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賜履按:最近讀《通鑒》,讀得很累,主要原因是人物和事件太多,不好擺布。戰(zhàn)國時代,柏楊版《通鑒》記錄了二百余年,用了兩冊。而到了楚漢爭霸,一冊只紀(jì)錄了十年,人物和事件的密度猛增,大幅稀釋了讀者的注意力。很多人物故事性不強,比如張耳、陳馀、武臣、呂臣之流,包括下面馬上要說到的召平,不但沒啥意思,還容易弄混,然而要把高帝和霸王的來龍去脈掰斥清楚,不說他們還真不行。我們絕大部分人對楚漢這一時期的重大事項重要人物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我要問劉邦、項羽究竟是怎么起家的,雨后春筍般的諸侯王都是怎么起怎么滅的,劉邦殺英布、彭越究竟是不是翻臉無情誅殺功臣,估計不少人也是說不明白的。我想盡量把事情交待清楚,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相對無聊的段落,還請大家諒解哈。
前208年,廣陵人(江蘇省揚州市)召(讀如紹)平,受故張楚王陳勝的派遣,奪取廣陵,尚未攻克。召平聽說陳勝兵敗,秦軍將到,就渡長江而南,偽稱奉陳勝之命,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說,江東(江蘇省南部太湖流域)之地已經(jīng)平定,請帶兵西進攻秦。項梁就帶領(lǐng)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數(shù)年后,項羽兵敗,在烏江邊對船夫說,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應(yīng)指的就是這八千人)。項梁很快接受了幾撥投誠力量,人馬達(dá)到兵六七萬之眾,扎營下邳(江蘇省睢寧縣北,邳讀如批)。
【項梁也不是省油的燈,這個演員選得有點“忠厚”】
西進攻秦之前,項梁打算清理門戶,干掉名不正言不順的張楚王景駒(咱也不知道誰封的王來路最正,呵呵)。景駒和大將秦嘉,在彭城(江蘇省徐州市)以東布防,準(zhǔn)備抵制項梁。項梁昭告大軍,張楚王陳勝首先起事,作戰(zhàn)失利,不知去向?,F(xiàn)在秦嘉背叛楚王陳勝而擁立景駒,實屬大逆不道!便進軍攻打秦嘉,秦嘉戰(zhàn)死,軍隊歸降項梁。景駒逃跑,死在了魏國。
項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隊,駐扎在胡陵,準(zhǔn)備率軍西進。秦將章邯率軍到達(dá)栗縣(河南省夏邑縣),項梁派將領(lǐng)朱雞石、馀樊君迎戰(zhàn)。余樊君戰(zhàn)死,朱雞石戰(zhàn)敗,逃回胡陵。項梁率軍進入薛縣(山東省滕州市),斬朱雞石(項梁也是殺人魔王,基本上也不拿人當(dāng)人看)。
項梁曾派項羽攻打襄城(河南省襄城縣),襄城堅守。陷落后,項羽把全城軍民,全部活埋(項羽喜歡屠城,估計這是項家的遺傳)。
項梁聽說陳勝確實已經(jīng)死亡,就在薛縣召開會議,共議大事。在這次會議上,范增提出選立故楚國王室后裔為楚王。到六月,找到楚懷王羋槐(死在秦國的那位)的孫子羋心,襲用祖父的謚號,立為楚懷王(詳見拙文《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大王小王遍地開》),任陳嬰為楚國的上柱國。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七月,項梁在東阿大敗章邯,章邯西撤。項梁尾隨秦軍,命項羽、劉邦進攻城陽(山東省鄄城縣東南),再次屠城。項梁在濮陽(河南省濮陽市)以東,再敗章邯。章邯固守濮陽,決河水圍繞城池四周,阻撓項梁攻勢。
項梁自東阿出發(fā)西進,等來到定陶時(書中沒有交待為何離開濮陽),已兩次打敗秦軍,項羽、劉邦在雍丘(河南省杞縣)也大敗秦軍,斬三川郡郡長李由(李斯長子,為秦戰(zhàn)死,還被趙高誣以謀反),開始輕視秦軍,臉上也顯出志得意滿的神態(tài)。故楚國宰相宋義規(guī)勸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lǐng)驕傲,士卒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要吃敗仗;如今士卒已顯出怠惰了,而秦兵卻不斷增加,我替您擔(dān)心??!項梁聽不進去,為了耳根子清靜,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名顯,姓不詳),問道,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高陵君說,是的。宋義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zāi)難。
不久,胡亥大力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zhàn)死。
這時,天降大雨,自七月到九月,一直不停。項羽、劉邦正在攻擊外黃(河南省民權(quán)縣西北內(nèi)黃集),不能奪取,轉(zhuǎn)攻陳留(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得到項梁死訊,軍心震恐,只好跟另一位將領(lǐng)呂臣(安葬陳勝的那位),把楚懷王羋心,從盱眙(讀如需魚)北遷,定都彭城(江蘇省徐州市)。呂臣駐扎在彭城東邊,項羽駐扎在西邊,劉邦駐扎在碭縣(河南省永城市東北)。
章邯滅了項梁之后,認(rèn)為楚軍已垮,不必憂慮,于是北渡黃河,大敗趙軍(顯然項羽的力量、聲望還不夠,沒有引起章邯的重視)。此時,趙歇為趙王,張耳為宰相,陳馀為大將,都逃到鉅鹿(河北省平鄉(xiāng)縣)。章邯命副將王離將鉅鹿團團圍住,自己帶領(lǐng)一票人馬在鉅鹿南邊,筑起甬道(兩邊有遮擋的道路,詳見拙文《秦始皇的馳道、直道、甬道、復(fù)道、閣道,都是什么道?》)輸送糧草。
趙國屢屢向楚國求救。之前,在路上遇見宋義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還在楚軍中,他對羋心說,宋義曾斷言項梁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果然應(yīng)驗了;在打仗之前就能預(yù)見到失敗,宋義應(yīng)該是懂得用兵的。羋心于是召見宋義,跟他商議軍中大事,一見傾心,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將領(lǐng)都隸屬宋義,號稱卿子冠軍(卿子,跟王子公子一樣,當(dāng)時一種尊稱。冠軍,全軍之冠)。
【這個宋義有點老】
前207年,上將軍宋義,率援趙大軍抵達(dá)安陽(山東省曹縣。與陷于重圍的鉅鹿航空距離二百四十公里),停留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催促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nèi),我們應(yīng)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由外,趙軍由內(nèi),兩相夾擊,一定大破秦軍。
衣賜履說:看到此處,心中一動。宋義按兵不動四十六天,大家都應(yīng)該清楚記得,長平之戰(zhàn)時,白起軍圍困趙括軍,趙軍斷糧也是四十六天,這是巧合,還是古人的“四十六”別有所指?我也不知道,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宋義說,兄弟,事情不是這個樣子滴。要干掉吸血的牛虻,就不要去對付小小的蟣虱。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正好可以攻擊;如不勝,我們就擂鼓西進,一舉殲滅秦軍。所以,現(xiàn)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斗。若論披甲執(zhí)銳、勇戰(zhàn)前線,我宋義比不上兄弟你;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兄弟你比不上我宋義。
于是通令全軍:凡是猛如虎,拗如羊,貪如狼,桀驁不馴,不服從命令的,一律誅殺(直接規(guī)定“違令出擊者斬”不就結(jié)了?下這么一條神神叨叨的命令,不知道是為了顯擺什么)。之后,宋義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山東省東平縣東南),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dāng)時天氣寒冷,天降大雨,士卒又冷又餓。項羽憤怒,對親信說,我們是來消滅秦軍的,上將軍卻停留不前;現(xiàn)在正是荒年,將士們吃的是豆子雜糧,軍無存糧,他竟然大會賓客,不知道早日渡過黃河利用趙國的糧食,聯(lián)合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強大的秦國攻打新建立的趙國,一定勢如破竹,趙國被攻占,秦國就更加強大,還談得上什么“利用秦國的疲憊”?而且,我軍新敗,懷王坐不安席,把全部兵卒糧餉托付給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了;可是他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
【萬人敵初露端倪】
十一月,軍營朝會,就在軍帳中,項羽擊殺宋義,提著他的腦袋示眾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懷王密令我處死他。將領(lǐng)們十分驚恐,不敢不服,一致說,最早倡議擁護楚懷王的,是將軍叔侄,而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再立大功。于是共推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追到齊國境內(nèi),把宋襄殺了,之后,派人去向羋心報告事情經(jīng)過。羋心無奈,只好順?biāo)浦郏岉椨甬?dāng)了上將軍。
本年,項羽二十六歲。
衣賜履說:基本上,項羽一直在項梁的羽翼之下,誅殺上將軍宋義后,項羽擺脫了項梁的陰影,在楚軍中立了威。稍后,項羽一招“破釜沉舟”,奠定了他在諸侯中的老大地位。
另,我們在《“沒關(guān)系,師兄,我會把你弄死的”——龐涓與孫臏(下)》中曾經(jīng)講過,前341年,魏國攻擊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問何時發(fā)兵。田忌說,應(yīng)該早點發(fā)兵。孫臏說,韓國現(xiàn)在跟魏國血戰(zhàn),并沒有疲憊,此時救他,是我們代替他挨打;最好的方法是告訴韓國我們一定發(fā)兵,堅定他們抵抗的決心,等到把魏軍戰(zhàn)力耗得差不多了,我們再插手,那時,才可以名利雙收。
宋義的見解和孫臏如出一轍,然而,雖然他看出了項梁之?dāng)。瑓s沒看出毛頭小伙項羽超強的爆發(fā)力!沒看出來,就只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