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久俊·
我曾經說過,我是魯迅先生的街坊后輩-----因為我家老居所,與魯迅的紹興老家在同一條街上而且相近,算個街坊也不是太離譜,只是現(xiàn)在這里這樣說,似乎有點“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而已,不過咱寫這個破文章也不賺錢,也就不避嫌啦。魯迅先生1881年生,我父親1908年生,算起來大先生應該比我大兩輩,因此只能算他的街坊后輩。今天我想起一些陳年舊聞,都與魯迅以及魯迅紀念館有關的,就湊成一篇博文,跟大家聊聊天吧。
(一)
我小學是在距離紹興魯迅故居很近的一個叫做“辛弄小學”的學校讀的書。我們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是“魯迅的街坊后輩”。班里有一個章姓的男同學,與我很要好。我倆是學校黑板報的“主筆”。我專寫文章、并在黑板報上抄寫文章,他專司報頭和插畫。兩人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一直合作到初中畢業(yè)(初中我們也同班)。我記得有一次,他給我講了這樣一個他家的故事。下面以章同學的口吻說:
“我爺爺與魯迅先生是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同學。1952年前后吧,這事不知怎的讓上面有關方面知道了,領導上就派了兩個工作同志來到我們家。他們對我爹爹說:‘聽說你父親在三味書屋讀過書,還跟魯迅先生是同學。我們想征集一點你爺爺讀書時的老物件,不知你們還有沒有?’我父親想了許久,說:‘這事我知道的,父親跟我說起過,但他的書已經沒有了,家里現(xiàn)在還有一把當時他坐過的椅子’。那倆工作同志喜出望外,說那好那好。他們看了這把椅子,就說想征集這把椅子。爹告訴他們,當年父親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坐的椅子都是學生自己從家里帶去的。讀完書后,父親就又把椅子帶回家了?,F(xiàn)在我們還在家常用著。工作人員于是拿出十萬元錢(解放初的舊幣,相當于后來的十元錢),征“買”了這把椅子,千恩萬謝地當時就拿走了。父親則很高興,他說,這把椅子真賣賣,能賣一萬元(舊幣,等于后來的一元錢)錢就不錯了,他們給我了十萬元錢,我的天。父親竟很開心。1953年,紹興魯迅紀念館成立并開館了,我與父親專門去看過那把椅子,呵呵,居然在“三味書屋”內堂的當門口的正面擺出了這把椅子”。
章同學還為此專門帶我到三味書屋看他爺爺坐過的那把椅子----這是一把很普通的木結構的簡式太師椅......這把椅子,現(xiàn)在還在。應該說,這的確是三味書屋的原物哈。五十年代十元錢從章家的同學家買來滴。呵呵。
這照片的中間,是章同學的老家
(二)
聽我早已故去的父親說過,他曾經見過一次魯迅先生。那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大約就是魯迅先生最后一次來紹興,處理房產等事宜的那次。我父親當時估算大約是十五、六歲吧。他說他去大街上辦什么事去的,走過靠近東昌坊口的周家新臺門。當時,周家大門外停著三輛黃包車(這是很稀罕的一景,因此吸引了一些鄰居街坊,黃包車就是人力車,駱駝祥子拉的那車),旁邊有一些人站著看熱鬧。一會兒周家新臺門里走出來幾個人,打頭的是一位小個子的先生。父親說,旁邊看熱鬧的某人(我估計是個資深的周家鄰居)解釋說:“這位是周家大少爺”。又說:“這位大少爺會說洋話的”(洋話即外國語)。老爹說,他只記得這兩句話。因為當時老爹還不知道他此時見到的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年輕時的老爹大約連“魯迅”都不知道,看了幾眼也就走了。直到解放初,政府宣傳魯迅先生就是從這里出去走向世界的,我老爹看到魯迅的照片,才突然想起早年見到過的這一景,老爹說,想起來,當年我看到的,就是這位魯迅先生,跟照片一模一樣,不會錯。
周家新臺門,據(jù)說就是在那時候,賣給了一個叫朱閬仙的大戶人家。這個朱閬仙,我老娘時常說起他,娘說,朱閬仙經常在周家新臺門外的空地上辦“赦粥”,就是讓窮人免費可吃的粥。我好奇地問老娘,你有沒有去吃過?她說,當時我們家還算過得去日子,哪里會去吃赦粥?從來沒去吃過,但走過時看見過。解放后不久,大約為了要在魯迅老家原址搞“紹興魯迅紀念館”,政府贖回了朱閬仙買去的周家新臺門。這就是現(xiàn)在魯迅故里的周家新臺門,但已經只有西邊的一部分了,東邊的一批屋1970年前后為造新的紀念館,把它拆了。九十年代這“新”造的紀念館又拆了,才呈現(xiàn)目前的這個“魯迅紀念館”-----其實依我看,還是早年的老屋的紀念館好。系列執(zhí)·權的都是一些在文化事業(yè)上有點昏嘟嘟的分子。
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紹興魯迅紀念館,里面還是周家的老屋。
(三)
紹興的“魯迅故里”,有一座“周家老臺門”。這個臺門,正對著河對岸的“三味書屋”。其實這個周家老臺門,與魯迅先生的關系不算大,這大約是大先生祖上的旁系親屬之屋。大先生也沒在這里住過。但因為是與周家同宗,又與魯迅家的新臺門相近,因此它一直來也劃入魯迅故里的范疇。這個周家老臺門,解放初好像是沒有公家保護的,里面居然還住著許多戶非周姓的住戶。我的小學同班同學沈志久,那時就住在周家老臺門里。我讀書時與志久同學相互親近,他常常在放學時邀我到他家玩玩。我記得,他們家就住在周家老臺門的頭一進房子的右?guī)?。有兩間很大的房子,但都是北面門進屋,朝南的那面墻,既無門,也無窗(南墻外是沿街的),房間的光亮是靠天窗透光的。這天窗,是裝在瓦片之間的,長方形的仰天的窗戶,是用玻璃密封的,因此光能射進來,但下雨則無虞。
這個“周家老臺門”后來把住戶都安排走了,這兒曾經辦過一個“魯迅圖書館”。我那時在初中讀書,有同學幫我辦了張這個圖書館的借書證,我常去借書。記得,我當年囫圇吞棗地一口氣借來并讀完了1957年版的《魯迅全集》的前十二集,那套全集后面有幾集是魯迅的譯作,我因為讀了一集,感覺興趣不大而沒讀完,那時我十五、六歲。
現(xiàn)在的周家老臺門,其實已經是一座保護很好的紹興老式臺門房的樣板臺門了。現(xiàn)在紹興一般人家,已經鮮見原汁原味的紹興老臺門,要想感受一下紹興老臺門的風味,就看這“周家老臺門”便可以了。這里,現(xiàn)在還在一定時候,給游客演繹紹興舊式請祝福菩薩的場景----大約要在春節(jié)期間來此才能一見。
這是五十年代的周家老臺門。
(后倆照片系網(wǎng)絡圖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