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莫邪,一個頗具江湖氣息的名字,主人公卻既不是仗劍天涯的武林高手,也不是身懷絕技的山中隱士,而是一個才華出眾的女秀才,八面玲瓏的女名流,忠肝義膽的女諜者。
民間有很多關(guān)于她的傳說,她無夫無子,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行蹤詭秘。
今天,我們就來撥開層層迷霧,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劉莫邪。
劉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的一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她就被舅舅家所收養(yǎng)。她的舅舅是個閑散文人,膝下無子,因此,非常疼愛這個可憐的外甥女。
劉莫邪從小聰明伶俐,對于舅舅教過的那些名家詩詞,小小年紀(jì)的她,往往聽個兩三遍就能記住,而且還能依照自己的理解評點一番。
舅舅見小莫邪如此乖巧可愛,所以,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每當(dāng)這時,小莫邪都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至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恰逢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一幫文友又在一座花園中舉辦詩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來參加。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一首詩。
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沉吟,或揮筆潑墨,很有興致,于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
這時,莫邪見舅舅還未寫完,就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舅舅接過詩箋一看,十分滿意,便對眾人誦吟了一遍,頓時,詩會眾人嘖嘖稱奇。
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和春桃李這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一個九歲小姑娘之手,如此老練自然,怎能不讓眾文人贊口不絕呢?
從此,小莫邪便成為了詩會中的一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南京淪為戰(zhàn)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蕩時局中,誰也顧不上談?wù)撌裁丛娢?,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guān)心了。
廝殺過后,天下安定,朱元璋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都城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復(fù)了昔日的盛世繁華。
這時,已是花樣年華的劉莫邪,再次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她憑借自己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xiàn)于王孫貴族的詩文酒會,成了京城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特別是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喜愛。
劉莫邪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guān)系十分密切,是她的座上??停绱艘粊?,劉莫邪的盛名就通過大長公主,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中。
出身貧賤的朱元璋,卻酷愛附庸風(fēng)雅,聽女兒說起京城里有這樣一個才女,于是,特意召到殿上面試。劉莫邪在皇帝面前鎮(zhèn)定自若,對答如流,朱元璋一時高興,當(dāng)即賜她為“女秀才”。
雖然,一般的秀才并沒有多少地位,但劉莫邪的這個“女秀才”,卻是全國獨此一個,不知不覺地就有了“見官大三級”的殊榮,再加上她與大長公主的密友關(guān)系,人人都對她敬畏三分。
后來,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這時太子已先他而逝,于是,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即是明惠帝?;莸酆ε旅魈嫠址獾姆鮿萘ε蛎?,影響自己的政權(quán),就聽從了侍臣們的計謀,采取了削藩政策。
不料,此舉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滿,他憑著手中的兵權(quán),打出“清君側(cè)”的旗號,由燕京起兵南下,實際上就是要爭奪惠帝的皇位。
雙方血戰(zhàn)幾年,燕王大軍驍勇善戰(zhàn),勢如破竹,很快便直逼淮南,局勢緊迫。南京城中風(fēng)傳大長公主的駙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圖,一時間,全城官民惶恐不安。
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寫信探明梅殷的態(tài)度,可兵荒馬亂之中,竟找不到人愿意冒險送信。
就在這時,劉莫邪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因為她長期周旋于達官顯貴之間,所以對政局十分清楚,又是梅殷妻子的密友,由她去傳信,自然再合適不過。
于是,茅大方當(dāng)即寫下一詩箋,并密囑有關(guān)事項,劉莫邪便攜帶詩箋離開了南京。
穿過硝煙彌漫的險途,劉莫邪風(fēng)塵仆仆地來到淮安防地,拜見了梅殷。梅殷一見是妻子大長公主的閨中密友來訪,驚訝之余,殷勤招待。
到了帥府,劉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詩箋,對著梅殷大聲朗誦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
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
關(guān)中事業(yè)蕭丞相,塞上功勛馬伏波;
老成不才無補報,西風(fēng)一度一悲歌!
梅殷領(lǐng)悟詩中深意后,忙表示:“食君之祿,忠君之國,理所當(dāng)然。梅某率兵拒敵,決不會作辭枝的落葉,隨風(fēng)飄舞!”劉莫邪得此答復(fù),連夜返回南京,把消息傳給了茅大方。
此后,燕王大舉南下,探知了梅殷的堅決抗拒之心,只好繞過了他的防地,由揚州渡江直取京師。
谷王朱穗歸降,薛巖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進城,南京很快就被攻陷,惠帝朱允炆在宮中的熊熊大火中,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為皇帝,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重制朝綱。
朱棣命皇妹大長公主寫信,召梅殷還朝,歸順到自己手下。梅殷收到妻子書信后,深感大勢已去,準(zhǔn)備以死殉節(jié),所以也就無所畏懼地回到南京。
劉莫邪聽聞此事,急忙趕到駙馬府,密告梅殷,惠帝已成功逃出京城,正在聯(lián)絡(luò)各地勤王勢力,以圖東山再起,勸誡他不要輕生。
梅殷受到劉莫邪的鼓舞,便暫時安頓下來,悄悄發(fā)展擁戴惠帝的勢力,等待有朝一日,里應(yīng)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盡管,惠帝的蹤影,無人知曉。即使這樣,梅殷等惠帝的一眾忠貞臣子,仍不放棄擁護故君復(fù)位的愿望。
駙馬都尉梅殷雖早已被解除了兵權(quán),但礙于大長公主的面子,朱棣不便對他施行鎮(zhèn)壓。他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南京秘密策劃著復(fù)擁惠帝的行動。
南京城中許多舊臣故老也都參與此事,而劉莫邪則在其中擔(dān)任秘密聯(lián)絡(luò)的工作,因為她有著“交際花”的特殊身份,能夠自由出入豪門官府,從事這項工作再合適不過了。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對京城舊臣的此類活動自然十分關(guān)注,通過手下的特務(wù)組織東廠,查獲了他們的蛛絲馬跡。
于是,朱棣果斷開始先發(fā)制人。屈于梅殷勢力和影響甚大,便在梅殷一次過橋時,悄悄命人將他擠下水去淹死了。
梅殷一死,我們的女秀才劉莫邪,便立刻被捕了。盡管很多人為她求情,可是,在擁立故主的種種證據(jù)面前,也沒人敢多說一句了。
此時的劉莫邪,已經(jīng)年逾半百,歷盡繁華,既然自己選擇了這條充滿艱險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對待生死,早已看淡。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巖前來查獄,前呼后擁,不可一世。劉莫邪見他副無恥的得意模樣,便即興作詩吟道:
三朝元老兩朝臣,尺蠖龍蛇看屈伸;
縮頭脅肩公相貴,金川門外迎新君。
這首詩正好揭了薛巖的傷疤,他不由惱羞成怒,臨走時命獄卒在當(dāng)天夜里將劉莫邪縊殺了。
就這樣,女秀才劉莫邪結(jié)束了她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驚嘆和不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