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好漢們?nèi)巳四艹?,個個善酒,大家?guī)缀跽於蓟煸凇按笸氤匀?,大碗喝酒”的氛圍中?20回《水滸傳》,提到酒文化相關的有112回,描寫醉態(tài)的有27次之多。與酒相關的回目就有《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小霸王醉入鎖金帳》《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虔婆醉打唐牛兒》《楊雄醉罵潘巧云》《活閻羅倒船偷御酒》等。不管是貴族小旋風柴進還是游走江湖的打虎將李忠,還是獄警黑旋風李逵,抑或剃度后的花和尚魯智深,動輒舉杯豪飲一番,像詩仙李白那樣“兩人對酌山花酒,一杯一杯復一杯”。梁山好漢在暈暈乎乎中,演繹出一段段驚天動地的故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梁山好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吸引好漢們上梁山的硬件條件。當時,王倫勸楊志入伙就說:“不如只就小寨歇馬,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漢。”吳用動員說阮氏三雄搶劫生辰綱時,借用阮小五羨慕王倫他們的口吻說:“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繡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在梁山好漢中,酒已經(jīng)融進他們的澎湃沸騰的血液中,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為酒的豪放,一向低調(diào)深沉的宋江,敢于一揮而就寫下“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豪邁詩句;正是因為酒的熱烈,武松才有景陽岡赤手空拳打虎的勇猛;正是由于酒的粗獷,魯智深才有倒拔垂楊柳的神武。喜慶哀志,悲歡離合,壯行凱旋,慷慨赴死,都無酒不成席。也正是因為散發(fā)著濃郁的酒香,一部《水滸傳》,數(shù)百年來一直令人那么神往。
而事實上,無論是王倫時代、晁蓋時代還是宋江時代,梁山都在各處擁有多家酒店,動輒安排集體會餐,但見堂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語笑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暢飲。
當然,話是開心鎖,茶為醒腦汁,酒乃交心湯。話雖這么說,但更多時候吃吃喝喝已經(jīng)慢慢從單純的生理需要,衍變?yōu)橐粓霾粍勇暽年幹\或政治手段。梁山眾好漢聚餐喝酒,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王倫招待逃難上山的晁蓋等人,酒過數(shù)巡,食過兩次,王倫終于說出了“奈緣只是糧少房稀,恐日后誤了足下”的真心話,隱忍良久的林沖也在酒后暴露了廬山真面目,揮刀火并了王頭領,改創(chuàng)了梁山的新時代。
而宋江在忠義堂石碣受天文后,也在酒宴中考慮梁山這首大船的行船方向。那是一個重陽節(jié),宋江安排“菊花之會”,要求大家“不論遠近,都要召回寨來赴宴”。宋江乘酒興,揮筆寫下準備多時的《滿江紅·喜遇重陽》,然后提出要想發(fā)展革命事業(yè),一定堅持走招安道路的戰(zhàn)略思想。雖然遇到李逵、魯智深等人的強烈反抗,特別是李逵趁著酒興把酒桌踢得粉碎。第二天,眾人敲打李逵:昨日大醉,罵了哥哥,今日要殺你。接著拉著李逵去負荊請罪,果然大家都表示理解:喝醉了嘛,可以放他一馬。通過這次會餐,宋江終于把自己的下一步工作思路向大家攤牌。事實上,即使走不成招安之路,宋江也可以退一步:當初酒喝多了,存在考慮不周等問題。酒,有時萬成為萬能的擋箭牌。
“有酒無肉不精神,有肉無酒俗了人”。酒肉成為最佳搭檔,吃喝變成生命中不可缺失的樂趣。魯智深和史進在瓦罐寺殺死丘小乙和崔道成后,忽然發(fā)現(xiàn)廚房里有酒有肉,兩人洗洗沾滿鮮血的雙手,有滋有味地吃喝起來。而黑旋風李逵更是變態(tài)得驚人,梁山活捉黃文炳后,他竟然取過見尖刀,把黃文炳“割一塊,炙一塊”,當做烤羊肉串下棋酒來。
筆者認為,《水滸傳》之所以以欣賞的眼光寫那些吃喝的場面,個中原因大概如下:
首先,吃喝是梁山好漢交往的紐帶。梁山好漢們大部分沒有妻室子女,每天只是打熬筋骨。這樣的男人遇到一起,能干什么?干坐著磕磕瓜子,還是抽抽香煙,嚼嚼口香糖,顯然這些都不是好漢們的最愛,唯有喝點像現(xiàn)在啤酒一樣的“酒”,頻頻舉杯而不醉,飲酒之間,各敘胸中之事。比如,魯智深在大街遇九紋龍史進的師傅李忠之后,神行太保戴宗、錦豹子楊林路遇石秀打抱不平,特發(fā)出邀請:請壯士酌三杯,到此相會結(jié)義則個。三杯酒下肚,戴宗才問:壯士高姓大名?于是乎有酒做媒介,大家很快情投意合。而雷橫在東溪村靈官廟捉到赤發(fā)鬼劉唐后。天色尚早,是五更時分。他就敲響了晁蓋家的門。晁蓋馬上點起燈燭,安排酒食管待,大盤酒肉只管眾人吃。正是因為吃了晁蓋的酒肉,當晁蓋謊稱劉唐乃其外甥時,雷橫利索地把劉唐無罪釋放了。這就是酒肉的特殊作用。而青眼虎李云捉到李逵后,與三十多個士兵在村里吃了半夜酒,四更前后,遇到了路邊等候朱富朱貴兄弟,李云一邊表示“夜間已飽,吃不得了”,一邊礙于面子又勉強吃了兩塊肉,而那些士兵卻風卷殘云,吃的落花流水。結(jié)果,大吃大喝中,中了朱氏兄弟的計策。
· 其次,吃喝是凸顯梁山好漢豪氣的窗口。詩仙李白不僅是詩人,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俠客,他動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對不飲酒的歷陽王姓縣丞,李白譏諷他“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游俠一樣的李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任性,尤與梁山好漢類似。倘若當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后穿越回梁山,李白更能夠“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p>
武松在景陽岡小店喝的“透瓶香”,一般人是“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十八碗,仍然執(zhí)意夜過景陽岡,結(jié)果意外大發(fā)神威打死老虎。只有超人的酒量,才會產(chǎn)生超級的能量。武松在醉打蔣門神之前,就說到這句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話,喝一碗酒漲一分力氣,于是他一路喝了四五十碗酒,爾后真的把蔣門神打得找不到北。在梁山好漢骨子里,有超級的酒量,就代表擁有不竭的勇武之力。魯智深倒拔垂柳,也是在酒后爆發(fā)的神武之力。
第三,吃喝是好漢向往梁山基本保障。眾好漢嘯聚梁山,不少人懷著生存的心理。特別是喜好賭博的那些好漢。比如,阮氏三雄、石將軍石勇等人。吳用動員阮氏三雄搶劫生辰綱前,自己出錢買了一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鵝,讓三阮親自體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樂趣,結(jié)果很快動搖了阮氏三雄的思想根基,慨然表示“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武松在柴家莊避禍期間,開始柴進還大魚大肉地供著,后來,武松一喝醉酒就鬧事,結(jié)果柴進不待見他了。于是,很少給他酒喝。于是,武松埋怨“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而結(jié)識宋江后,他們每日喝酒,武松的前病竟然不復發(fā)了。試想一想,柴進家底雄厚,對前來投奔的好漢也不是每天都酒足飯飽地供著,而一旦沒有了這些,大家都像武松那樣埋怨起來。因此,傳說中的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自然成為人們心中夢寐以求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