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了,曾經(jīng)的龍頭老大匈奴覆滅之后作為配角的鮮卑雄起,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游牧民族,成了新一代龍頭老大。中國的歷史就是這樣慘烈,整個就是一部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斗爭史。
這個新的龍頭老大可是牛的很,不同于被秦漢打怕轉(zhuǎn)而西進的匈奴,這個新老大從未放棄過對中原的覬覦,直到南北朝時期,幾乎一直占據(jù)著中原半壁江山。
到了東漢中期,鮮卑開始發(fā)跡,開始是大人其至鞬,其至鞬玩兒完以后鮮卑又出現(xiàn)了一個牛人,三國迷們應該聽說過這個名字:檀石槐。
人物檔案:
姓名:檀石槐
職務:鮮卑首領
民族:鮮卑
生卒年份:公元136年-公元181年
享年:45歲
主要功績:統(tǒng)一鮮卑諸部
我們就好好說說檀石槐的故事吧。檀石槐是鮮卑在東漢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也是東漢時期鮮卑在和東漢帝國的歷次交迭爭強的風浪中最了不起的一個弄潮者。
檀石槐的活動年代是在漢桓帝、漢靈帝時期,他生于漢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死于光和三年(公元181年),時年45歲。
據(jù)說檀石槐出生的時候頗有靈異。他老爸名叫投鹿侯,在當時該是一個附庸于匈奴的鮮卑小貴族。投鹿侯隨匈奴軍隊出征,一去便是三年,回來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家里多了個便宜兒子。投鹿侯自然是勃然大怒,于是詢問妻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妻子是這么回答的“嘗晝行,聞雷震,仰天視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產(chǎn)…”。意思是說她曾經(jīng)在大白天走路,聽到雷響,就抬頭朝天上看,剛好有冰雹掉進嘴里,她就吞了下去,接著就懷了孕,十個月后生下孩子。
怎么樣,能編吧,打死我也不信。投鹿侯自然不信,有聽過吃個冰糕就生個孩子的嗎?但看著這個小娃娃也是可愛,親自下手殺了又實在是不忍心,左思右想下,一咬牙,投鹿侯縱馬把這個小家伙扔到了荒郊野嶺,意思是由他自生自滅。
這樣一來,投鹿侯的自尊自是滿足了。不過他老婆不答應。自覺理虧,當著丈夫的面無話可說,于是當投鹿侯洋洋得意地回來后,她就悄悄地叫了一個自己娘家的人暗地里把檀石槐揀了回來,并讓自己的娘家把他慢慢地養(yǎng)大。
這個故事雖然由漢帝國的史官寫成,卻也多多少少的也反應出了當時鮮卑的一些社會情況。鮮卑的婚嫁制度和當時草原上的諸多民族類似,女子在未婚嫁前具有一定的性自由,但婚嫁則保持有掠女的傳統(tǒng)。男子如果要成婚,一般是以先強搶為先,然后再以牛羊為聘禮,為妻家服役,服役時間一般為三年,截止后方可自由帶妻子離去。綜上考慮,檀石槐的出生之謎也不難理解了。
檀石槐既然出生不凡,行事自然也是與眾不同。他一直生長在姥姥家,很小就勇敢健壯、富有謀略。在他十四五歲的時候,有個其他部落的頭人率眾來侵犯他所在的部落,掠奪去了不少的牛羊。這個自然令檀石槐十分憤怒,他一人一騎地追了上去,居然所向無前,殺得敵人是落花流水,奇跡般地奪回了所失去的財物。一看這家伙這么厲害,部落中的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自然是大不一樣了。都服氣,深受眾人敬畏和信服,干脆就推舉他為大人,也就是首領,這樣檀石槐就成為了這個部落的領袖人物。檀石槐制定法令,審理訴訟,沒有人敢違犯。
然而,檀石槐的眼光卻不僅僅只在他姥姥家這一個小小的部落。此后不久,他就在高柳,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陽高縣北邊三百余里的彈汗山(今內(nèi)蒙古商都縣附近)下歠仇水(今東洋河)畔設立了大帳建立了王庭。檀石槐兵強馬壯,非常強盛,然后想法和當時散落在草原上的其他鮮卑部落結(jié)盟縱橫,東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領都向他歸附。檀石槐此后帶領統(tǒng)一的鮮卑向南劫掠沿邊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余,西方進擊烏孫,完全占據(jù)匈奴原來的地盤,東西達一萬四千余里,南北達七千余里,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范圍。
當時鮮卑各部落其實也是蠻苦了,自從20年前其至鞬死后,鮮卑再也沒能出一個可以領袖群部的人。這也就使得鮮卑在和南方的漢帝國對抗的過程中盡落下風,幾乎就到了要被亡族滅種的地步了。此時有人振臂一呼,自然是人心大快,一拍既合。于是,一夕之間“東西部大人皆歸焉。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馀,西擊烏孫,盡據(jù)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網(wǎng)羅山川水澤鹽池?!?,蒼茫大漠,祁連巍峨,竟全成鮮卑牧羊縱馬之地,檀石槐的聲勢實在是一時無兩。
有力與斯,檀石槐的氣量放的更遠。這個時候他的目標已經(jīng)不僅僅是草原上縱橫曲折了,他的兵鋒轉(zhuǎn)而南下,直指北疆業(yè)已歌舞聲平20余載的東漢帝國。
公元156年,漢永壽二年,檀石槐親率鮮卑騎兵三四千騎進犯帝國的云中郡。至此正式拉開他和帝國的拉鋸戰(zhàn)。
公元158年,延熹元年后,鮮卑多次在長城一線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騷擾,帝國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出塞擊之,斬首二百級。
漢桓帝對鮮卑的長期侵犯感到憂慮,但又無法控制,于是派使者帶著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并且與他和親??墒翘词辈坏豢辖邮埽炊鴮|漢緣邊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檀石槐將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直至遼東,連接夫余、濊貊等二十多個城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個城邑,為中部;從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烏孫等二十多個城邑,為西部。每一部設置一名首領管轄。
159年,漢延熹二年,鮮卑攻進雁門關,殺帝國邊防將士數(shù)百人,大抄掠而去。164年,漢延熹六年夏,鮮卑千余騎襲擾遼東屬國。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夏天,檀石槐分派幾萬騎兵進入東漢沿邊的九個郡,并且殺害擄掠官吏百姓,于是東漢朝廷派張奐進攻鮮卑,鮮卑人這才出邊塞離去。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八月,漢靈帝派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fā),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由云中出發(fā),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匈奴單于由雁門出發(fā),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分兵三路出邊塞,深入鮮卑國土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zhàn)。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jié)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shù)十人逃命奔回,漢軍戰(zhàn)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說到這三軍的將領,這里有值得提一下了,這個就是云中一軍的主帥田晏。田晏本是帝國的護羌校尉,因為觸犯了刑法而被奪官削職,這個本無可厚非。但糟糕就糟糕在此人官癮極大,為了繼續(xù)在宦途上發(fā)展,他努力巴結(jié)當時的中常侍大宦官王甫。王甫也該是吃了他不少好處,是以在靈帝面前極力主張出兵,并請靈帝以田晏為將。
嗚呼哀哉,當為將者把一國之戰(zhàn)作為自己晉升的捷徑的時候,這個將者所率領的部隊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檀石槐得知漢軍出擊的消息之后,不慌不忙,他令自己的三部軍馬各自出擊,半路上截得漢軍就是一場大戰(zhàn)??蓱z漢軍,將也不將,君也不君,“喪其節(jié)傳輜重,各將數(shù)十騎奔還,死者十七八?!睂嵲谑菆鰵垟?。
戰(zhàn)后,三將自然是“三將檻車征下獄,贖為庶人”,可是鮮卑之禍更是不可解脫了。邊境是“緣邊莫不被毒”,欲用蔡邕的計策也失了人心,靈帝追悔莫及。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當時鮮卑人口日益增多,農(nóng)業(yè)、畜牧和射獵都滿足不了百姓生存,檀石槐于是親自巡視,他見到烏集秦水有幾百里寬闊,水不流動,水中有魚,但沒辦法得到魚。檀石槐聽說倭國人善于用網(wǎng)捕魚,于是向東進攻倭國,俘獲一千多家的倭國人,將他們遷到秦水邊居住,要他們捕魚,以彌補糧食不足。檀石槐此舉促進了鮮卑的社會發(fā)展。但由于當時形勢所限,鮮卑尚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
可就在這個時候,對于大漢來講萬幸的事發(fā)生了,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萬惡之源檀石槐居然死了,時年四十五歲,他的兒子和連繼任首領之位。漢帝國實在是幸運之至哈。即便是時隔多年,為帝國寫史的史官在史書中亦如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寫道“而靈、獻之間,二虜?shù)?。石槐驍猛,盡有單于之地;蹋頓兇桀,公據(jù)遼西之土。其陵跨中國,結(jié)患生人者,靡世而寧焉。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周、漢之策,僅得中下。將天之冥數(shù),以至于是乎”,其時帝國的狂喜,實在是可見一斑了。
檀石槐死后,他的家族尚聞名于漢帝國好長一段時間。但他一手創(chuàng)立起來的鮮卑大聯(lián)盟卻在他死后不久就土崩瓦解了,又分裂為許多互不相屬的分支。
鮮卑聯(lián)盟瓦解的因素有很多,他的兒子作為繼任者和連能力不及檀石槐是一個因素,但更加主要的因素卻是在鮮卑聯(lián)盟的性質(zhì)本身。在當時的條件下,鮮卑各族的生產(chǎn)力十分的低下,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經(jīng)濟都不發(fā)達,雖有逃離的漢人的補充,但畢竟時間很短,不能從根本上對此做出重大的改變。因此,人口的劇增以及對于財富的渴求使得鮮卑各部之間除了軍事聯(lián)盟之外,并無過多經(jīng)濟往來。加之政治上除以軍事掠奪為目的的戰(zhàn)爭協(xié)作之外,組織上也較為松散。檀石槐的三部并立看似優(yōu)美,可實際上也是一種妥協(xié)的表現(xiàn),三部之間相互之間關聯(lián)的紐帶不過是檀石槐本人的強大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是以人死國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我倒真是想仔細的看看檀石槐的死因,在45歲的盛年就去世了,難道真的就是漢朝的天運使然嗎?還是別有其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