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遺址
樓蘭古國(漢語樓蘭的網絡配圖)
日本網議評論(樓蘭古國又稱“鄯善國”,為漢王朝欽賜國名)地理環(huán)境特殊:
樓蘭古國的地理位置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達敦煌一直都是扼守絲綢之路的要沖地帶。這個位置使得樓蘭古國在為漢王朝所控時可以有利漢匈之間的平衡、讓漢朝擁有更多的主動權;被匈奴所控時則隨時可以成為匈奴探聽漢王朝虛實的耳目。
綜合評定:樓蘭古國自此成為西域七強之一,一則靠著漢匈兩大勢力都要依仗的地理優(yōu)勢(漢匈誰也不愿意真的拿下,這反而會掏空更多國力);二則樓蘭一直都是西域七強中最善做兩面派、墻頭草的國家。
樓蘭的戰(zhàn)略地位在漢匈兩大帝國之間的作用不亞于突厥、大唐時期的敦煌
如圖所示,樓蘭也是被漢王朝作為平衡匈奴、西域之間的一個重要平衡點,搞定樓蘭就意味著可以對西域進行有效的管制
日本網議評論(漢匈的百年大戰(zhàn),將樓蘭古國作為平衡兩方戰(zhàn)略意圖的支點更重要):
自漢王朝博望侯張騫成功出使西域后,漢武帝便下令票侯趙坡怒率兵數萬擊敗了樓蘭、車師兩國,其后趙坡怒領七百先鋒就俘虜了樓蘭王,這一仗直接震懾西域諸國,大大有利今后漢王朝從西域地區(qū)包圍匈奴的戰(zhàn)略意圖。
漢武帝了解樓蘭這樣的小國,臣服只能是一時,并不可能永遠臣服大漢王朝。于是采取了很高明的一招,那就是“移民”,將樓蘭國的百姓移居到大漢朝境內,并且扶持一個心向大漢的國君當政,這樣就可以使得匈奴再也不用拿樓蘭做為漢匈之間角逐的籌碼。
樓蘭古國到漢武帝在位晚年,卻又在一片名叫白龍堆的沙漠鬧出了亂子。本應負責漢朝使者、商隊糧食、飲水的樓蘭開始仗著匈奴背后的支持,劫掠、襲殺漢朝使者。這些情況漢王朝知道后,直接導致了樓蘭開始徹底抱了匈奴的大腿。這進而使得當時的漢王朝與西域諸國之間的往來造成了相當大的阻力(這些因素摻雜在一起,才使得后來漢宣帝有了在西域直接設立都護府的打算,就是為了針對這個不好管教的“小弟”)。
極盛時代的漢王朝靠著一場“刺殺”,兩個人就擺平了樓蘭這個讓人頭疼的地方
傅介子劍戰(zhàn)樓蘭,趙破奴700先鋒破樓蘭
日本網議評論(漢王朝先來一殺招,再來將承認大漢的樓蘭王裔封王,接著就可以在樓蘭正當的頒行漢朝政令,加強對這個地區(qū)的控制):
樓蘭因為一直都是漢王朝通往西方、控制北方匈奴勢力擴張的重要樞紐(戰(zhàn)略要地)。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暗入樓蘭,刺殺效忠匈奴的樓蘭王嘗歸,立其弟尉屠耆為新王,又將都城南遷,接著將樓蘭國置于漢王朝的軍屯邊鎮(zhèn)之下。此后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屯田積谷、鞏固邊陲。一則帶動了樓蘭經濟,有了好日子樓蘭自然不會再鬧事,其次就是將漢王朝律法適用到樓蘭國便可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所以,漢王朝之所以沒有在張騫出使西域成功后就有設立西域都護府的想法,一則是匈奴勢力猶在,二則是當時對西域了解不足,最重要的是不解決樓蘭這個在西域之路上的重要“釘子戶”,是根本無法對西域進行穩(wěn)定、安全的管理的(因此漢王朝在建立西域都護府后,對樓蘭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效的監(jiān)管圈)。
直到南北朝時期,與漢、晉等漢族王朝不同的鮮卑政權-北魏進入西域,才最直接的采取征服手段才將這個立國達600多年的古老王國徹底終結。不過卻依然擺脫不了樓蘭這個地區(qū)在唐代時期也曾是唐與吐蕃反復爭奪的邊防重鎮(zhèn)的事實。
北魏滅樓蘭國只是符合當時南北對立的環(huán)境需要
分析:這么一看樓蘭古國這個地區(qū)只要掌控住,就能使得像漢、晉、隋、唐等大一統(tǒng)王朝更能有效的在西域地區(qū)設立“都護府”,從而大大提高中華王朝的國力了(漢唐能一直努力打造西域地區(qū)的都護府,啃不啃得下樓蘭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