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边@首民歌叫《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rèn)為,這首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經(jīng)鮮卑人的傳唱,才得以在中原大地上流傳至今。
匈奴擊破東胡部落后,東胡一支退居鮮卑山附近,受匈奴管轄,是為“鮮卑”。“鮮卑”一詞,是由中原人對東胡人發(fā)明的革帶上的金屬構(gòu)件稱呼而來的,其含義是“帶鉤”或“祥瑞、吉兆、美好”。鮮卑沒有文字,使用東胡語,逐水草而居。
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鮮卑與漢朝、南匈奴及西域各族共同出兵攻擊北匈奴。北匈奴逃離漠北,向西遷徙,漠北的十余萬匈奴人加入鮮卑,從此鮮卑開始強(qiáng)盛。
慕容皝
東漢后期,檀石槐統(tǒng)一鮮卑,在高柳建立王庭,聯(lián)合諸部組成軍事行政聯(lián)合體。檀石槐死后,聯(lián)盟瓦解。漢末三國時期,“小種鮮卑”軻比能興起,重新建立部落聯(lián)盟。軻比能被刺死后,聯(lián)盟再次瓦解。
公元315年,鮮卑拓拔部拓跋猗盧自稱代王,建立代國,60余年后被前秦所滅。
公元329年,鮮卑吐谷渾部葉延繼承汗位,正式建立吐谷渾國。公元663年,吐蕃大舉進(jìn)攻,吐谷渾國滅亡。
公元337年,慕容鮮卑首領(lǐng)慕容皝稱燕王,史稱前燕,公元370年被前秦滅亡。
公元383年,鮮卑貴族慕容沖稱帝,史稱西燕,后被后燕所滅。
公元383年,慕容垂在滎陽自稱燕王,史稱后燕,與后秦東西對峙,后被北魏打敗,并于幾年后被北燕滅亡。
公元385年,乞伏鮮卑首領(lǐng)乞伏國仁在隴西建立西秦,后被大夏赫連氏所滅。
公元386年,拓跋珪收集舊部,再次稱代王,后遷都盛樂,改稱魏王,建立北魏政權(quán)。公元398年,拓跋珪稱帝,建都平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十幾年后,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
拓跋珪
公元397年,河西鮮卑族禿發(fā)烏孤建立南涼,歷三朝,延續(xù)了18年。
公元398年,慕容德在黃河南岸的滑臺稱帝,史稱南燕,12年后被東晉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