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巴巴羅薩·海雷丁,16世紀地中海海盜王,巴巴里海盜巴巴羅薩王朝領導人,奧斯曼帝國卡普丹帕夏(即海軍總司令),海盜史上最負盛名海盜之一。在公元1533年正式臣服于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大帝,二者強強聯(lián)手,最終巴巴羅薩·海雷丁踏上了他的復仇之路......
巴巴羅薩·海雷丁
經過前幾期的講述,咱們知道巴巴羅薩·海雷丁主要的“仇人”,就是伊比利亞半島上剛成立不久的西班牙。更精確一點是以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為代表的哈布斯堡帝國!而巴巴羅薩這位海盜王,最終將他所有的新仇舊怨一股腦傾斜在了地中海沿岸的基督徒身上。
哈布斯堡帝國與奧斯曼帝國
那么說巴巴羅薩跟哈布斯堡家族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凡此種種決定了巴巴羅薩這位海盜王,勢必要將新仇舊怨跟自身利益捆綁在一起,對16世紀鼎盛的哈布斯堡帝國及其統(tǒng)治者查理五世發(fā)起進攻!從而開啟了巴巴羅薩·海雷丁的復仇之路!
報仇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ㄌ疲┩蹙S《燕支行》
公元153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立法者”蘇萊曼大帝宣巴巴羅薩前來覲見,活躍在西地中海的巴巴羅薩隨即率船隊、帶禮物至帝都伊斯坦布爾,兩人于宮廷會議上初次見面。
“立法者”蘇萊曼大帝
只見蘇丹三十又九,精力充沛,不怒自威;臺下巴巴羅薩也不含糊,雖年過半百,鬢發(fā)花白,但體格健壯,濃眉大眼,目光深邃,長相兇狠。隨后巴巴羅薩正式向蘇萊曼宣誓效忠,蘇丹也賜予他“海雷丁”之名,意為“信任的美德”。
隨后蘇萊曼任命巴巴羅薩為帝國海軍總司令,負責發(fā)展帝國海軍,改進海軍戰(zhàn)術、科技,并奉命督造戰(zhàn)船,建立和壯大海軍艦隊。至次年初,奧斯曼海軍力量迅速壯大,足矣蕩平地中海!
巴巴羅薩
此外,為打擊哈布斯堡帝國,巴巴羅薩·海雷丁還積極倡導外交合作,與法國在地中海上聯(lián)合對抗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此舉與蘇萊曼外交戰(zhàn)略相符,蘇丹決心在海上繼續(xù)對抗皇帝查理五世,以彌補帝國陸軍在中歐擴張的停滯。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也欣然接受,聯(lián)合奧斯曼帝國和巴巴羅薩·海雷丁,可讓法國人在對付效忠于查理五世的意大利城邦時,在地中海上得到直接的海上支援!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
于是,此舉促成了奧斯曼和法國1536年達成協(xié)定,協(xié)定中規(guī)定雙方有著秘密共同防御條款,繼續(xù)發(fā)展了奧斯曼跟法國數(shù)十年間的同盟合作。
公元1534年,蘇萊曼大帝陸上大軍征討波斯薩法維帝國,與此同時蘇丹令巴巴羅薩率帝國重建的海軍艦隊,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地中海,并按戰(zhàn)略部署行事。如今滿載著蘇丹的全力支持,巴巴羅薩·海雷丁開始了他的“奉旨報仇”之旅。
公元1534年,巴巴羅薩·海雷丁率領艦隊正式出征,在禮炮轟鳴聲中,這支由80艘戰(zhàn)艦組成的海上艦隊,駛出了伊斯坦布爾的金角灣,踏上了復仇之路!
巴巴羅薩·海雷丁游戲形象
重建和加強后的巴巴羅薩艦隊,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主要由大型的槳帆船(galley)組成,相當于當時的“戰(zhàn)列艦”,其動力就是劃槳的槳手,主要來自戰(zhàn)爭中的俘虜或其他渠道得到的奴隸;
槳帆船(galley)
艦隊還配有細長蓋倫船(lean galleon),相當于“驅逐艦”,它更小、更快,對動力要求更好,所以槳手都是技藝嫻熟的自由人,畢竟被迫劃槳的奴隸槳手跟主動劃槳的自由槳手的工作效率,不是一個等級的;
蓋倫船
另有蓋倫帆船(galleon),屬于是“風帆戰(zhàn)列艦”,完全依靠帆來獲取動力;此外還有帆、槳動力混合的加萊賽戰(zhàn)船(galleasses)等。
加萊賽戰(zhàn)船
而裝備了同時代最好戰(zhàn)船的巴巴羅薩,隨即從伊斯坦布爾出達達尼爾海峽向西進發(fā),于同年4月奪回了被西班牙人占領的柯隆,帕特雷和勒班陀。
達達尼爾海峽
隨后巴巴羅薩故意繞墨西拿海峽,以躲避修筑了大量瞭望塔的亞得里亞海海岸,隨后一路向北進入意大利半島那不勒斯王國海域,由于繞路避開了基督徒的偵查,所以艦隊突襲了南意大利西海岸。
墨西拿海峽位置
一路之上艦隊大肆破壞意大利海岸和港口,摧毀村鎮(zhèn)和船只,還將整個居民點的男女都掠為奴隸,而一直守在墨西拿港內的西班牙艦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穆斯林的船桅魚貫而去。
而在西西里對岸的雷焦,艦隊俘虜了6艘基督徒運輸船;在切特羅拉,巴巴羅薩又燒毀了18艘槳帆船;在那不勒斯,查理五世正在建造的6艘槳帆船也被燒毀;圣盧奇多城堡更是被夷為平地。
今天的意大利
斯佩爾隆加漁村被海雷丁洗劫后,艦隊甚至囂張地登陸作戰(zhàn),侵入內陸12英里之深,企圖捕抓聞名意大利的美女——茱莉亞,即豐迪伯爵夫人,準備把她獻到蘇丹的后宮。
但當海盜們殺進豐迪鎮(zhèn)上的城堡后,提前察覺的意大利騎士,沖進了茱莉亞的房間,叫醒了熟睡中的茱莉亞,并提前一步將衣不蔽體的茱莉亞背上戰(zhàn)馬,策馬逃出。當然據(jù)傳說這位騎士最后被茱莉亞殺死,原因是他看見了豐迪伯爵夫人衣不蔽體的樣子。
而四處找不到茱莉亞的海盜們則失望而歸,臨走前還對豐迪城的居民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屠殺,最后將豐迪城付之一炬。至于茱莉亞,則在逃過一劫后加入了那不勒斯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女,直到公元1566年才在修道院中去世。
總而言之,這段時期海雷丁多次在拉齊奧、那不勒斯等意大利城市進行襲擊,以至于連羅馬的教堂中也都經常響起警報,每當警報響起,連遠在60英里外的羅馬人都開始紛紛逃離城市。
而在查理五世尚未來得及作出反應之時,老練的巴巴羅薩已經滿載著基督徒俘虜消失在南方的蔚藍大海之中,身后則是慘遭蹂躪的南意大利。這既是巴巴羅薩·海雷丁的血腥報復,也是在未奪取突尼斯做戰(zhàn)前準備......
當時突尼斯地區(qū)還是哈夫斯王朝(Hafsid)統(tǒng)治,恰好其內部因王位繼承之爭發(fā)生了血腥內訌,于是國勢衰微。而巴巴羅薩抓住時機,準備拿下突尼斯,要把從直布羅陀海峽到的黎波里的整個北非海岸上的一連串海港,盡數(shù)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和他自己的實際管轄之下!而這也正是他臨行前向蘇萊曼所許諾的任務。
1400年的哈夫斯王朝
8月艦隊揮師南下,巴巴羅薩打出幫助哈夫斯王朝流亡王子復辟的旗號,讓手下近衛(wèi)軍在拉格萊塔登陸,此地扼守著通往突尼斯湖港的水路,早在巴巴羅薩還是名不見經傳小海盜時期,海雷丁和他的哥哥奧魯奇就曾把槳帆船停在此地。
而當巴巴羅薩已經準備要發(fā)動進攻之時,突尼斯的統(tǒng)治者穆萊·哈桑(Muley Hassan),竟因畏懼巴巴羅薩的聲威而直接逃走了。于是艦隊很快就占領了突尼斯,然后把突尼斯并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
突尼斯的重要位置
由于突尼斯位于地中海的十字路口,制衡著整個地中海的軸線,所以從此奧斯曼人獲得了一個地中海上的戰(zhàn)略立足點,從北非控制了連接東西地中海的狹窄通道。此后巴巴羅薩就可以更輕松得襲擊馬耳他和西西里等地。
而馬耳他駐扎的是羅得島醫(yī)院騎士團,在羅德島失陷后,騎士團如今駐扎在馬耳他島,所以在馬耳他島,奧斯曼帝國注定還將與醫(yī)院騎士團有場血戰(zhàn)!
醫(yī)院騎士團
所以突尼斯的陷落,立刻讓哈布斯堡帝國查理五世意識到了危險,他明白在這種形勢下,西西里島將會不堪一擊。于是他派了一名熟悉北況的熱那亞使節(jié)到突尼斯充當間諜,讓他爭取下臺的統(tǒng)治者——穆萊·哈桑的支持,在突尼斯組織反對奧斯曼人的叛亂。
查理五世
若計劃失敗,查理五世還準備了個B計劃,即通過賄賂手段誘使巴巴羅薩·海雷丁背棄蘇丹,轉而為查理五世效忠。若還無法奏效,就直接安排人暗殺巴巴羅薩!
好在老練的巴巴羅薩提前發(fā)現(xiàn)了這套計劃,立即處死了熱那亞間諜,并加強警戒,準備隨時出擊。而逃離突尼斯的穆萊·哈桑則走投無路向查理五世求救,無奈之下查理五世只得糾集艦隊在海上正面對決。
游戲中的巴巴羅薩
這支龐大艦隊由名將安德里亞·多利亞(也譯作安德烈亞·多里亞)率領,由74艘槳帆船,300艘帆船和24000名士兵組成,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港口進行集結。據(jù)說光是艦隊的集結費用就消耗了120萬杜卡特!
安德里亞·多利亞
這支帝國軍隊于1535年夏在北非靠近迦太基遺址的地方登陸,由此開啟了1535突尼斯戰(zhàn)役!在這里,奧斯曼帝國與哈布斯堡帝國進行了爭奪西地中海霸權的重要一戰(zhàn),這也是巴巴羅薩臣服蘇萊曼后的第一場重大戰(zhàn)役!
那么1535年的突尼斯戰(zhàn)爭究竟結果如何?是巴巴羅薩成功向查理五世復仇?還是海盜王海雷丁首嘗敗績?
歡迎持續(xù)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
參考資料:《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奧斯曼帝國》、《海洋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