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4年,齊王田建即位,在位達44年,即位初期由母親君王后輔佐。
齊國因處在東部海濱,秦國頻頻進攻三晉及楚國,這四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只有分別謀求自救,因此齊王建在位時期,齊國境內(nèi)并沒有遭受太大戰(zhàn)禍[古 171],但這種和平卻是建基于其余四國的犧牲,因為有這四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對秦國處處忍讓,對四國不施以援手,甚至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也沒有勸誡齊王建及時援助趙國,結(jié)果隨后秦軍輕易地包圍邯鄲,趙國國力大削,為六國滅亡種下遠因。
君王后逝世后,秦國重金收買了齊國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后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zhàn)備,齊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親自到秦國朝拜,嬴政在咸陽設(shè)酒宴款待[古 172]。
秦國滅五國后,齊王建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jié)到西部邊境[古 173],并斷絕和秦國的來往,但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嬴政以齊國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古 174],命王賁在滅燕之后率軍南下攻齊[古 175],而蒙恬由于出身將門,剛擔任秦國的將軍,亦有參與滅齊戰(zhàn)事,作戰(zhàn)勝利后被授予內(nèi)史[古 176]。
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抵抗,大軍直抵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措手不及。齊王建聽從后勝的建議,不戰(zhàn)而降[古 177][參 27],后被遷到共城[古 178]。秦軍攻入臨淄后,百姓居然沒人敢反抗[古 179]。不過事后齊國百姓反而埋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國,諷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古 180]
齊國的滅亡也標志著戰(zhàn)國時代的落幕,結(jié)束500多年來諸侯長期割據(jù)紛爭的局面,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君主統(tǒng)治國家——秦帝國。這一年秦王嬴政為三十九歲[參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