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們被趕走了,秦始皇才不要管老儒生的規(guī)矩呢,馬上叫人斬木削草,鑿山撬石,從山南面開出一條通向山頂?shù)牡缆贰???
??到了山上,根據(jù)秦始皇的安排,就按照以前秦國祭祀規(guī)矩進行。?????
用土方鑄一個祭壇,擺設(shè)一些祭具,然后對著天空默默禱告,最后不忘了在石頭上再刻些文字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愿,就算完成封禮了。?????
因為封和禪是兩把事,所以就另外尋找地方搞禪禮。?????
秦始皇的車隊慢慢從山北面下山,差不多到一個叫作梁父的小山時,感覺位置不錯,就決定在這里行禪。?????
然后,秦始皇又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并結(jié)合傳說的一些辦法,把一塊平地打掃干凈后搞一個祭祀就算完成禪禮了。?????
不管怎么樣,封禪就這樣搞完了。?????
雖然搞的是否準(zhǔn)確不好說,但秦始皇自己滿意就行了。??????
???不知道是不是封禪搞得不準(zhǔn)確,抑或是不合老天爺?shù)囊馑肌?????
正要下山的時候,山上突然刮來了一股無名陰風(fēng),把儀仗隊的旗幟吹的亂七八糟。?????
接連又是幾個大的旋風(fēng),直吹的砂飛石走,整座山都陰暗了下來。?????
瞬間大雨如注,傾盆而下。?????
山里面下雨和平原不一樣,因為水往低處流么。?????
一旦下雨不但水會從天而降,而且山上的積水也會順流而下。?????
那么多人,那么多車,那么多隨行物品,在那半山腰,那個狼狽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候有人眼尖,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五棵粗大茂密的松樹,像個大雨傘一樣支在那里。?????
這么好的去處,肯定是趕快把秦始皇這個老大的座駕推過去避雨了。?????
其他眾人圍成一團,將秦始皇的座駕圍在中央。?????
做領(lǐng)導(dǎo)就是好啊,什么好事都要先緊著他享用,其實什么都干不成。?????
甚至有些領(lǐng)導(dǎo)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天天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電腦屏幕不知道在看什么。?????
不是有報道說,某領(lǐng)導(dǎo)退休后火車票飛機票都不會買,整個殘障人士都不如,無論到哪里都是累贅,他還自我感覺良好。?????
過去皇帝估計更是如此。?????
秦始皇座駕躲在那里,由大樹遮風(fēng)擋雨也算不錯,只是偶爾從樹枝縫隙中滑落的一些雨水有些煩人,不過也無關(guān)緊要,畢竟比在空地上要好很多。?????
這里要說明一點,下雨打雷大家還是要遠離大樹,特別小朋友千萬別學(xué)習(xí)無知的秦始皇。?????
秦始皇那會還沒有先進的科學(xué)常識,另外又是春天,所以躲在大樹下問題也不大。?????
秦始皇躲在這么個好地方非常高興,認(rèn)為幾棵松樹救駕有功,當(dāng)即封為五大夫。??????
???其實哪里是這幾棵松樹的功勞,顯然是左右隨從照顧的周到才是。?????
但做皇帝么,有權(quán)有勢,被照顧慣了,總認(rèn)為別人的奉獻是應(yīng)該的。?????
正像現(xiàn)在很多達官貴人,這二代,那二代的,坐享其成,缺乏感恩之心,寧愿將錢捐給神啊鬼啊的,也不愿意做慈善,好像他的權(quán)和錢是鬼神賦予的,殊不知是來自于人民群眾。?????
這樣下去早晚被人民拋棄!?????
秦始皇這樣封賞幾棵大樹,而對身邊人的功勞熟視無睹,自然會引起大家不滿,只是礙于他的權(quán)勢沒人敢說而已,一旦遭難,就難免墻倒眾人推了。?????
后人應(yīng)該汲取這個教訓(xùn)。??????
???不久風(fēng)停雨止,天色漸漸又亮了起來,大家收拾一下準(zhǔn)備下山。?????
但秦始皇興致不減,仍然意猶未盡,于是命人再寫一些歌功頌德之詞鐫刻到石頭上。?????
這里摘抄下來,供大家欣賞一下:?????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yè),只誦功德。治道運行,諸產(chǎn)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于后世,順承勿革?;实酃ィ绕教煜?,不懈于治。夙興夜寐,建設(shè)長利,專隆教誨。訓(xùn)經(jīng)宣達,遠近畢理,咸承圣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謹(jǐn)遵職事。昭融內(nèi)外,糜不清凈,施于后嗣?;盁o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大家不必逐字翻譯誦讀了,實在浪費時間,沒有必要。?????
我抄來也是讓大家大致了解一下秦始皇當(dāng)時的心情。?????
即便不懂古文也能明白都是些自我標(biāo)榜的話。??????
???下了泰山,稍微休整一下,秦始皇車隊繼續(xù)向東行進。?????
反正每到一處總要留些錦繡文章什么的就不多說了。?????
不久就到了瑯琊山。?????
一提到瑯琊山大家可能眼前一亮,好像有個熱播電視劇叫《瑯琊榜》,聽說還要拍續(xù)集,會不會是這里呢??????
其實因為這個電視劇的名字,當(dāng)時全國各地還真打起了歷史筆墨官司。?????
在安徽滁州附近有座山叫瑯琊山,現(xiàn)在還在,是個4A級風(fēng)景區(qū),他們自然就說《瑯琊榜》寫的就是他們那里,名字完全一樣么。?????
南京一聽不干了,安徽佬沒文化,劇情描寫的明明是金陵城,顯然是我們大南京么。?????
山東人也不甘示弱,馬上說這是寫的俺山東的事,瑯琊山俺這里自古有之,秦始皇都來過。?????
好吧,一下子就蹦出來三個地方傍大款,而且還都有當(dāng)?shù)貧v史學(xué)家背書。?????
為什么爭得那么兇呢,無非利益使然,都想借著《瑯琊榜》發(fā)展一下本地旅游業(yè)。??????
???但究竟哪個對呢,我也不敢亂加評說,畢竟都是歷史學(xué)家講的么,搞得好像都很有道理似的。?????
古人呢,又不可能活過來解釋一番。?????
大家各自拿著點有利于自己的蛛絲馬跡爭論不休。?????
搞得好像自己很有學(xué)問似的實在沒有必要。?????
打著澄清歷史真相的架勢來教訓(xùn)人家就更不應(yīng)該了。?????
你掌握的真是歷史真相么,恐怕也未必,睡不著的時候自己也犯嘀咕吧??????
倒不如用開放的態(tài)度容許人家對歷史細節(jié)進行合理演義,再從中獲得點感悟不是更好么??????
好了,廢話少說。?????
回頭繼續(xù)說說秦始皇登的這座瑯琊山。?????
這座山可以很明確的說是山東的。??????
???在這瑯琊山上,秦始皇看到有座古臺遺址,但已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于是就問左右這是誰建造的。?????
當(dāng)然這事也不算太久遠,又比較著名,馬上就有人上前回答說:?????
“回陛下,這臺名叫瑯琊臺,是越王勾踐建造的,主要為了方便勾踐向海上眺望。后來晉國,齊國,楚國還有咱們秦國曾經(jīng)在這個臺上歃血為盟一起輔佐周室。從建造到現(xiàn)在估計也有幾百年了吧,所以已經(jīng)被毀的差不多了。”?????
秦始皇一聽來勁了,就說:?????
“一個小小的越王勾踐就能夠在這荒郊野嶺建造瑯琊臺爭霸中原,朕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一統(tǒng)天下了,難道還不如勾踐這個家伙么。傳我口諭,馬上削平該臺,重新建造,而且規(guī)模要比這個臺大上幾倍,以顯我大秦神威!”?????
秦始皇發(fā)話了,誰敢不服從。?????
不過有懂行的人還是壯著膽子試探著說:?????
“陛下,這么大一個工程,短時間內(nèi)恐怕很難完成啊,不如我們先其他地方轉(zhuǎn)轉(zhuǎn),讓地方上從長計議?!?????
秦始皇一聽就火了,怒道:?????
“什么短時間內(nèi)很難完成?就這么個小破臺子?。‰抻H自在這里督造,難道還不能完成?”?????
接下來誰還敢再磨嘰,馬上著手安排開干。??????
???當(dāng)然秦始皇不會自己動手干,身邊的大臣和地方官也不會,這就又苦了當(dāng)?shù)乩习傩铡?????
一萬人不夠,兩萬人,兩萬人不夠,三萬人,人多力量大么!?????
又加上秦始皇親自督造,沒有人敢偷懶,這效率自然也比平時高很多,三個月就完成了。?????
所以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dǎo)都愛說“沒有干不到,只有想不到'。?????
從主觀能動性的角度來說還是有點道理的,不過代價也肯定很巨大。?????
如果沒有考慮好代價和產(chǎn)出的關(guān)系,即便做到了又有什么好處呢??????
還是認(rèn)真分析論證,科學(xué)決策比較好。?????
這瑯琊臺基礎(chǔ)就有三層,每層高五丈。?????
臺下面可以容納好幾萬人家居住,非常宏大,極為雄壯。??????
???秦始皇看了自然也非常滿意,這一滿意就會皇恩浩蕩。?????
于是就獎賞這些苦工,直接安排這三萬苦工各自將家人遷過來居住,另外免役十二年,看守這瑯琊臺。?????
既然瑯琊臺建造好了,秦始皇費那么大精力督造,總不可能建造完就走????????
首先按老規(guī)矩,讓人寫點東西刻在石頭上,至于刻了什么我也不說了,反正還是陳腔老調(diào)。?????
?那接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