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擾我邊境,明朝軍民奮起抗擊,經(jīng)過十余年激戰(zhàn),終將倭寇蕩平。在抗擊沿海倭寇戰(zhàn)爭中,有八大猛將,第七位是女將,被稱為“巾幗英雄第一人”,第八位是半個敗類,如南宋陷害岳飛的張俊一樣好壞難評。
第一位:譚綸(1520年-1577年),明朝抗倭名將、杰出軍事家,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譚綸率兵在臺州大挫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再率數(shù)萬人侵擾臺州,譚綸再親率死士與倭寇大戰(zhàn),三戰(zhàn)三捷,軍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撫,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隆慶二年(1568年),譚綸出任薊遼保定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御臺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前后致力兵事三十年,殲敵二萬一千五百余人。曾經(jīng)酣戰(zhàn),刀刃上的血浸染了手腕,多次沖洗才清除。明神宗即位后,譚綸被起用為兵部尚書,累加太子少保。后因遭彈劾,三次上疏請辭,均獲留用。萬歷五年(1577年)卒于官,年五十八。
第二位:俞大猷(1503-1579),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一生與倭寇作戰(zhàn),戰(zhàn)功顯赫,“俞家軍”猛如蛟龍,與戚繼光并稱 “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官撩麑⒆T綸贊其為:“蓋誠似霍子孟,任如諸葛亮,大似郭子儀,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肅愍??梢酝辛咧?,寄百里之命。”
第三位:戚繼光(1528-1588),明朝著名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在東南沿??箵糍量苁嗄?,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nèi)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在中國南疆、北疆都豎起了長城,是毫無異議的民族大英雄!
第四位:劉顯(1515年一1581年),明朝抗倭名領、民族英雄。曾于浦口岡下大敗倭寇,遷副總兵,又盡殲劉家莊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總兵,鎮(zhèn)守廣東,率軍赴福建援助抗倭,與戚繼光、俞大猷連續(xù)破倭,共同剿滅沿海倭寇。劉顯勇猛無比,其勇力在戚繼光、俞大猷之上??官撩麑⒆T綸在平海衛(wèi)后在給俞大猷的信中寫道:“節(jié)制精明,公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精悍馳騁,公不如劉?!笨梢妱@之勇在俞大猷之上。
第五位:張經(jīng)(1492年-1555年),明朝中期抗倭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書。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明廷以東南倭寇猖獗,命張經(jīng)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專辦討倭,便宜行事。次年五月初一日,張經(jīng)獲王江涇大捷,為抗倭以來第一大捷。嚴嵩親信趙文華伙同胡宗憲在張經(jīng)報捷之前秘密上疏誣陷張經(jīng)“糜餉殃民,畏賊失機”,“嗜酒廢事”、“喪師失城”。張經(jīng)和李天寵、楊繼盛一起被冤斬,其功被趙文華這、胡宗憲竊取。張經(jīng)之死,與李天寵一樣,同為千古奇冤。
第六位:李天寵(?-1555年),明朝抗倭將領。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曾率兵在通州、如皋抗擊倭寇入侵,數(shù)次擊退敵人。同年六月,李天寵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浙江巡撫,協(xié)助總督張經(jīng)繼續(xù)剿滅倭寇。因李天寵不附趙文華,遭到排擠,其巡撫之職由閹黨胡宗憲取代。隨后,趙文華和胡宗憲又誣陷李天寵、張經(jīng)“糜餉殃民,畏賊失機”,“嗜酒廢事”、“喪師失城”。世宗皇帝不識有詐,遂下詔逮捕二人。而此時,李天龐、張經(jīng)正率眾出擊,當日即有石塘灣之捷。五月初一,又與敵大戰(zhàn)于五江涇,殲敵1900余人,敵“焚溺死者甚眾”,取得抗倭以來最為輝煌戰(zhàn)績,稱“戰(zhàn)功第一”。趙文華和胡宗憲冒領其功,張經(jīng)和李天寵被捕,押至京城和楊繼盛一同被斬于西市,釀成千古冤案。
第七位:瓦氏夫人(1496-1555),本姓岑,1496年生,歸順直隸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幗英雄。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時,瓦氏夫人不顧58歲高齡,掛“女官參將總兵”銜,親率廣西6000俍兵馳騁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線,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氣概縱馬沖鋒陷陣,連殲敵兵,三戰(zhàn)三捷,打破了倭寇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江浙人民尊稱她為“寶鬢將軍”,當?shù)厝罕娰澴u她為“石柱將軍”,視為抗倭“長城”,被譽 “巾幗英雄第一人”,抗倭第一女將。
第八位:胡宗憲(1512年-1565年),明朝抗倭將領。家族世代錦衣衛(wèi)出身,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嘉靖二年(1523年)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憲主持抗倭。因胡宗憲是閹黨成員,抗倭期間與嚴嵩干兒子趙文華極力排擠不依附閹黨的抗倭將領張經(jīng)、李天寵,在二將奮力抗倭,創(chuàng)下王江涇大捷之前誣陷他們“糜餉殃民,畏賊失機”,“嗜酒廢事”、“喪師失城”,致使王江涇大捷后,二將被捕冤殺,其功被趙文華和胡宗憲攫取。閹黨被打掉后,言官陸鳳儀彈劾其罪狀,每一條都該殺,明世宗卻極力袒護,貶其回鄉(xiāng),后又發(fā)現(xiàn)其曾“假擬圣旨”,于是二次下獄,在獄中自殺身亡。從胡宗憲所作所為來看,抗倭有力是英雄,陷害良將,冒領軍功,又是敗類,這人怎么評價呢?只能算半個敗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