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禮作樂,根據(jù)社會狀況強調(diào)了“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在嘉禮之中,有成童禮、成人禮。又叫立志禮。成童禮即幼兒步入少年之禮。此禮告別童年,感恩立志,明心性,篤道德,以告四方,以孝父母,以行正道,以報國家。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八月初二兒童們在上元宮相聚,穿著新衣服,行拱手禮、叩首禮、交手禮,謝師恩、敬長輩、立長志。從此,當?shù)孛磕贽r(nóng)歷二月初二、八月初二定為“成童節(jié)”。
成人禮每月在上元宮舉行一次,成人禮,又稱冠禮、笄禮。古人對于冠禮非常重視,所謂“冠者,禮之始也”,男子二十歲要舉行冠禮,表示成年。女子十五歲,要舉行笄禮,將發(fā)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儀式有傳承、有創(chuàng)新。在上元宮農(nóng)歷每月初一舉辦“成人節(jié)”。從古至今,人決定民族興亡、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有詩云:
爹是脊梁娘是膽,身強體壯為本錢,
家庭和睦增福氣,兒女成才長臉面。
天賜良機皆都有,地呈分秒無向偏,
大千世界不可迷,名聲至重金不換。
周公為制禮教民、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求賢若渴殫精竭慮。有時候,他正在洗澡,有人對禮儀的事要請示,他就趕緊停下,用手握著散開的頭發(fā),直至聽完,然后再做好指示,給出決策;或正在吃飯,聽說有賢士求見,就趕緊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慌忙地去接見。 “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 的典故就出于此。曹操在《短歌行》里就贊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span>
周公堪稱后世為政者的典范。孔子把他的人格典范作為最高典范,終生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孔子曰:
"吾不復夢見周公矣。"
可見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xiàn)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lián)系在了一起。夢,經(jīng)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