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位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qū),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亞洲西部,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海灣。
地形地貌
以色列可分為四個區(qū)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海岸平原東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帶,南部大部分是沙漠。
氣候特征
以色列屬于夏季干熱的地中海型氣候,海岸平原夏季濕熱,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區(qū)域偶有小雪,在約旦山谷區(qū)域夏季干燥炎熱,南方區(qū)域則屬半干燥型氣候。
行政區(qū)劃
耶路撒冷區(qū)、北部區(qū)、海發(fā)區(qū)、中央區(qū)、特拉維夫區(qū)、南部區(qū)。
首都
建國時在特拉維夫,1950年遷往耶路撒冷,1980年7月30日,以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對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歸屬,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存在爭議,根據2000年巴以雙方達成的諒解,未來的耶路撒冷應該容納兩個國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
人口民族
以色列總人口884.2萬人,其中74.8%是猶太人、20%阿拉伯人、以及其他人種,主要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也有阿拉伯人。
宗教
以色列大部分信奉猶太教、基督教,其它少數(shù)信奉伊斯蘭教、德魯茲派等。
世界遺產
以色列共有6處世界遺產,如:阿卡古城、特拉維夫白城、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墻、馬薩達、貝爾謝巴圣經古跡、香料之路。
重要節(jié)日
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
猶太新年:約公歷9月
贖罪日:約公歷9、10月
逾越節(jié):約公歷3、4月
大屠殺紀念日:約公歷4、5月
旅游景點
以色列重要的產業(yè)是觀光業(yè),其優(yōu)勢在于以色列國內大量而又珍貴的歷史和宗教遺跡,從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到巴哈伊教等,以色列的觀光業(yè)也包括現(xiàn)代的度假海灘、以及各種考古學觀關、以及生態(tài)旅游等。
哭墻
據說羅馬人占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里哭泣,因而名哭墻。哭墻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圣殿護墻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護墻的僅存遺址,猶太教把該墻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該墻例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復。哭墻約20公尺、長50公尺,中間有屏風相隔,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圣者的撫觸,哭墻石頭也泛泛發(fā)光,如泣如述一般。
飲食文化
以色列的飲食文化長達三千年之久,多年前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歷經波折重返故鄉(xiāng),同時也帶回了每個人曾經生活過的地域印跡,有歐洲、拉丁美洲、北非和亞洲的風格迥異的烹飪技藝與飲食習慣,形成了如今多遠化的以色列風味,著名的有,披塔餅、辮子面包、法拉費、胡姆斯、彼得魚等。
軍事
以色列國防軍是中東地區(qū)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之一,在建國半個世紀以來參加了五場主要的大型戰(zhàn)爭和其他無數(shù)的小型沖突,以色列國防軍大量依賴高科技武器裝備,大多數(shù)以色列人都在18歲時被征召從軍,有些移民也會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國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