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順治十四年,江南一起考生鬧貢院的事件,傳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眾所皆知,最后皇帝親自出面,此事才得以平息。
那一年,江南鄉(xiāng)試,來了正副兩個主考,左必蕃和趙晉。這兩人愛財(cái)貪物,收賄賣官。一些紈绔子弟借此求得官位,而名次的先后,也依送禮的多寡依次排定。
其中一人因名次稍稍落后,心存不甘,就把這件事泄露了出去。這一消息使得那些苦讀十載只求博得功名的考生憤憤不平,兩位主考如此愚弄他們,他們自然是不肯就此罷休的。
于是,落榜考生齊聚貢院門前,聲討正、副主考,要他們仔仔細(xì)細(xì)交代舞弊內(nèi)情。左、趙二人嚇得倉惶出逃,不知所蹤。
考生們盛怒之下抬來一尊財(cái)神塑像,放進(jìn)院內(nèi),又改了門頭大匾上的“貢院”兩字為“賣完”。并將它作為橫批,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趙子龍一身是膽;
左丘明兩眼無珠。
此事一出,弄得江南地方官不知所措,只好急急申奏朝廷。順治聽聞消息先是一驚,讀到這副對聯(lián)后又哭笑不得,煩心之余又不得不嘆服考生們用典之巧妙,揭露之深刻。
最后,順治帝懲處了那兩個貪贓枉法的主考。又降旨赦免鬧事考生無罪,宣布江南考生不論中舉與否,一律重考。
為確保絕對的公正,順治挑選了幾位精干大臣作為自己的助手,親自主持了這場江南考生的復(fù)試,并三令五申,舞弊者嚴(yán)懲不貸,這樣一來眾怒終于歸于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