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溫柔地灑在水峪嘴村,鳥鳴清脆。偶有車輛從向上的坡道慢慢向下滑行,也有車輛從坡道一路向上爬去。店主昨天就向我們推薦了京西古道,這到底是一處什么樣的景致呢?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駕車沿著盤山公路一直向上。清晨的公路寂靜無人,可以清楚地聽到引擎有些粗重的聲音。山并不高,但路很陡。
駕車一路爬到山頂?shù)钠脚_。平臺上只有三五個游人,果真是個清靜的好去處。和平臺上的工作人員攀談起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里叫牛角嶺,從牛角嶺向兩端走,一端長約五百米,另一端通向韭園村約1000米,這是京西保存得最為完整原始的古道。
京西古道多。200萬年來,泥河灣人、周口店人、許家窯人、東胡林人等先民們利用永定河谷天然廊道,穿過太行之北京西山,往來遷移,這是京西古道的起源。公元1153年,中都升為首都,開啟了北京建都史。元建大都以后,永定河流域大量建材、燃料、食品通過京西古道運到京城,古道的重要作用,就更加凸顯出來,集商旅、軍事、宗教功能于一體。
牛角嶺上,有一座老爺廟(也叫關帝廟),是水峪嘴村在被毀的老爺廟的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建于2012年4月。據(jù)說,古代騾馬商隊經(jīng)過牛角嶺必拜關帝廟,乞求路途平安。還有傳說,在此廟內(nèi)還曾供奉過楊八姐的石像,但已遺失。
“大道為關,小道為口”。牛角嶺,又名牛腳嶺,被稱為“關城”。 城門洞高6.2米,寬4.3米,深9.3米。明清時期,為補衙南鄉(xiāng)與王平口巡檢司分界處,是西山大道出京的第一道關隘。此關城既是防御關口,也是重要的收費關隘,現(xiàn)在城券仍存。
關口的垛口頂部成弓形,青磚砌成,上面覆滿了干枯的草木,幾株野杏花倒在關口一側(cè)開得正盛,預示著古道的春天已經(jīng)來臨。陽光灑在高低不平的古道上,給它涂上了一層柔軟的土地色,讓人恍惚覺得這不是一條石頭山路,而是一條泥濘的土路。在這樣的路上,可見清晰的深深的蹄窩,共有三百余個,最深處近30厘米。有的蹄窩里還有積水。此時寂靜的山間似乎隱約傳來駝鈴聲,緩慢行進的馬幫和駝隊出現(xiàn)在大道上,像一條長龍在山間蜿蜒前行。
牛角嶺到韭園村段,是西山大路北道的一部分。沿著古道向前可以到達馬致遠故居?!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著名的《秋思》曾令無數(shù)游子涕淚交流,感慨萬千。據(jù)說這位著名的元曲家曾因厭倦官場而歸隱田園,在此終老。一段看似其貌不揚的古道竟然蘊藏了千言萬語,給邂逅它的人帶來許多驚喜,讓人感嘆歷史的厚重和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