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東多祝蔡屋圍,既是個幽靜的古典村落,還是個規(guī)模龐大的家族建筑群,總建筑面積達到了7萬平方米。蔡氏家族在這里歷經300多年,繁衍13代,人數(shù)規(guī)模發(fā)展2000多人,蔡氏子弟更是人才輩出,有著“一門四進士”的傳說。
而這個傳說的創(chuàng)立,始自于一個人的一次搬遷。
蔡馥友(1660-1727)
蔡氏家族的先祖?zhèn)冊仁怯筛=ㄟw入到廣東,先是定居在梅州,后又遷移到澄海、陸豐等地。
康熙十七年(1678),年僅18歲的陸豐蔡氏子弟蔡馥友為求出外經商方便,選擇了惠州府歸善縣三兜竹作為安家立業(yè)的地方。
三兜竹,因有三棵大竹而得名,后來改為“三多?!?,之后稱“多祝”。
這也就是多祝蔡氏的開基由來。
蔡步蟾
蔡步蟾,字桂發(fā),號超然,為多祝蔡氏第三代,蔡馥友兒子蔡輝芝四子,乾隆年間拔貢,被清朝廷授予“歲進士”。
這位名譽“進士”,后來出任了府學教授、中議大夫、通奉大夫,算是多祝蔡氏第一位有大出息的人。
蔡步蟾還創(chuàng)建了“養(yǎng)中書室”,多祝蔡氏從此有了家族學校,蔡氏子孫得以有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蔡應魁
蔡應魁,多祝蔡氏第五代,蔡步蟾兒子蔡裕明長子,貢生,曾任韶州府訓導、瓊州府教授等職。
蔡應林
蔡應林,多祝蔡氏第五代,蔡裕明三子,貢生,曾任內閣中書。
蔡應林曾創(chuàng)建拜竹山房,以教育族中子弟讀書,他還頗有骨氣,曾因歸善縣宰增加苛捐雜稅而領導鄉(xiāng)民抗爭。
蔡應嵩
蔡應嵩,字岳生,號少彭,多祝蔡氏第五代,蔡裕明之子,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考中進士。
蔡應嵩雖然文人出身,軍事能力也不差,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他成為曾國藩的幕僚,多有謀劃,因而受到曾國藩的賞識。
蔡應嵩曾任職過臨川知縣、署贛州府事、署贛州知府、廣饒九南兵備道、署吉南贛寧兵備道等職。
同治三年(1864),蔡應嵩因病在贛州去世,享年50歲,被清廷追贈為“光祿寺卿”。
蔡承曾
蔡承曾,號桐卿,多祝蔡氏第六代,蔡應嵩長子,清咸豐二年(1852)舉人,同治元年(1862)以大挑一等授官即用知縣。
蔡繼曾,曾以領同知銜任職江西知縣,后因兄弟年幼,家業(yè)無人掌管,辭官回鄉(xiāng)。
他在鄉(xiāng)里致力于治學,再也不過問政治,朝廷多次起用,他也不為所動。
蔡國鑫
蔡國鑫,號品三,多祝蔡氏第七代,光緒年間貢生,民國時期出任過廣東國民政府議員。
蔡炳德
蔡炳德,蔡國鑫之子,多祝蔡氏第八代,早年就讀于黃埔軍校,抗日戰(zhàn)爭時期走上戰(zhàn)場與日軍作戰(zhàn),犧牲于戰(zhàn)場。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