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乖巧懂事的,愛發(fā)脾氣的孩子往往會被打上“事兒多”“任性”等標簽。但孩子發(fā)脾氣真的就是無理取鬧的嗎?
童童最近脾氣有點大,爸爸媽媽喊他吃飯他就當聽不見,非要親自過去請他;稍微有什么不順他的意就大哭大鬧,摔遙控器摔玩具,看起來十分蠻橫不講理。
晚上媽媽來到童童床前,溫柔的問他怎么了,童童忍著眼淚氣鼓鼓地說:“姑姑說你們馬上就要生小弟弟了,不會再愛我了”。媽媽聽到這個原因是既生氣又心疼,在擁抱并安撫了童童后立即給孩子姑姑打了電話,再三強調她以后不要隨便和小孩子開玩笑。
孩子發(fā)脾氣,只是事情的結果,家長要做的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吼罵鎮(zhèn)壓孩子,而是要弄清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通常來說,孩子發(fā)脾氣離不開下面幾個原因:
一、希望獲得大人注意
孩子最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愛和關注,如果父母因為工作忙或其它原因忽視了孩子,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弄出點動靜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甚至還會裝病。如果是這個原因,家長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沒有給孩子充足的關懷和安全感。
二、受父母影響
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日常的行為,如果家長平常在家喜歡發(fā)脾氣、摔東西,那么孩子也會習慣用這種方式去發(fā)泄情緒。想讓孩子改掉愛發(fā)脾氣的毛病,家長首先就要做好榜樣。
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fā)脾氣,還有可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想要某個玩具、吃零食等等。如果是這一原因的哭鬧發(fā)脾氣,家長絕不能慣著,因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家長可選擇直接無視孩子,讓他明白這一招是不管用的,下次也不就不會再犯。
四、感到恐懼
孩子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比如在外面受到了欺負,繼而轉化為委屈,需要通過一種方式來宣泄出來這種情緒,在家長看來就是“發(fā)脾氣”了。
在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別急著粗暴的去呵斥他,而是要先搞清楚原因,該哄的時候哄,無理取鬧的時候也不能慣著,這樣才是對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