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你這一生,有沒有一些人的話,讓你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呢?
肯定有,仔細想想。
很多時候,說這句話的這個人是父母,或者是老師。
前段時候看到一個故事,一個知名主持人在一個節(jié)目上談起自己的人生轉(zhuǎn)折,提到了“一句話被判刑”這個觀點,讓我很震撼。
他提起自己小時候,長得陽光秀氣,是一個帥小伙,但是也很淘氣。
有一次,因為一件事被老師叫去,老師說“你以為長得好看就好嗎,就有用嗎?你這么淘氣,不認真讀書,好看的腦袋和驢子腦袋有什么區(qū)別?!?/span>
當時他只感覺到羞愧,開始懷疑自己的一切。
從此后他不敢穿新的好看的衣服,生怕老師說自己,甚至連紅領(lǐng)巾都不敢戴,因為覺得那是好學生才能戴。也不敢參加任何的學?;顒印?/span>
他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沒有了自信活力,自卑而謹慎。
直到升入初中的時候,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當?shù)匾晃恢鞒秩死蠋煟俏焕蠋熉牭剿谋磉_能力和音色后,跟他說,孩子,你天生就是一塊做主持的料。
這句話猶如一道閃電劈開他那渾沌的世界。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相信這位老師的話。之后,他就這樣一路努力,終于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主持人。
對孩子而言,一句話的威力有時出乎我們意料
特別是孩子最信賴的那個人,說的話如同人生判決書……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賞識性教育。
因為賞識教育能夠產(chǎn)生“羅森塔爾”效應。你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年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
之后,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校長和相關(guān)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8個月后奇跡出現(xiàn)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各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
學生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guān)注了他們,給了他們很多的暗示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受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影響。
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現(xiàn)在許多父母說自己也給了孩子正面的管教和鼓勵,但還是沒有教育好孩子。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期待過度,溝通不暢。
你表達愛的方式出了問題,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
你天天辛苦地說愛孩子,孩子卻天天痛苦地躲避你。
大多數(shù)父母都很忙,耐性不夠,心情也不好。焦慮的父母遠比平和的父母多;愛吼叫的父母遠比蹲下來溝通的父母要多;對孩子抱著強烈的成功期待的父母遠比愿意接受孩子普通的父母要多。
還記得達州一男孩高考后自殺,他在社交網(wǎng)絡的遺言里寫:考98分被罵、吃飯打嗝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一耳光打過來…
這種打罵教育讓孩子感受不到任何的愛。哪怕父母說這就是愛,但孩子感受不到,如同這個自殺的孩子留言說的:“有的時候他的教育方式太過可笑……說白了,套路太老,套路不深,我并不吃這一套?!麄冏屛矣星楦羞@方面的感覺的時候感覺到的不是愛。”
為人父母難,而為人子女,又何嘗不難呢?
你說這是愛,但這真是愛嗎?
你是什么樣,孩子就會怎么樣。
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一個黑人出租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孩子問媽媽:“為什么司機伯伯的皮膚和我們不一樣?”
母親微笑著回答說:“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chuàng)造了不同顏色的人?!?/span>
多么讓人感動的睿智而善良的回答呀!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機堅決不收錢。
他說:“小時候,我也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是母親說我們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個我…。”
我們說的話都在撒著不同的種子,善良的語言成就一生!
父母不能將自己理解的那些人生觀、宿命論附加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將自己那些悲觀的、憤怒的情緒傾瀉給孩子。
因為你說的那些話,會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原生家庭是形成這些觀念的基礎(chǔ)。
有些父母將自己心里那些陰暗的東西全部在孩子的面前傾倒,孩子就會吸收,日后成為一個讓自己都討厭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
有一個朋友在自己的博客提到:“一次,我開車回家經(jīng)過一條小路。因為是一條小路,大約也只能過一輛車。我只慢慢跟在自行車后面,不按喇叭。
自行車上的媽媽大約發(fā)現(xiàn)了后面跟著一輛巨大的車,兇神惡煞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意拉高聲音:這么小的路還開車,開什么車,有錢了不起??!
緊接著車后面的女兒也橫了我一眼,說:了不起啊。我無力爭吵,我一點都不意外她們兩個做出同樣的動作,那種眼神是一致的——對于自己看到的富裕的一切帶著不屑和仇恨。我那時就在想,家教真的是孩子人生的課題。”
其實,貧與富,在一個孩子的眼里,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的。很多孩子,小時候家里清貧,但是善良而勤勞的父母會讓孩子的精神富足。
這樣的孩子從來不會因為貧與富而去煩憂,富有富的過法,窮也有窮的快樂。
孩子很多的觀念都是受父母的影響產(chǎn)生的。父母的仇富、憤世嫉俗,會讓孩子也變成一個這樣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的影響是一生的。
特別是在10歲前,孩子的價值觀在不斷地變化,因為一個故事或者一件事、特別是父母的一句話就改變了。
人生沒有哪個時期比兒時那樣更具有活力、具有可塑性的了,而這也正考驗父母智慧。
愿你有一顆善良的心,給孩子善良
愿你有一顆愛的心,做好真正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