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明末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就是在他的領(lǐng)導下,帶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闖進了北京城,逼得崇禎帝吊死在煤山。
那就是這么一位優(yōu)秀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那后人對他是如何評價的呢?他是英雄還是魔王呢?這種爭論一直在持續(xù)。
李自成是陜北米脂人,他從小有個喜好,就是喜歡打拳踢腿。
那李自成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反對明朝的道路上呢?
其實剛剛開始的時候,李自成并沒有這個想法,是隨著自己的隊伍慢慢的壯大,才萌生這個想法的,特別是在滅了朱常洵以后,才萌生攻滅明朝取而代之的想法。
李自成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驛站管理馬匹,在干這份差事不久,就因為丟失了公文,連同飯碗一起丟掉了。
丟掉工作的李自成,便閑坐在家,借債度日。因為李自成沒有能力償還,于是債主三天兩頭上門討要;這時,妻子也在外拈花惹草,當李自成知道這件事情后,一怒之下就殺死了債主和妻子。
為了不讓官司纏身,李自成便逃到了甘肅投軍,因為他作戰(zhàn)勇敢,被提拔為把總,但是很快又因為欠餉的問題,和參軍吵了起來。
李自成的脾氣暴躁是出了名的,一怒之下,又把參將和當?shù)氐目h令雙雙斃命,不得已,李自成便扯起了反旗。
李自成帶著一支小隊伍四處投奔農(nóng)民起義軍,但是這些起義軍很快的就被朝廷招安了。李自成沒有辦法,便東渡黃河,投奔了自己的舅舅,號稱“闖王”的高迎祥。
從這個時候,李自成便迎來他人生的春天,很快他就受到他舅舅的重用。
高迎祥這支農(nóng)民起義軍,朝廷是頗為忌憚的,所以屢次派重兵圍剿。
但李自成有兩個有點,一是打仗強悍不怕死;二是足智多謀,因此很難對付。
有一次,李自成差點被中原五省總督陳奇瑜全殲。多虧李自成足智多謀,他買通了陳奇瑜的幕僚,偽裝投降,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待到一出興安車箱峽,立刻復叛。
當洪承疇接任了五省總督后,起義軍損失慘重。
當農(nóng)民起義軍襲取了安徽鳳陽后,不久高迎祥兵敗自殺,李自成接任“闖王”。
于是,李自成便在四川、甘肅、陜西與明軍打游擊。
就在進行了幾年的游擊戰(zhàn)后,李自成抓住了兩個難得的機會。
一個就是,明軍與后金在山海關(guān)長城一線爭奪;
二是適逢天災(zāi),有大量的饑民加入了農(nóng)民的起義軍。
這是中原正好空虛,李自成率領(lǐng)的起義軍,不管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士氣上,明軍都不是對手。
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了洛陽,擒殺了福王朱常洵,由于朱常洵是萬歷皇帝的兒子,家里的財富富可敵國。
李自成繳獲了福王的財產(chǎn),軍勢大振,于是心中并興起了攻滅明朝,取而代之的想法。
由于此時的明朝已經(jīng)是搖搖欲墜了,雖然崇禎急忙組織各地的明軍前來抵抗,但都不堪一擊,李自成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到了三月中旬,已經(jīng)達到了北京城下。
在紅衣大炮震耳欲聾的轟擊中,農(nóng)民起義軍吶喊著向北京城發(fā)起了沖擊。城內(nèi)的守軍毫無還手之力,紛紛逃竄。
最值得諷刺的是,崇禎的寵臣、守城的總管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廣寧門投降。第二天,宦官王相臣、兵部尚書張縉彥、朱純臣等人也紛紛打開自己的內(nèi)城門投降。大順軍幾乎沒有費一兵一卒,便順利的占領(lǐng)了北京城。
真正成為孤家寡人的崇禎帝只得吊死在煤山上。
那歷史對李自成的評價是什么呢?
其中《明史》里,李自成被列為《流賊傳》中,在對李自成的評價是“盜賊之禍,歷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
《北略》卷二十載:“內(nèi)官降賊者自宮出,皆云,李賊雖為首,然總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上下,凡是皆眾共謀之?!边@確實是一項很重要的史料。
后來李自成的失敗,李自成自己實在不能負責,而牛金星和劉宗敏倒要付差不多全部的責任。
不管對李自成的如何評價,李自成算得上是一位優(yōu)秀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畢竟是他帶領(lǐng)人民推翻了內(nèi)朽外破的大明王朝,讓農(nóng)民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