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隊大院”孕育出兩位知名歌手:潘安邦和張雨生,遺憾的是他們均已辭世,追隨他們的外婆去了,眷村也幾乎無人居住,透著十足的蒼涼。
二人的故居均改建為紀念館,而且是近鄰,想必小時候二人即使不是很熟,也應該彼此認識吧。紀念館內陳設較為簡單,基本就是照片。
沿潘安邦故居向海邊行走,就能看到祖孫二人的雕像。
距離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三十年的時光已經流逝。
眷村人去屋空、狐盤蛇踞的殘破景象,也許會演繹出新時代聊齋。
那種圍墻系由當地“老姑石”修砌,目前為保護自然資源已禁止使用。
島礁環(huán)抱形成的澎湖灣,因其波瀾不驚,平靜如湖,故以湖命名。澎湖面積寬闊,日本的第五航空戰(zhàn)隊就曾停泊在此。可以同時容納“翔鶴”、“瑞鶴”兩艘航空母艦進駐的區(qū)域,現在倒是沒有看到什么軍艦,遇見的軍人也都是陸軍。
雖然金門防衛(wèi)部司令官的頭銜更響亮,但澎湖實際控制臺灣的命門。失去金馬無妨,澎湖一旦易幟,懸在臺島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就要砍下來了,鄭成功和日軍將領都是如此用兵。日占時期,澎湖與橫濱、基隆均設置了280臼炮,并在馬公存留大批火炮備用,五十年代很多裝在了臺灣海軍的艦艇上。飛機降落時,空姐提醒我們不要拍照地面景物,估計澎湖可能仍是一只老虎,藏起爪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