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聲獨唱《獻給媽媽的歌》
微文《媽媽,你變了》讀后感
讀了這篇微文感觸很深,雖說不小心掉到床底下去了,媽媽裝著沒聽見,只是要求孩子,掉床底下了(未傷及情況下)自己爬起來----
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很多人都覺得,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本能,然而、事實遠不止如此。父母想要孩子以后更優(yōu)秀,就一定要懂得家庭教育的禁忌。作為5.6歲的孩子正處于敏感期:哭泣表達、自我意識敏感、社會規(guī)則敏感。不久前,小編在互聯(lián)網(wǎng)站看到一位學者,關(guān)于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上,給家長提了四點建議:
1、忌過度保護:古話說:寵狗上灶,寵子不孝。孩子想要自己動手穿衣,父母怕孩子凍著非要幫忙,孩子想要幫忙做家務(wù),父母又孩子磕著碰著受傷了。
2、忌賄賂孩子:有媽媽曾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說過這么一句話:“給孩子一些物質(zhì)獎勵比一百句說教管用?!?誠然,一時的賄賂最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長久來說,通過不斷賄賂孩子,試圖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行的。孩子的獎勵會從玩具、零食上升到零花錢等等。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大,這時候的獎勵就是一個無底洞
3、忌貶低孩子: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的心態(tài),希望通過一些刻薄的話語去刺激孩子,讓孩子奮起。
“你怎么這么笨,不知道像誰”“你看你,連這點飯都吃不完,真沒用”“眼睛長哪去了,這都看不見”“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沒出息”。父母希望通過言語去刺激孩子,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不服氣,但是卻忽略了語言的殺傷力。對孩子長時間的挖苦與貶低,其實是在無形中給孩子定性。父母直截了當?shù)男剂撕⒆拥暮脡?,給孩子貼上標簽。
要知道,有些標簽一旦貼上,一輩子都難以撕下來。那些在父母貶低挖苦中長大的孩子,內(nèi)心深處也會認為自己就是父母所說的那樣。成長中常常會表現(xiàn)出來自卑與敏感,或者利用各種夸張的方式去掩飾內(nèi)心的自卑。活在被貶低的陰影中,一生都難以舒展。
4、忌縱容孩子:很多孩子犯錯,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由,替孩子開脫?!靶『⒙?,童言無忌,別見怪”“孩子嘛,不懂事,望見諒”“他還是孩子,別跟他計較”,童言無忌,不等于百無禁忌。孩子犯錯是小,父母一味的縱容最為致命。
我想說:育兒的確不易,父母走過的每一個坑,都是孩子成長的印記。了解多一點育兒禁忌,于父母于孩子而言,就是少走一段彎路,少入一個坑。
----孩子,媽媽沒變。媽媽還是你的媽媽,媽媽的愛從未變過,只是愛的方式變了,也許是你長大了!
附:微文《媽媽,你變了》
昨晚上睡覺前,媽媽說睡覺了,就瞇上眼睛了。芷慧自己在床上亂滾,掉到床底下去了。芷慧沒叫喚,媽媽沒理她,顧自睡著。
大概安靜地過了一分鐘,芷慧還沒上床。媽媽只管自己睡覺,沒去理她。這時候,芷慧才告訴媽媽:“我掉到床底下了?!眿寢尦ǎ骸澳阕约号郎蟻戆??!?div style="height:15px;">
芷慧還在床底下,沒上來,她有點情緒了:“我不會痛嗎?”媽媽偷笑:“問你自己啊,我怎么知道?”芷慧直擊媽媽的冷漠:“媽媽,你變了。”媽媽:“我哪里變了?媽媽還是媽媽??!”芷慧不平地說:“哼,你就是變了。我以前掉到床底下的時候,你都會問我痛不痛?!眿寢層滞敌α耍瑺庌q說:“你以前那么小,床那么高,我當然擔心你從床上掉下去會摔傻掉。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坐在床上腳都能著地了,而且你剛才掉下去,一點聲音也沒有,我問你痛不痛干嘛?”芷慧不情不愿地哼了一下,上床了。
大概又過了一兩分鐘,媽媽聽到“咕咚”一聲——芷慧又掉到床底下了。但媽媽仍然沒問她。芷慧自己爬上床來,躺在我身邊:“我剛才又掉下去了,腳真的不痛?!眿寢尯芟訔壍卣f:“請問你折騰好了嗎?能不能安靜地睡覺了,再不睡覺,明天會有黑眼圈的?!?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