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田氏,乃舜帝姚姓(亦作媯姓)之后,周武王滅商,封舜之裔孫胡公滿于陳,為陳侯,其后為陳氏。胡公滿傳十三君至陳厲公陳佗。陳佗之子田完因避亂逃到齊國,改為田氏,傳至十代孫田和,自立為諸侯,后滅姜姓齊國,是為田氏齊侯,叫田太公,仍都臨淄(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太公傳孫田因齊,于東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稱王,是為齊威王,曾圍魏救趙,大獲勝利,武功顯赫,國政大治。子齊宣王田辟疆,發(fā)展學(xué)術(shù),在都城臨淄的稷下,聚集千馀學(xué)者,展開學(xué)術(shù)討論和學(xué)習(xí)文化,形成歷史上的“稷下學(xué)風(fēng)”。宣王之子齊湣王田地,曾因國勢強(qiáng)盛,于周赧王廿七年十月(公元前288年)與秦昭王稱帝,齊湣王稱東帝,秦昭王稱西帝,但到十二月時,又恢復(fù)稱王。不久,又與魏、楚共滅宋,三分其地。由于齊湣王的驕橫,燕聯(lián)合秦、楚、魏、韓、趙聯(lián)軍攻陷臨淄及齊國各地,齊只保有莒、即墨二城,湣王走死。湣王子齊襄王田法章有良將田單等,驅(qū)逐燕軍,收復(fù)齊土。襄王之子建立,閉關(guān)自守,國力衰落,最后于公元前221年,向秦將王賁投降。田齊自田太公建國,傳七君168年。其中自齊威王稱王,至王假滅亡,共稱王五王113年。
齊國版圖最廣時,東至海,北至河北滄州、文安,西至山東東平、魚臺,南達(dá)滕州、臨沂。
齊·威王 田因齊(前356—前320年)
齊威王田因齊,乃媯姓陳國之后,陳厲公佗之子陳完因國亂逃于齊,后仕齊改姓為田氏,傳至十代孫田和,自立為諸侯,后滅姜姓齊國,是為田太公,又叫齊侯,太公傳子桓公田午,午傳子田因齊,姜姓齊康公無后,奉邑盡入于田齊。韓、趙、魏因齊桓公田午才死不久,便乘喪伐齊之靈丘。六年,魯伐齊入陽關(guān)。晉進(jìn)軍至博陵。次年,衛(wèi)又攻取薛陵。九年,趙攻取甄。這都是威王即位以來不治理國家,委政于大夫,以致九年之間,諸國來伐,喪失了不少土地。
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說:“自您任即墨大夫后,毀謗您的言論天天報告我這里。但我派人去即墨考察,田野墾辟,人民自給,官府沒有停留之事,東方安寧,這是您不巴結(jié)我的左右近侍以求聲譽(yù)?!北惴饧茨蠓蛞匀f家之祿。又召阿大夫說:“自您之守阿邑,稱贊您的言行天天報告我這里。然使人考察阿邑,田野未開辟,人民貧苦。前日趙國攻甄,您不能前去援救。衛(wèi)取薛陵,您又不知道。這是您以厚幣賄賂我的左右近侍來為您作贊詞的?!碑?dāng)天,便命令把阿大夫及稱贊過他的左右近侍都捉去烹死。便起兵西擊趙、衛(wèi),敗魏于濁澤進(jìn)而包圍魏惠王,魏請獻(xiàn)觀邑以求和解。趙也歸還齊的長城之地。自此以后,齊國臣民才知道威王確有才干,初期只是韜光隱諱,以觀察全國情勢,一旦掌握實(shí)情,便大刀闊斧地實(shí)施自己的良策,使舉國上下震驚,人人不敢飾過遮非。務(wù)盡其誠,齊國大治。各國聞之,近廿年光景不敢侵犯齊國。威王又以騶忌為相,封以下邳,號成侯,又用淳于髠。
三十三年,與趙武靈王會于平陸。次年,又與魏惠王一起在城郊田獵。魏王問齊王說:“齊王有寶嗎?”威王答道:“沒有。”魏王說:“我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齊國是萬乘之國卻沒有寶呢?”威王答道:“我所寶的與您有不同,我的臣子檀子守南城,則楚人不敢向東來侵犯,泗上十二諸侯國都來朝拜。我臣盼子守高唐,則趙人不敢到東面的黃河捕魚。我的吏人有黔夫,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遷來徐州的人有七千馀家。我臣種首,使他防備盜賊。則道不拾遺。這些人可以光照千里,豈僅只照十二乘車呢?”魏惠王慚愧而回。
廿六年,魏惠王圍趙都邯鄲,趙求救于齊,威王采納段干朋之計,出兵攻魏之襄陵以解趙之圍。騶忌不喜歡田忌,便請于威王,命田忌率軍南攻襄陵。十月,魏攻陷邯鄲,齊因起兵攻魏,大敗魏軍于桂陵。于是,齊國最強(qiáng),自稱為王,以號令天下,是為齊威王。
三十五年,公孫閱向騶忌獻(xiàn)策誣謗田忌于威王;田忌得知,很氣憤,便率家丁襲攻齊都臨淄,欲得騶忌而甘心,不勝而逃。
威王在位三十六年而卒,子辟強(qiáng)立,是為宣王。
齊·宣王 田辟強(qiáng)(前319—前301年)
二年,宣王得知田忌受委屈,便召回忌面復(fù)任原官職。適魏又伐趙,趙與韓親切,韓便為趙請救于齊。宣王召集大臣商討是否出援兵,是早出兵還是晚出兵? 騶忌說:“不如勿救?!碧锛烧f:“不救,則韓且轉(zhuǎn)而歸附于魏,不如早救之。”孫臏說:“韓、魏的軍隊未疲弊而救之,是我們代韓受魏的攻擊,倒轉(zhuǎn)來反而聽韓的命令。且魏下決心要攻破韓、趙,韓見亡在眉睫,必向東面訴求齊國救援。我國因與韓密切關(guān)系而使韓晚點(diǎn)受魏所侵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了?!毙跽f:“好。”便暗告韓國使者答應(yīng)出兵。韓因恃有齊為援,便與魏交踐五次,都失敗了,只得聽從齊國的命令。齊國任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去救韓、趙,大敗魏軍于馬陵,宋魏主帥龐涓,俘虜魏太子申,史稱“圍魏救趙”的戰(zhàn)略。此后,韓、趙、魏皆托田嬰朝拜齊宣王于博望,盟會而歸。
七年,宣王又與魏襄王會于平阿南,次年又會于?。九年,又與魏襄王會于徐州,諸侯互相承認(rèn)為王。十年,楚圍攻齊之徐州。次年,與魏伐趙,趙決黃河之水以淹齊、魏聯(lián)軍,只得退兵。
宣王喜歡文學(xué)游說之士,如騶衍、淳于髠、田駢、接予、慎到、環(huán)淵等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在首都臨淄的稷下建學(xué)舍進(jìn)行討論,興起了稷下學(xué)風(fēng),有上千人前來參加學(xué)習(xí)和討論學(xué)術(shù)。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最大的學(xué)校和學(xué)術(shù)會議。
宣王在位十九年而卒,子田地立,是為湣王。
齊·湣王 田地(前300—前284年)
湣王三年,封田嬰于薛。七年,與宋攻魏,大敗之于觀澤。十二年又攻魏。與秦敗楚于重丘。次年,秦為了以連橫之策來破除合縱之策,便以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后又送涇陽君回秦,孟嘗君田文(田嬰之子)為秦相,后逃回薛。齊與韓、魏攻秦,直至函谷關(guān)。齊佐趙滅中山國。齊湣王自恃強(qiáng)盛,十月,與秦昭王互尊為帝,齊湣王稱東帝,秦昭王稱西帝。十二月,復(fù)稱王。十四年,齊與楚、魏伐宋康王而滅宋,三國共分宋地。又攻取楚之淮北,西侵韓、趙、魏,又欲併吞周朝,代為天下,鄒、魯?shù)刃苑Q臣?xì)w附,六大國都很慌張。這時,齊國達(dá)到鼎盛地步。但次年,秦攻齊取九城。十六年,燕相樂毅聯(lián)合韓、趙、魏、楚、秦聯(lián)軍攻齊,陷齊都臨淄,盡取齊國寶器財物,齊只保有即墨、莒二城。湣王逃亡于衛(wèi),衛(wèi)君稱臣招待,但湣王仍然驕橫毫無顧忌,衛(wèi)人便群起而攻之。湣王又投奔邾、魯、仍驕橫不改,邾、魯拒絕入境,遂走回莒邑。楚使淖齒救齊,因使淖齒為齊相,但淖齒趁機(jī)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國領(lǐng)土與財物。
這時,湣王子法章,變姓名為莒太史敫的傭人,敫之女對法章的狀貌感到奇特,認(rèn)為是個不同尋常的人,對他產(chǎn)生憐愛,并暗地送衣送食接濟(jì)法章,又與他私通。后淖齒離莒回國,莒人與齊國遺臣尋求法章而立為王,是為襄王。
齊·襄王 田法章(前283—前265年)
襄王即位,以太史氏女為王后,是為君王后,她是個賢后,生子田建。襄王居莒五年,齊將田單在即墨大敗燕軍,收復(fù)齊地。迎襄王回臨淄。襄王封復(fù)國功臣田單為安平君。十四年,秦攻齊剛壽。齊遭燕所破之后,元?dú)獯髠瑤缀跻货瓴徽?,襄王著重休息生殖以恢?fù)國力,無力侵略各國。
襄王即位十九年而卒,子建立。
齊·末王 田建(前264—前221年)
建六年,秦攻趙、齊、楚救趙。以后,齊末王建與秦表示友好,于廿八年,入朝秦王政。四十四年,秦王政吞滅韓、趙、魏、楚、燕之后,戰(zhàn)國七雄只剩強(qiáng)國之秦與弱國之齊。秦最后起兵滅齊。齊王建聽相后勝之計,不戰(zhàn)而降于秦。于是秦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秦將建遷于共(河南輝縣市)。
齊王 田儋(前209—前208)
田儋,狄人(河北高苑縣西北),乃戰(zhàn)國時田齊的王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派周市略地至狄,狄令守城不降。九月,儋偽裝其家奴犯法,捆縛其家奴,并率領(lǐng)一班少年去見狄令,請他處治,乘機(jī)擊殺狄令,而召豪吏子弟說:“諸侯皆反秦自立。齊乃古之正國,我是田氏王族,應(yīng)該為王?!彼熳粤辇R王,起兵擊走周市,并南進(jìn)平定齊地。
次年十月,秦將章邯圍魏王魏咎于臨濟(jì)很危急,咎派人求救于齊,儋率兵救魏。邯夜襲破齊、楚援軍,殺儋于臨濟(jì)城下,儋為王二年。儋從弟田榮收殘兵東走退保東阿。
齊人聞儋已死,乃立故齊王田建之弟田假為王,以田角為相,田間為將,以防秦乃諸侯入侵。
齊王 田假(前208)
田假乃故齊王田建之弟,于公元前208年十月繼田儋而立為齊王。儋弟田榮走東阿,秦將章邯追圍之。楚將項梁得知田榮被圍甚為危急,便引兵擊破邯于東阿城下。邯率軍西逃,梁緊追不舍。而榮怒齊人之立田假為王,認(rèn)為乃其堂兄田儋所建之齊國,田假本無功績,不應(yīng)為齊王。便自東阿引兵攻逐田假。假走依楚將項梁,其相田角走趙,角弟田間因前率兵救趙,亦留趙不敢回齊國。公元前207年,田榮乃立儋之子田市為齊王,自為相,以弟田橫為將,又再平定齊地。田假為王不到一年。
齊王 田市(前207—公元前206年)
項梁追擊秦將章邯,但秦軍源源不斷地前來增援章邯,項梁便派人促齊王田市發(fā)援軍,而田榮說:如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我便出援軍。”遭楚、趙的拒絕。田市怒,不肯出援兵。章邯大敗楚軍,殺項梁,楚軍東走。章邯渡河圍趙于巨鹿。項梁之侄項羽,從此便怨恨田榮。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兵救趙,大破秦軍,章邯投降。羽又西進(jìn)滅秦,便立諸侯為王。乃徙齊王田市于膠東,都即墨。田榮留市不去即墨,市的左右大臣說:“項王強(qiáng)暴,王如不去膠東國,必定危險。”田市心中害怕起來,便瞞著田榮,暗地到膠東去為王。田榮大怒,追殺田市于即墨,又攻殺濟(jì)北王安,自立為王,盡并三齊之地。田市為王二年。
齊王 田都(前206年)
田都本為齊王田市之將,亦系田齊王族。因隨項羽救趙,又隨項羽入關(guān)滅秦,立下大功。故被項羽立為齊王,都臨淄(山東淄博市臨淄)。田榮因未得到齊王之位,非常不滿,便出兵距擊田都,田都仍逃依項羽。為王不到一年。
齊王 田榮(前206年—前205年)
田榮,乃田儋堂弟,他殺儋之子田市,又擊走齊王田都、齊王田假,實(shí)際早已控制三齊之地,便自立為齊王。項羽大怒,便出兵攻齊,田榮也出兵至城陽拒戰(zhàn),榮兵敗走平原,平原人民殺了田榮。田榮為齊王二年。
項羽便燒毀齊地城郭,所經(jīng)過之地都被屠殺和破壞。齊人紛紛反對項羽。于是,田榮弟田橫收集齊之殘兵得數(shù)萬人。又迎擊項羽于城陽。這時,漢王劉邦乘機(jī)率領(lǐng)諸侯之軍打敗楚軍,攻陷楚都彭城。項羽得訊,即回軍擊漢軍于彭城,把漢軍趕回到滎陽以西,楚,漢兩軍相距于滎陽之鴻溝。田橫也乘機(jī)收復(fù)齊故地,立兄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任相,軍政大權(quán)全操于橫之手。
齊王 田廣(前205—前203年)
田廣為田榮之子,公元前205年四月,被叔田橫立為齊王。漢王劉邦使韓信東攻齊,齊使華毋傷、田解駐軍歷下(濟(jì)南市)以抗拒漢軍。漢使酈食其往說齊王田廣及相田橫,欲與連和。橫也同意,便??去歷下的守軍,放意飲酒,準(zhǔn)備派使者與漢王和議。但韓信卻橫過平原,乘齊軍無備之機(jī),襲破齊軍于歷下,進(jìn)入齊都臨淄。田廣、田橫認(rèn)為酈食其出賣欺騙了齊國,便烹死酈食其。田廣東走高密,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駐軍于膠東,楚使龍且率軍救齊。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齊王田廣與龍且之軍在高密會合,被漢將韓信、曹參所敗,龍且被殺,田廣被俘殺,漢將灌嬰追獲田光。田廣為齊王,僅三年。
田橫在博得知齊王田廣被漢所俘虜殺害,便自立為齊王。
齊王 田橫(前203)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齊王田廣之叔田橫,在博(山東秦安市東南)得知田廣被漢所俘殺,便自立為王,率兵攻漢將灌嬰,敗于嬴下(山東萊蕪市西北四十里)。橫逃到梁(開封市)依彭越。而韓信又進(jìn)軍膠東打敗田既,田既被殺。灌嬰又?jǐn)↓R將田吸于千乘(山東高青縣東六十里),田吸也被殺。三齊之地盡為漢王劉邦所有。田橫為齊王也不到一年。
后來,漢滅楚,劉邦自立為漢帝,以彭越為梁王。田橫怕被誅殺,便與部下五百馀人逃入海島山上(山東即墨市東一百里海中的田橫島)。漢高祖知田橫兄弟是最早平定三齊的,很有實(shí)力,且三齊賢人多歸附他,恐以后產(chǎn)生隱患,便派使者召他入朝,赦他的罪。田橫辭謝說:“臣烹了陛下的使者酈食其,今其弟酈商為漢將而賢。故此,臣恐懼,不敢奉詔入朝,只請為百姓,居守這個海島?!睗h高祖便命衛(wèi)尉酈商說:“齊王田橫如果來了,隨從的人敢動搖的,便拿下族誅?!庇峙墒拐叱止?jié)告以詔意說:“橫如來了,位大者封王,位小者封侯。不來,即發(fā)兵攻殺?!睓M乃與其部下二人乘驛傳到洛陽,行至尸鄉(xiāng)(河南偃城縣西)驛,田橫向其部下說:“我開始與漢王都南面稱王,今漢王為天子,而我為亡虜,北面尊事之,非常慚愧,又吾烹殺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其主??v然他畏天子的法令不敢加害于我,我獨(dú)不愧于心嗎?且陛下欲見我,不過欲一見我面貌吧! 陛下在洛陽,今斬我頭,馳馬三十里間,我的面容不會腐敗,猶可看到。”遂自刎,令其部下奉其頭,隨使者馳奏漢高祖。高祖嘆息說:“他們兄弟三人起于布衣,更自立為王,豈不是賢人嗎?”為之流淚,封其部下二人為都尉,派兵二千人,以王禮葬田橫。
葬畢,二人即從田橫墳邊挖二墓穴,亦自自刎從死。高祖聞而大驚,以田橫的部下客皆賢者,尚有五百馀人居于海島,又派使者召來,五百人得知田橫已死,亦皆自殺。于是天下人皆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人之心。
濟(jì)北·王 田安(前206年)
田安乃故齊王田建之孫,當(dāng)秦將章邯圍趙時,項羽渡河救趙,田安已攻下濟(jì)北數(shù)城,引兵投附項羽。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立田安為濟(jì)北王,都博陽(山東長清縣)。趙將陳馀與田榮共同反抗項羽,遂發(fā)兵攻殺齊王田市于即墨,七月還軍時又攻殺田安。田榮自立為齊王。田安為濟(jì)北王,僅有半年。
宋·康王 子偃(前239—前286年)
周武王滅商,封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于宋,公爵。傳三十二公而至宋康王子偃。
偃攻兄宋公剔成自自立為宋君,剔成逃于齊。十一年(公元前250年),偃自立為王,是為宋康王。康王不顧宋是小國,勢力還不夠強(qiáng),便大膽地起兵東向打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與這三強(qiáng)國為敵。自以為天下獨(dú)霸,便驕奢自大,以草囊盛血懸著,用箭射穿草囊,讓血四濺,名曰:“射天”。又嗜酒荒淫,凡群臣進(jìn)諫者便用箭射他。于是各國都把康王比為無道的夏桀,而叫他為“桀宋”。
偃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滅宋國,三國共分宋地,宋康王逃于魏國溫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