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孩子磨蹭問題,我估計現(xiàn)場會立馬開啟吐槽模式:
“出門像打仗,去趟廁所就二十分鐘?!?/p>
“晚上聽睡前故事又磨蹭半小時?!?/p>
“我家這個吃頓飯都能兩小時!”
......
看到這里,可能有焦慮的家長要問:“那怎么改掉孩子這個壞毛病呢?”
先別急,解決磨蹭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原因。
導致孩子磨蹭的原因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無意磨蹭和有意磨蹭兩類。
我們經(jīng)常在催促孩子做一些事情前并沒有讓他們理解為什么要去做這些事情,對于大人來說,很多道理不言自明,但對孩子來講,沒有什么理所應當?shù)氖聝骸?/p>
對孩子來說,吃飯的重要性可能不一定大于他看一集動畫片,快點刷牙的重要性也不如他玩會兒洗臉池的水。
甚至有時候大人一著急,就會插手幫忙,所以在孩子來看,動作慢點甚至是好事兒,反正會有大人來幫忙,所以磨蹭一下也沒關(guān)系啦。
一是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注意力天然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二是家長不恰當?shù)呐惆榉绞?,也會使一些孩子的專注力受到破壞?/p>
孩子明明在專心玩自己的玩具,家長走過來按自己的喜好和節(jié)奏指手畫腳,這些情況日積月累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缺失,就會使孩子做事兒磨蹭。
兒童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認為,我們?nèi)藢τ跁r間的知覺只有在大腦的推理能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xiàn)。
對孩子來說,他們還不知道時間意味著什么,什么時候要做完一件事。
小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總沒夠,不是他在耍賴,真的是因為他在放松的時候,心理時間就會過得非常慢。
孩子對需要做的事有負面情緒
孩子具有畏難情緒,認為家長給的任務他完成不了。我兒子3歲的時候我曾訓練他自己使用小便池,沒想到一向乖巧的小家伙連連拒絕:“不行,我不行。”寧愿憋著尿也不進廁所。
孩子還會有厭惡情緒。有的小朋友吃飯慢、磨蹭,是因為小朋友內(nèi)心可能對某些食材是拒絕的,比如不愛吃西蘭花、胡蘿卜。
因為厭惡,所以逃避,為了逃避,所以磨蹭。
一些家長喜歡“強制”孩子完成任務,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只能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這時候的磨蹭,是一種無聲的反抗,是對家長催促的“報復”。
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是在模仿家長:
吃完飯,媽媽叫爸爸去洗碗,爸爸嘴里答應著,卻一直坐沙發(fā)上刷手機不起來;
孩子叫媽媽陪他玩,媽媽正好有事兒,說等會兒,然后就沒下文了;
一家人出門,媽媽梳妝打扮好久,爸爸催催催,孩子看熱鬧;
……
如果父母雙方當中有磨蹭行為的,孩子會學習得很快。
所以,你看,磨蹭很多時候都不是孩子主觀造成的,千萬別一上來指責孩子,不僅沒用還有可能產(chǎn)生反作用。
比如孩子因為“行為目的不明確”導致的磨蹭,我們在給孩子解釋原因時,需要花點心思,轉(zhuǎn)化成小朋友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
比起大吼大叫催孩子吃飯,不如對他說:
“寶貝,我七點要出門,七點之前(指著鐘)都有空陪你玩兒,咱要是能六點半之前吃完飯,后面這半小時,陪你一起玩兒你最喜歡的加油站游戲,好不好?”
當孩子因為對某些事情有畏難或厭惡等負面情緒,導致磨磨蹭蹭故意拖延時,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真的需要做這件事嗎?或者,真的只能用這個方式嗎?
比如,孩子不喜歡吃白煮蛋,是硬逼他3分鐘必須吞下一顆白煮蛋,還是我們優(yōu)化一下雞蛋的烹飪方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