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精彩選載) | 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寫過點文字也見過點世面的正在老去的人,我能給你們一點忠告、一點經(jīng)驗、一點建議嗎?
也許談不到什么經(jīng)驗和忠告,但我至少可以抱一點希望、一點意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生活得明朗一些。明朗,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成就有大小,際遇有順逆,但能不能生活得更坦然、更清爽、更光明、更健康也更快樂一點?只要一點。
一 生存與學習
多學一種語言,不僅是多打開一扇窗子,多一種獲取知識的橋梁,而且是多一個世界,多一個頭腦,多一重生命。
二 我是學生
有價值的思想是美麗的,學習著是美麗的,思想著是美麗的,認識著的實踐是美麗的。
三 人生之化境
這就是說,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人,不僅善讀書,更要善于在生活實踐中汲取了悟,既學到書本知識,又學到另類知識,既學到身外之學,又學到身內(nèi)之學。
四 人際二十一條
自市場經(jīng)濟進入中國以來,幾乎沒有人不去崇拜人際關系,甚至作為一種“學”來教授。不過“人性惡不一定只屬于別人”,“人際關系是雙向的”,要躲避“同盟”,還有非戰(zhàn)車論。那么我自己所奉行的人際準則有哪些呢?最好的人際關系是“忘卻”,這又是什么意思?
五 我的無為觀
“無為”本是道家哲學,盡管我們要“學學老子”,但也要構(gòu)筑起屬于自己的“無為觀”。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做那些無益、無效、無趣、無聊的事,更不是去做蠢事。無為是要理智地把握好“不做什么”。無為是一種效率原則、養(yǎng)生原則、成事原則、快樂原則。
六 什么是價值?
人生一世,總有個追求,有個盼望,有個讓自己珍視,讓自己向往,讓自己護衛(wèi),愿意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為之獻身的東西,這就是價值了。
七 人生健康論
生命的健康固然需要有健壯的身體,但這絕不是生命健康的全部意義。真正的生命健康乃是非痛苦的、非歪曲的人生。
八 人生處境論
人的一生總要生活在一種特定的境遇中,無數(shù)的不同特定境遇連續(xù)起來,便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線段。這個處境線段既不可能是圓的,也不可能是直的,你會遇到逆境、順境和無奈的俗境,你也會因此而產(chǎn)生種種不同的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也會在同類的境遇中持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這正是許多人境遇相同而命運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九 大道無術
“道”是自然、規(guī)律、必然、真理;“術”是技巧、手段、本事,二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然而在人生的歷程中,道非常道,術非常術的事則是屢見不鮮的了。
十 人生之有為
此前,提供的多是“否定式的忠告”,這無疑是一種人生哲學的“排除法”。如果人的一生能夠知道不要去做什么,不能去做什么,不應該去做什么,那么就稱得上是大智者、大哲人了。在本章中我提出了“人生即燃燒”的命題,并從我如何決定了自己的一生的選擇的經(jīng)歷,講述了如何把握自己命運的道理和怎樣去獲得成功;講述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壯話題,這也許會為哪一片“死水”激起新的浪花吧!
十一 享受老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里沒有傷惋,也沒有無奈,不管古今人們對此做何解釋,黃昏至少是一種壯美。你不欣賞或不去欣賞不會欣賞,不等于那美景不在。所以要“享受老年”。讀一讀本章中的“黃昏哲學”不僅對步入老年的人們可能是有趣的,就是對于年輕人而言,也會有意義。
十二 人生漫筆
既然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哲學,那么我們真該用哲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這種哲學的態(tài)度,至少應該是求實的、兩點論的,而不應該是形而上的、偏激的,只有這樣才會減少人生的曲線的彎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