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玉山
周朝的歷史,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時期,不僅諸侯混戰(zhàn),就連徒有虛名的周王室,內(nèi)部也在爭斗。到了戰(zhàn)國后期,竟然又分成了西周和東周。兩周各自為政,有時還互相攻打,真是夠亂的。
東周時期,周王室衰落,一天不如一天。在春秋的時候,周王還被諸侯口頭上稱為共主,偶爾打打他的旗號。到了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就被徹底拋棄了,各諸侯國紛紛稱王,與周王平級了。周王室蜷縮在洛陽一帶,土地不過百里,人口只有數(shù)萬,軍隊不到數(shù)千。然而,即使這樣,在王室內(nèi)部,仍然津津有味地爭奪王位,互相廝殺。
《史記》記載,公元前441年,周定王逝世,兒子們?yōu)閾屚跷?,爭得你死我活。長子繼位才三個月,就被其弟殺了。其弟當(dāng)王不到五個月,又被另一個弟弟殺了。這另一個弟弟當(dāng)了王,就是周考王。周考王還有弟弟呀,為了不讓弟弟再殺自己,周考王就把周室土地拿出一塊,封給了他,稱之為西周桓公。
后來,周室再次分封,又出現(xiàn)了東周惠公。這樣三分兩分,周天子連領(lǐng)地都沒有了,在周室土地上,又出現(xiàn)了西周和東周,周天子一無所有,名存實亡了。到了周赧王時期,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了,周赧王只好跑到西周,客居在那里,就像一個窮困潦倒的老頭,跑到別人家里討口飯吃一樣。堂堂周天子,真是可憐?。?/strong>
這個時候的西周和東周,仍然是洛陽一帶那塊小地方。因為名義上還有一個周赧王,西東周只能稱君,比諸侯王還矮了一輩。他們的周邊,是秦、楚、魏、韓等諸侯國,經(jīng)常對他們呼來喚去,不高興了,還要打他們一下。兩周夾在大國中間,日子很不好過。
有一次,秦昭王召見西周君。西周君不敢去,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派了一個說客去魏國,對魏王說:“秦王召見西周君,是為了脅迫西周,去攻打貴國的南陽。西周君不想與您為敵,想請您先出兵,西周君就有借口不去秦國了?!蔽髦芫瓦@樣,蒙混過去了。
又有一次,楚國攻打韓國的雍氏,韓國借機向東周索要兵器和糧草。東周已經(jīng)窮得叮當(dāng)響了,當(dāng)然不愿意給。東周君也想了一個辦法,派一說客,對韓王說:“楚國攻打雍氏幾個月,已經(jīng)很疲憊了。這個時候,您向東周要東西,不是表明您也疲憊了嗎?這明顯對戰(zhàn)事不利啊?!表n王一聽有道理,就作罷了。
還有一次,趙國蠻橫地奪去了東周的祭田。東周君心里很難過,但無可奈何。有個叫鄭朝的人說:“我有辦法把祭田要回來。”他就拿了三十斤黃金,去賄賂了趙國的太卜。
趙國國君生病了,召太卜詢問。太卜裝模作樣地掐指一算,說:“這是東周祭田的鬼神在作怪?!庇谑?,趙國趕緊歸還了東周的祭田。西周和東周,就是靠著這些小伎倆,在大國夾縫中艱難地生存著。
生存環(huán)境如此惡劣,但西周和東周之間,自己還在互相爭斗。東周到了該種水稻的季節(jié),西周就是不放水。東周很憂慮,就花大錢請來了說客。說客苦思冥想,想了一個絕招。
說客對西周君說:“我聽說,東周的百姓現(xiàn)在種植了麥子。這時候您放水,就會沖毀他們的麥子,讓他們顆粒無收。如果這樣做了,東周的百姓勢必仰仗西周,因此就會聽命于您了?!?/strong>
西周君聽說放水會淹了東周的麥子,很高興,就趕快給東周放水,并給說客賞錢。說客得到兩家給的賞金,滿心歡喜。
西周和東周,不僅暗斗,有時還明打,自己沒有力量,就去求別的國家?guī)兔?。有一次,西周用寶物賄賂楚國和韓國,想請他們幫忙攻打東周。東周君聽說以后,馬上派人對楚韓兩國說,東周也愿意獻(xiàn)出寶物,讓他們幫忙打西周。楚韓兩國見此情景,感覺就像兩個小孩子打架,十分可笑,不屑一顧,誰也沒有幫。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決定滅掉西周,派軍隊去打,西周自然不是對手。眼看就要性命不保,西周君只好跑到秦國,叩頭請降,把西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全部都獻(xiàn)給了秦國。秦國毫不客氣地接受了,西周就此滅亡。七年之后,秦國又滅掉了東周。這樣,歷經(jīng)八百多年的周王朝,算是徹底玩完了。
據(jù)說,西周和東周滅亡以后,兩位國君再見面的時候,才意識到彼此原來是兄弟。當(dāng)初,他們兩眼只盯著利益,沒有看到兄弟。現(xiàn)在,利益沒有了,只剩下兄弟了,但后悔也來不及了。
《史記》記載了許多戰(zhàn)國時期的小故事,故事雖小,卻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心態(tài)。請看下集《新視角讀(史記)》之五十五,戰(zhàn)國時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