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天威星雙鞭呼延灼,河東
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手中兩條銅鞭,胯下一匹御賜踢雪烏騅馬。初為汝寧州都統(tǒng)制。(北宋無汝寧州,汝寧府為元初至元三十年設立的,即今河南汝南縣)。后被任命為剿匪總司令,被俘叛變,名列梁山五虎將,坐定第8把金交椅。呼延灼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后領大軍破金兀術(shù)四太子,陣亡淮西。
《水滸》中說呼延灼,乃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足見呼延灼實乃官N代。龔開《三十六人贊》中,呼延綽亦在其中,渾號是“鐵鞭”,龔開附贊言稱:尉遲彥章,去來一身。長鞭鐵鑄,汝豈其人?《大宋宣和遺事》亦有一鐵鞭呼延綽,呼延綽本是朝廷派往征剿海賊李橫的將領,卻因戰(zhàn)事失敗,受到朝廷嚴責,而結(jié)連李橫背叛朝廷,最后投奔梁山,這與《水滸》中呼延灼遭遇類似。這也許是雙鞭呼延灼的原型。
呼延灼一直默默工作在基層,因為剿匪的緣故被高俅看中。不過呼延灼星夜赴京,沒有先拜天子,而是拜見高俅,聲稱恩相,太尉問慰已畢,與之賞賜;大將仰慕恩相不拜天子,足見高俅的本事不僅僅會踢球。
次日早朝,在高俅引薦下,呼延灼拜見天子,提拔其為剿匪總司令,并賜踢雪烏騅寶馬。呼延灼受寵若驚,急忙興沖沖引兵圍剿梁山。連環(huán)馬的確比較厲害:馬帶皮甲,人披鐵鎧。三千匹馬軍并排,每三十匹一連,卻把鐵環(huán)連鎖;但遇敵軍,遠用箭射,近則使槍。一開戰(zhàn),連環(huán)馬的優(yōu)勢就出來了,只殺得梁山大軍損失過半,宋江躲進戰(zhàn)船才得以逃命,而林沖、雷橫、李逵、石秀、孫新、黃信等都受了箭傷,其他小嘍啰死傷不計其數(shù),嚇得宋江“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宋江聽從湯隆計謀,設計請來金槍手徐寧,結(jié)果徐寧不負眾望,利用鉤鐮槍殺得呼延灼“十路軍馬振地來,烏騅踢雪望風回。連環(huán)盡被鉤鐮破,剩得雙鞭出九垓”。呼延灼大敗后,急投慕容知府。為何?慕容知府的女兒正是貴妃,他想通過枕邊風以免于罪。由此看來,呼延灼也是善于專營之人。
既然鉤鐮槍打敗連環(huán)馬成為事實,呼延灼投不投降意義不大。宋江執(zhí)意招降呼延灼,并非欣賞其連環(huán)馬技術(shù),而是看上了他的貴族血統(tǒng)。以此改良梁山眾頭領出身比例,為日后整體招安奠定基礎。于是,梁山軍馬圍住青州城后,宋江佯裝在城墻外觀察地形引誘對方,結(jié)果呼延灼果然上鉤了,被陷馬坑“坑”住。
呼延灼被捉后,天真地認為宋江能夠讓他回去當傳話筒,沒料到宋江一句“高俅如何不見你罪責”,把呼延灼這一想法堵了回去。其實,高俅是呼延灼的恩人,呼延灼對他還抱有幻想,有此保護傘保護,不見得受重罰。宋江鐵心要呼延灼入伙支撐門面,呼延灼假裝無奈,說了一句“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國,實感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隨鞭鐙,決無還理!”,就半推半就舉手投降了。
軍師吳用擔心呼延灼不死心塌地為梁山賣命,就讓他交“投名狀”——賺開青州城門。那晚秦明、花榮等十個頭領,扮作軍士模樣,跟呼延灼去夜襲青州。呼延灼大呼:“城上開門!我逃得性命回來!”慕容知府聽說愛將呼延灼僥幸逃脫,深信不疑,便叫軍士放下吊橋打開城門。結(jié)果上了當,呼延灼等人乘機沖了進去,秦明一狼牙棒把仇人慕容知府打死。宋江破了城池,殺了知府,搶了錢糧,同時斷絕了呼延灼的私心雜念,從此他不得不上了賊船。
宋江又看中貴族出身的大刀關勝,于是呼延灼為虎作倀,冒著生命危險月夜誘降關勝,可惜關勝竟然沒有識破這些小兒科,認定呼延灼的確是一時糊涂上了梁山,然后被“長著一張誠實臉”的呼延灼,牽著鼻子走進包圍圈。
岳武穆云: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太平?看看北宋被梁山活捉的將領,多有傲氣,少有骨氣。要么對宋江一見如故,要么與眾好漢臭味相投。拿著朝廷的俸祿,卻干著賣主求榮的勾當,無人為大宋殫精竭慮,更無一人愿意以死殉國。張恨水嘆道:嗟夫,豈將不能立功而已,才勇之士,茍不敢為狗奴才之驅(qū)使,老死牖下耳。又何以為大將哉!此宋之所以亡也,為天下古今憂國之心,救國無道者,同聲一哭!
張恨水倘若為宋徽宗幕僚,不知建議能否有用。不過,真想問一問雙鞭呼延灼,當你騎著宋徽宗御賜寶馬,殺向昔日情同手足北宋官兵的時候,是內(nèi)疚還是快感?
這真是:先祖風骨何曾在?御馬如風踏雪來?;识骱剖庉斄x氣,青州城下可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