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防止權(quán)臣篡權(quán),規(guī)定藩王有舉兵清君側(cè)的權(quán)利?!痘拭髯嬗?xùn)》中說:“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 1399年,朱棣就以“清君側(cè)”的名義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最終朱棣取得勝利,其中涌現(xiàn)了一批功臣良將,以姚廣孝、丘福、朱能和張玉最具代表性。
朱棣劇照
姚廣孝(1335年-1418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14歲剃度出家,法名道衍。早年曾游覽嵩山寺,相士袁珙對他道:“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劉秉忠是何許人?元初忽必烈手下重臣,參與機要,死后謚號“文正”,追贈太傅、趙國公。此人的特別之處在于僧人出身,袁珙將自己比作劉秉忠,姚廣孝聽后大喜。
洪武15年,被朱元璋挑選,陪侍各地藩王。姚廣孝以“臣奉白帽著王”結(jié)識燕王朱棣,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建文帝朱允炆開始削藩后,姚廣孝密勸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辦?”姚廣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靖難第三年,姚廣孝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朱棣順利奪取南京。朱棣稱帝后,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朱棣每次與姚廣孝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換回僧衣。
大明風華中的老和尚太稚嫩了,在形象上略顯不足,還是杜雨露老師的更形象。
姚廣孝
1418年(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可謂是壽終正寢。朱棣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追贈上柱國、榮國公。
張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原為元朝官員,后投降明朝,任燕山左護衛(wèi),隸屬燕王朱棣麾下。作戰(zhàn)驍勇,足智多謀,受到朱棣的器重。當時燕軍諸將 “張玉善謀,朱能善戰(zhàn)”,被朱棣倚為左右手。
張玉劇照
朱棣起兵時,張玉參與奪取北平九門,三日內(nèi)控制北平全城。隨后向朱棣獻策,以朱能突襲薊州,并迫降遵化守軍。張玉又奪取永平、密云,以二衛(wèi)精銳充實燕軍。
長興侯耿炳文率三十萬大軍來攻,當時諸將都認為南軍兵馬強盛,建議暫時避其鋒芒。張玉卻道:“南軍兵馬雖多,但都是新兵。我軍乘勝直趨真定,必能破城。” 朱棣大喜,以張玉為先鋒,在真定之戰(zhàn)中大破耿炳文,燕軍軍威大振。
朱棣聽從張玉的建議,北上襲取大寧(今內(nèi)蒙古寧城)。張玉隨軍前往,在兩個時辰之內(nèi)攻破大寧。朱棣收編寧王朱權(quán)所部兵馬,實力大增。朱棣將燕軍分編為中前后左右五軍,以張玉統(tǒng)領(lǐng)中軍,隨后大破李景隆。
燕軍進攻東昌(今山東聊城),朱棣被盛庸重重包圍。張玉、朱能都率部相救。朱棣與朱能會合,乘機突圍而出。張玉不知朱棣已被救出,仍在陣中沖殺,最終傷重力竭而死,時年五十八歲。朱棣傷心不已,功成后曾感嘆:“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shù)谝?/strong>” 。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懷遠(今安徽懷遠)人。早年便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曾隨朱棣北征。作戰(zhàn)勇猛,善于沖鋒。
朱棣起兵,參與奪取北平九門。隨后奪取薊州,殺死都指揮馬宣,攻破遵化、雄縣,生擒楊松、潘忠。真定之戰(zhàn)時,擊敗南軍主帥耿炳文,率三十敢死士追擊至滹沱河。耿炳文整兵再戰(zhàn),朱能躍馬大呼,直沖南軍,俘獲三千余眾。
朱能劇照
在東昌之戰(zhàn)中,朱能沖入重圍,拼死將朱棣救出。夾河之戰(zhàn),燕軍大將譚淵戰(zhàn)死,燕軍士氣大挫。朱能率軍趕到,連戰(zhàn)連捷,重振燕軍士氣。
1402年,燕軍在淝河戰(zhàn)敗,大將王真戰(zhàn)死。當時諸將都勸朱棣退兵。朱能按劍而起,道:“漢高祖十戰(zhàn)九敗,最終卻能奪得天下。而今我們連連得勝,豈能小有挫折便退兵而回,再向他人稱臣。” 隨后朱能率軍南下,在靈璧之戰(zhàn)中生擒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
因功封成國公,獲賜鐵券,位列功臣第二。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任命朱能為征夷將軍,率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征討安南。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七歲,追封東平王,謚武烈。
丘福(1343年-1409年),鳳陽(今安徽鳳陽)人。丘福出身行伍,早年便在北平服役,隸屬燕王朱棣麾下。朱棣起兵靖難,丘福參與奪取北平九門,控制北平全城。
丘福隨軍攻打真定,率軍沖入城中。白溝河之戰(zhàn)時,丘福率精兵直搗南軍中堅。此后在夾河、滄州、靈璧等戰(zhàn)役中,擔任燕軍前鋒。1402年,丘福與朱能自淮河上流偷渡,突襲南軍,擊退盛庸,燕軍順利渡過淮河。同年六月,隨朱棣攻入南京。
丘福劇照
丘福出謀劃策雖然不及張玉,敢戰(zhàn)敢沖卻可與朱能相比。燕軍每次打了勝仗,諸將都爭相言功,唯獨丘福落于人后。成祖常嘆道:“丘將軍功,我自知之。”
因功受封淇國公,朱棣欽定的靖難第一功臣,每逢奉命議政都列于首位。丘福與漢王朱高煦交情深厚,曾力勸朱棣立朱高煦為太子。
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任命丘福為總兵官,佩征虜大將軍印,率十萬精騎北征韃靼。因輕敵冒進,全軍覆沒。朱棣聞訊震怒,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真可謂晚節(jié)不保,朱高煦也少了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