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要在無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好像越長大,看到的世界越無情,看到的人心越?jīng)霰 ?/span>
年少的熱血不知道在某個瞬間就涼了。也許是在多年的朋友聚會上,大家客氣地互相吹捧的時候;也許是在遭遇困境,卻無一人愿意相幫的時候;也許是在心愛的戀人,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
總之,這個世界留給我們的印象越來越不好,好像深情地只要自己,受傷的只有自己,而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少,人心也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但是當我喜歡上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以后,卻又釋懷了很多。尤其是他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更是從生命的本質(zhì)向讀者展現(xiàn)了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丑,更教會讀者怎么用一顆平常心面對人生的聚合離散。
很多東西其實原本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你說人性涼薄,只是你不懂人性罷了。讀了周國平先生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幾個關(guān)于人性的真相。
有句話說得好:小朋友才問你為什么不跟我玩了,成年人都是默契的疏遠。
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突然懷念起年少的時光,懷念住在上鋪的好友,懷念一群人一起瘋玩的日子,懷念幾個人吃一碗牛肉面的時光。
但是長大以后,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卻再也沒有了好友相聚肆無忌憚的時光了。那些說著“友誼天長地久”的人不知不覺就沒了音訊,年少的承諾總是太用力,后來我還是沒能做她的伴娘。
越是長大,越是看到世界的虛無和空洞,越是懷念過去的單純美好,覺得那時候的朋友才值得交往,可惜卻散落天涯。
但是在讀了周國平先生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一書中的交友原則后,我又豁達了許多。
周先生的交友原則是八個字:互相尊重,親疏隨緣。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本是人生必然到來的結(jié)果,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生命軌跡都在變化,不能一直同路本是常態(tài),只要互相尊重就是對友誼最好的交代,大可不必埋怨人心的善變和世界的無情。
而緣分又是如此玄妙,那些互相珍惜又意氣相投的人,總是能在茫茫人海中不錯過彼此,因為知己少有,定會互相牽絆。
大概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那樣一段痛苦的質(zhì)問,問為什么互相深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但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對愛情的理解太過片面和偏執(zhí)。
我最喜歡《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里的一段話就是:
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xiàn)實原則。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三個東西,婚姻的困難在于,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讓三者統(tǒng)一起來。
年少的愛情總是過于美好和理想化,后來才發(fā)現(xiàn),太過理想的愛情大多承受不起現(xiàn)實的摧殘;而哪怕與深愛的人走入婚姻的殿堂,真愛又難免在柴米油鹽中不斷蒙塵,變得不再光鮮耀眼,所以終其一生,愛情從來沒有完美過。
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其實怎么選都是遺憾,我們能做的只是把現(xiàn)在擁有的把握到最后,為的是不在將來后悔。有些人遇見很好,相愛過很好,沒有走到一起也很好,畢竟不是所有的愛情都經(jīng)得起天長地久的撕磨。
有時候覺得命運對自己總是過于苛刻和不公,既沒有出身高貴也沒有大富大貴,平凡的長大以后,還要在染缸似的社會里摸爬滾打,偶爾還撞得頭破血流。
有時候又覺得外界的聲音總是對自己不斷干擾,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指責(zé),每天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其實這些讓我們感到煩惱的想法不過都是一些幻覺罷了。正如周國平先生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里說的一樣,人是需要覺醒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次覺醒就是,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命運沒有苛待誰,想要過怎樣的一生,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當然,同時我們很平凡,并沒有撬動地球的本事。
所以我們也不是世界這個舞臺的主角,并沒有那么多人會關(guān)注我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所以實在沒必要為此煩惱。
有句話說得好:外界的聲音只是參考,如果不想,可以不參考。
寫在最后的話:
長大了以后,就不要把自己當童話里的公主和王子,滿心幻想;也不要隨便地抱怨社會不公,人心涼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人心,然后過屬于自己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