國的創(chuàng)始者。

漢人亦在北方天下大亂之際,重新獲得了軍權、政權,最終以胡漢交融的方式,新漢族應運而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發(f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魏孝文帝對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作者:潘長宏)
北魏孝文帝是用什么方法遷都洛陽的?
鮮卑簡史:拓跋鮮卑
姓氏探源——百家姓之元姓
鮮卑的故事(七十六)革俗漢化,平定叛亂
孝文帝改革:對鮮卑來說是進步,對整體來說是倒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