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文化 ●媽媽們能買的衣服太少
小文的媽媽年輕時非常節(jié)儉,不善打扮。如今退休了,孩子獨立了,手頭寬裕了,倒喜歡逛商場了。小文每次陪媽媽買衣服,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商場都充斥著花哨的年輕女裝,就算有中老年服裝區(qū)也很小,服裝款式陳舊雷同,色彩暗淡土氣。“媽媽現(xiàn)在有打扮自己的心思和財力了,但卻很難買到合適的衣服,那些外國老太太們時尚漂亮又合身的衣服中國咋就沒有呢?”小文說。
作為公司高管的林英,40多歲了,雖然體型略微發(fā)福,但依然美麗有活力,光彩照人。林英的服裝大多到專門的地方定制,但同時她也是商場某些品牌服裝的VIP。一回,她的一位時尚圈工作的朋友陪她買衣服,一邊為她購物出手之闊綽驚訝不已(她喜歡的品牌服裝雖不是國際大牌,但都標著大牌的價格),一邊力勸她同等價位不如選購一些更高品質和設計的真正好品牌。但林英說了:“我知道你們時尚圈的都看不上這些莫名其妙的牌子,貴得離譜還不知來路,但你們說的真正國際大牌不是設計過于前衛(wèi),就是沒我的尺碼。我能從商場里發(fā)掘到能買的衣服就不錯了,挨宰也認了。”
這就是目前國內服裝市場的現(xiàn)狀,中老年女性很難買到合適的服裝。不過,“中老年婦女”這個詞也該扔進歷史的滾滾洪流里了!
●“中老年女性”改稱“盛年女性”
有一個非官方預測指出,21世紀的人類可活到120歲,人們工作到80歲才退休,一生會從事多種職業(yè);很多人會在五六十歲的時候重返校園———所以,現(xiàn)在到40歲才是黃金時代!
早在199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對年齡段重新做了劃分:44歲以前是年輕人,45歲至65歲叫中年人,66歲至74歲叫年輕的老年人,75歲以上才叫老年人。
如今的人們看上去的確越來越年輕了,同時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追求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品質的需求。最近,北京舉行了一個論壇,把35歲至60歲的女性稱為“盛年女性”,這種提法倒頗有新意。
由全國婦聯(lián)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主辦、深圳市贏家服飾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中國盛年女性生活指數(shù)”發(fā)布暨“花樣盛年”服裝文化論壇》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發(fā)布了中國城市盛年女性生活指數(shù)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注重身心健康、穿著時尚優(yōu)雅和正式得體的服裝、享受盛年帶來的責任感、成就感、時尚感,正成為都市35歲至60歲女性的生活風向標。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我國年齡在35歲至60歲的城鎮(zhèn)女性約為1億人。因此關注35歲至60歲女性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tài)、價值觀、消費行為、心理需求等,成為發(fā)布此次調查的主旨。
為全面、真實地了解中國城市盛年女性群體特征,本次研究采用了德爾菲專家法,即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涉及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濟南、武漢、西安、成都等8個城市,共獲取有效樣本1752份。
專家學者們將盛年女性定義為:年齡處在35歲以上,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yè)、心智、收入都處于人生的巔峰,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積極的影響、能與時俱進的女性。
●“盛年女性”服裝消費有高要求
在服裝消費方面,超過半數(shù)(55.5%)的中國城市女性認為服裝消費額應占其開支中的很大比例,在她們眼中,服裝是生活狀態(tài)的反映。著裝能反映一個人的品位、心情、生活水平等等。
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66%的城市盛年女性認為要有自己的品牌偏好。在她們的眼中,高檔品牌是一個人的身份象征。在工作場合偏好的服裝風格是時尚優(yōu)雅和正式得體,同時還既不能奢華張揚,但也沒必要過于嚴肅保守。
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希望在同事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個人形象是自信的,接近六成的人希望表現(xiàn)的個人形象是專業(yè)的和充滿智慧的,接近一半的人希望表現(xiàn)的個人形象是時尚和優(yōu)雅的。另一方面,只有2%的女性希望在同事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是低調嚴肅的。有接近七成的女性認為休閑場合的服裝風格在表現(xiàn)優(yōu)雅的同時,還應該盡量凸現(xiàn)女人味以及在表現(xiàn)自身獨特性的同時盡量表現(xiàn)出高貴大方。
在服裝消費水平方面,被調查人群中有29.5%的盛年女性群體購買過的最貴的單件春秋上衣外套價格為2000元以下,接近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購買的最貴價格在2000元至2500元之間,有13.4%的女性購買過的最貴的單件春秋上衣外套超過了5000元。
調查顯示有三個檔次:大眾檔次、中檔水平及高檔水平。其中大眾檔次指可接受的最高價格在500元至1500元之間,中檔水平指可接受的最貴服裝價格在3000元至4000元之間,而高檔水平則指可接受的最貴服裝價格在5000元以上。
●盛年女裝,巨大的消費空間
可是,盛年女性在當前的服裝消費中仍存在著很大困惑,略微或已經(jīng)發(fā)福的身材,使她們在眼花繚亂的服裝市場中,需要使出沙里淘金般的耐心,才能買到自己滿意的服裝;除旗袍唐裝外,具有民族特色、高貴典雅的服裝芳蹤難覓。
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張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出口國和消費國,但是在滿足國內盛年女性的需求方面,顯得滯后,她在工作中了解到,當今的女裝市場早已不是上世紀90年代“職業(yè)裝”打天下的局面,市場細分化程度很高,各個品牌的服裝都是窄定位,除了針對的年齡層次不同外,職業(yè)、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是生產者在選定目標顧客時的考慮因素。而35歲以上的盛年女性由于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但目前市場上適合她們的服裝貨源太少、款式也少、規(guī)格型號少、選購空間小,市場供應相對貧乏。而這些人正是非常有消費能力的群體。
時裝業(yè)內人士陳靈梅女士介紹,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服裝只有風格區(qū)別(前衛(wèi)型、古典型、自然型、浪漫型、優(yōu)雅型、戲劇型、睿智型、都市型等等),沒有少女裝、淑女裝、中老年裝之分,只有大尺碼之說。而我國的盛年女性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群體。服裝大專院校不開設盛年女裝課程,設計師不愿從事盛年女裝的設計工作;商場更愿意為年輕時尚的女裝品牌提供更好的空間;市場上的時尚雜志多是以年輕人的喜好為主;很多盛年女性也覺得自身年齡大了,工作忙了,沒必要再打扮自己……
中國服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說,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業(yè)內也討論過很多次,這個消費群以前上有老下有小,節(jié)儉的概念非常深。長期的在那個意識形態(tài)的環(huán)境當中有好多服裝心里想穿,但是不敢穿,更不希望在公眾場合大膽地穿出去。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的服裝設計得一步一步地引導她們。
據(jù)了解,針對盛年女性的著裝問題,在全球已經(jīng)引起關注。據(jù)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到2010年,美國盛年女性將取代青少年成為服裝消費第一大群體,美國服裝連鎖店普遍看好這一市場,紛紛增加在盛年女性服裝方面的投入。日本更是搶先一步,最近,從事網(wǎng)絡銷售的尼森公司與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正在聯(lián)合開展一項共同研究課題,目的在于開發(fā)50歲至90歲年齡段女性的服裝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