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體報道“精日份子”歪曲歷史的事件,筆者深感在那段艱苦歷史中我們的先輩們進行的全國抗戰(zhàn)、抵御日寇的事跡,很有必要被再次緬懷和紀念,為此筆者走進了被大家熟知的抗日典范“鐵道游擊隊”的發(fā)生地-山東魯南,將以連載的形式揭秘“鐵道游擊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老版鐵道游擊隊劇照
《鐵道游擊隊》是作者劉知俠根據(jù)真實歷史改編而成,后來的電影及電視劇都是以此作品為基礎(chǔ)進行拍攝的,其中被廣大群眾所熟知的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更是很多年輕人學習的榜樣,但真實的歷史中“劉洪”是兩個人,準確的說是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和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作者劉知俠把他們兩個人的事跡取其姓氏,以“劉洪”這個人物來表現(xiàn)的。
洪氏家譜中洪振海肖像(烈士唯一照)
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1910-1941),又名洪衍行。山東滕州羊莊鎮(zhèn)大北塘村,出生于貧苦人家,兄弟五人,洪振海排行老五,1925年春,其父親去淮南煤礦謀生,將洪振海寄養(yǎng)于山東棗莊其姐姐家中,跟隨姐夫在棗莊煤礦的鐵路上靠搬運為生,練就了飛身扒火車的絕技,又因其豪爽正義智慧過人,很快成了工人領(lǐng)袖。
劉景松
在共產(chǎn)黨人劉景松的指引下,洪振海開始投身抗日革命,1938年5月1日根據(jù)上級指示,在山東滕州墓山正式成立魯南抗日游擊隊“鐵道隊”(共有三支,以后的連載后詳細介紹),洪振海任大隊長,領(lǐng)導當?shù)剀娒耖_展了人們熟知的抗日活動,直到1941年12月9日在與日寇作戰(zhàn)中不幸中彈,犧牲于黃埠莊村東頭180米處,時年32歲。
劉金山
劉金山,1915年出生于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蔡莊村礦工家庭。他6歲喪母,8歲喪父,靠乞討和親戚接濟長大,1940年加入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洪振海烈士犧牲后接任鐵道游擊隊第二任大隊長,隨著抗日結(jié)束,鐵道游擊隊并入魯南鐵道局,并參加隨后的解放戰(zhàn)爭,參加淮海、渡江等重大戰(zhàn)役,任魯中南縱隊三O七團副團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