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維生素K2在維護人體骨健康方面具有廣泛的作用。然而,人體卻面臨著維生素K2缺乏的問題......
指導專家:盛曉陽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婦幼營養(yǎng)分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上海市婦幼保健協(xié)會)理事
上海市微量元素研究學會理事會理事
上海市女醫(yī)師協(xié)會科普專業(yè)委員會常委
二十世紀30年代,丹麥生物化學家Henrik Dam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具有凝血功能,但有別于維生素A、D、E的脂溶性維生素,并將它命名為維生素K。
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它一直廣泛用作治療新生兒、嬰兒及孕婦最易于發(fā)生的由于維生素K缺乏造成的出血癥。
維生素K 的結構
目前研究及臨床應用最多的是天然存在的維生素K1和K2。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還有維生素K3、K4、K5及K7等。
在正常食物攝取方式下,K1主要通過高密度脂蛋白輸送,主要分布于肝臟、骨小梁及骨皮質,而K2則需要低密度脂蛋白輸送,主要分布于肝外組織,如腎、胰、骨、生殖器及血管壁等。
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維生素K1和維生素K2的作用有很大差異。維生素K1主要維持體內血液正常凝固,而維生素K2則主要與骨骼健康有關。維生素K2也有多種形式,其中被稱為MK-7的維生素K2生物活性最強。
維生素K2是鈣代謝不可或缺的因子
人體骨健康涉及復雜的多因素骨代謝過程,包括維生素K2在內的所有一線臨床抗骨質疏松用藥的詳細作用機理都一直在深入研究探討之中,大多已有比較清晰的作用機制。
維生素K2能夠調節(jié)骨質疏松患者存在的骨形成及骨吸收之間的負平衡,減少因骨量流失導致的腰背疼痛、骨折風險增加等骨健康水平幾率的下降。
目前來說,有各種鈣劑與維生素D3可促進骨礦化,有甲狀旁腺激素類可促進骨形成,有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及選擇性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等抑制骨吸收。
而維生素K2獨有的促進骨形成及骨礦化,抑制骨吸收的復合調節(jié)作用,能夠與上述各類用藥聯(lián)合一起使用,并且呈現(xiàn)出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體現(xiàn)了維生素K2在促進及維持人體骨健康方面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及扮演的管控角色。
維生素K2對骨骼的重要作用
日本多位學者發(fā)現(xiàn)從小吃納豆的日本兒童不像一般地區(qū)的兒童一樣,普遍存在的生長痛;
并且他們發(fā)現(xiàn),日本高齡老人骨密度不減、骨骼健康及長壽水平提高均能夠歸結為長年服用的納豆中富含維生素K2。
由此日本進行了大量的關于維生素K2是否能夠促進骨健康的各類研究。
維生素K 亞臨床缺乏癥狀在老年人群,尤其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特別普遍,維生素K 缺乏是骨質疏松及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
維生素K2具有幫助成骨細胞分泌的初級骨鈣素“羧化”,變成活性骨鈣素,從而形成鈣爪,抓取血液中的鈣離子沉積入骨的作用。因此,維生素K2能夠智能調節(jié)鈣離子沉積,并將錯位沉積的鈣離子移除,防止軟組織和血管鈣化。
除此之外,維生素K2對動脈硬化、高血壓以及帕金森癥都有不可替代的抑制和修復作用,是骨骼和血管健康的締造者。
在骨鈣素形成過程中,健康成人有10% ~ 30% 的骨鈣素處于非羧化狀態(tài)( ucOC) ,老年人群中比例還更高,非羧化骨鈣素不能結合Ca2 + ,是骨骼礦化的制約瓶頸,有學者建議將血液中ucOC 或ucOC /OC 的比值或者血漿中維生素K2的含量作為判定骨質疏松及骨健康的“金標準”。
維生素K2的上述成骨機制可形象地歸納為“擴充骨基質、活化骨鈣素,鎖住鈣離子”。
維生素K2有助于改善骨骼健康并降低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骨質疏松癥是很常見的問題,它在老年女性中更常見,它會嚴重增加骨折的風險,而維生素K2在鈣的代謝中起著卻起著非常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