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西游記》給人們展示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社會架構。無論是在天庭,抑或是在人間,玉皇大帝都是掌管世俗權力的最高統(tǒng)治者。道教和佛教是小說涉及的兩個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在小說里是為國教;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在小說里,一直以與道教爭奪教徒和地盤的競爭對手出現(xiàn)。
觀世音菩薩
道教,作為“國教”,代表著天、地、人三界的最高意識形態(tài)。玉皇大帝,作為三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處于道教的第三層階?!段饔斡洝防锏牡澜套罡唠A太上老君,是作為國教天師形象出現(xiàn)的。太上老君,在道教系統(tǒng)中層階高于玉帝,在小說形構的世俗權利架構中又低于玉帝。道教教徒在小說里以多重身份出現(xiàn)。進入天庭行政管理系統(tǒng)的就被封神,比如孫悟空,本為菩提祖師弟子,道教門徒,被招安后被封為齊天大圣。
沒有進入天庭的道教教徒,根據(jù)其得道后作為的“善”“惡”,可以分為“仙”或者“妖”、“魔”。行善者為仙,作惡者為妖、為魔。成仙的道教門徒,或者居于道觀繼續(xù)修行,如五莊觀觀主鎮(zhèn)元子;或者居于神仙洞府,比如鐵扇仙羅剎女,甚至也可以涵蓋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小說為我們展示了諸多作惡的妖魔,小說主角豬八戒、沙僧本來都屬天神系統(tǒng)的道教門徒,皆因觸犯天條,被貶下界吃人作惡為妖。這類情況還包括為因私情擅離值守為妖的黃袍狼,以及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等。當然也有修行得道,沒有機會進入體制,直接危害人間的妖怪如黑熊怪、紅孩兒、白骨精等。
太上老君
與具有國教身份的道教相比,小說盡力突出屬于外來宗教的佛教。小說的主題盡顯佛教的功德,凸顯其對于普通民眾,乃至于其對犯有過失的道教教徒的教化意義。孫悟空大鬧天宮,無法收拾的危機時刻,玉皇大帝想到的是向如來佛祖求救。小說中很多觸犯天條的天神如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都是在佛法的感召下改邪歸正。孫悟空得道之初,未曾作惡之時,可以稱之為“野仙”;待其鬧龍宮、毀地府,乃至于大鬧天宮,他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妖魔;當然也不能由此否定其作為 “弼馬溫”和“齊天大圣”的天神履歷。
盡管小說極力宣揚佛教的善德,但佛教徒也有作惡的妖孽。這包括觀音菩薩豢養(yǎng)的寵物金魚精,還有曾將在佛祖駕前聽講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即使在靈山大雷音寺,發(fā)布佛經(jīng),也是要收取“人事”的。佛、道兩教的根本區(qū)別在于道家主張修今生,實現(xiàn)自我,佛教主張修來世,舍身救世。所以,道教人士為了實現(xiàn)自我,將損害他人作為實現(xiàn)自我的手段也就在所難免。佛教雖然主張把自我作為實現(xiàn)他者目的的手段,但事實上也未必都能做得到。
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