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時代已經(jīng)到來。
現(xiàn)在,每個人身上必備的可能不是錢,而是一部手機。
你不僅會看到,成年人會在等公交、坐公交的間隙看手機,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會盯著手機屏幕看個不停。
網(wǎng)上有一項調(diào)查顯示:
在取樣學校的學生中,有81.3%的學生會選擇在放學后玩手機。
由此可見,手機的用戶群體越來越年輕化。
很多家長在帶娃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孩子無故哭鬧而心煩不已。
各種原因而導致他們很少去體會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從而把手機丟給孩子,讓孩子自娛自樂。
面對新鮮事物,孩子總是滿懷好奇心,所以,時間一長,手機就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東西。
長期只面對手機,缺少和家人的溝通,孩子的性情也會發(fā)生改變。
妞妞的媽媽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
開始是因為工作性質(zhì)的原因,回家也需要拿出一些時間放在工作上,所以她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玩耍。
妞妞的爸爸也在外地工作,有時候,為了讓妞妞可以安靜的待在一邊,自己可以專心工作,妞妞媽就把平板丟給妞妞,讓她自己聽兒歌,玩小游戲。
這種方法確實奏效,妞妞經(jīng)常抱著平板,一待就是一個小時。
但是慢慢的,妞妞媽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了。
不僅幼兒園的老師反映,妞妞在班上不愛跟其他小朋友親近了。
妞妞媽自己也發(fā)現(xiàn),妞妞跟自己的交流次數(shù)明顯不如以前。
這天,身在外地的妞妞爸發(fā)來視頻通話,妞妞媽叫妞妞過來和爸爸說會話。
妞妞表現(xiàn)的極為不耐煩,沒好氣的說:
“我還沒看完呢,有什么好說的?。 ?/p>
妞妞媽被驚到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忙把平板收了起來,但沒想到,妞妞為此大哭大鬧,還一直喊著“恨媽媽”。
妞妞媽聽到孩子的話,自責極了,沒想到,孩子居然和自己的關系居然惡化到了這種地步。
經(jīng)常玩手機的孩子,不僅會因為長時間面對屏幕,和外界缺乏交流而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
還可能會產(chǎn)生自制力差、影響語言發(fā)育,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早早的就戴上了眼鏡。
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呢?
1.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成長的路上,離不開父母的陪伴,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很多家長就是忙于工作,想自己歇一下,才會把手機扔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
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明白,就算手機再智能,它也不過是一臺冰冷的機器。
機器永遠不能替代有溫度的親情。
所以,工作再忙,都爭取抽出陪伴孩子的時間。
在小區(qū)里散散步,去附近的公園采個風,哪怕是跟孩子把家里的花都澆一遍水,都比然他自己玩手機,要好得多。
我相信,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在愛中重新體會到親情,也會放下手機,回到之前的生活。
2.言傳身教,讓孩子放下手機的前提是自己也放下手機
有些時候,孩子一直拿著手機,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看,多半是和家長學來的。
在批評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請家長也反思一下自己:
是不是經(jīng)常拿著手機哈哈笑;
是不是吃飯的時候也盯著屏幕看??;
是不是當著孩子的面樂此不疲的刷熱搜。
有些家長一面教育著孩子,一邊又樂此不疲的做著與自己的話相違背的事。
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正向的榜樣。
除工作時間外,注意把控自己用手機的頻率,孩子有樣學樣,自然也會減少看手機的次數(shù)。
3.教育宜疏不宜堵,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教育孩子,是一個教會孩子解決辦法的過程。
面對孩子不可取的行為,我們不能一味的圍追堵截,試圖把這種行為扼殺到萌芽中。
這種做法無論是對于孩子的性格發(fā)展,還是心理成長都是不可取的。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手機的正確用法:
手機可以用來查閱更多的資料,幫助增長見識;
但是如果用于放松,就要學會適可而止。
有商有量,讓孩子從根本上認清問題,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手機拿起來容易,放下難。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一直令家長頭大的難題。
但是這類問題總歸都是家庭的問題,父母的行為方式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
作為父母,我們的做法很關鍵。
希望在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放下手機,快樂的長大!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