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外領(lǐng)地和王室領(lǐng)地分布圖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于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lǐng)土上,太陽永不落下?!痹?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xiàn)出英國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霸權(quán)。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quán)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之后,英國相繼在英荷和七年戰(zhàn)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確立了海上霸權(quán)。1815年英國在拿破侖戰(zhàn)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在國際政治、軍事強權(quán)地位,工業(yè)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jīng)濟強權(quán)。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lǐng)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岡比亞、紐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尼亞、南非、尼日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shù)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qū)均有大英帝國的領(lǐng)土。
隨著20世紀的民族解放運動,英屬紛紛獨立,大英帝國縮回至英倫三島和14塊海外領(lǐng)土,“日不落帝國”只剩一抹夕陽了。
14塊英國海外領(lǐng)土包括:安圭拉、英屬南極領(lǐng)地、百慕達、英屬印度洋領(lǐng)地、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包括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皮特凱恩群島、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和塞浦路斯英屬基地區(qū)。其中在南極洲聲稱的英屬領(lǐng)地并不被其他國家所承認。這14塊領(lǐng)土的總面積共約172.8萬平方公里,人口共約26萬人。
海外領(lǐng)土 | 地理位置 | 面積km2 | 人口 | 首府 |
安圭拉 | 加勒比海 北大西洋 | 146 | 13,500 | 山谷市 |
百慕大 | 北大西洋 | 54 | 64,000(2007年) | 漢密爾頓 |
英屬南極領(lǐng)地 | 南極洲 | 1709400 | 冬季有50人,夏季超過400人 | 羅瑟拉研究站 |
英屬印度洋領(lǐng)地 | 印度洋 | 46 | 約3,000名英軍與美軍人員、眷屬及服務人員。 | 迪戈加西亞 |
英屬維爾京群島 | 加勒比海 | 153 | 27,000(2005年) | 羅德城 |
開曼群島 | 加勒比海 | 259 | 53,252(2006年) | 喬治敦 |
??颂m群島 | 大西洋 | 12173 | 2,955(2006年) | 斯坦利港 |
直布羅陀 | 伊比利亞半島 | 6.5 | 28,800(2005年) | 直布羅陀 |
蒙特塞拉特 | 加勒比海 | 101 | 4,655(2006年) | 普利茅斯 |
皮特凱恩群島 | 太平洋 | 45 | 51(2008年) | 亞當斯敦 |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 大西洋 | 121 | 4,000(2007年) | 詹姆斯敦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 大西洋 | 4066 | 99 | 古利德維肯 |
阿克羅蒂里和德凱利亞 | 地中海(塞浦路斯) | 255 | 14,000 | 埃皮斯科皮兵營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 加勒比海 | 430 | 32,000(2006年) | 科伯爾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