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號
天興(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是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年號,歷時5年余。398年6月,拓跋圭議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7月,從盛樂遷都平城。12月己丑日,拓跋圭正式稱帝,改元天興。[1]
紀年
401年(天興四年)十二月,拓跋圭遣常山王拓跋遵、定陵公和跋率軍襲擊駐高平(今甘肅固原)的后秦車騎將軍沒奕干。北魏虎威將軍宿沓干進攻后燕令支(今河北遷安西),后燕中領軍宇文拔援救令支不利,宿沓干攻克令支,并屯兵戍守。[2]
402年(天興五年),正月,北魏軍攻秦屬黜弗、素古延等部。十月,柴壁之戰(zhàn),北魏建國后最大的一次作戰(zhàn)。
403年(天興六年),北魏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重新激化。七月,拓跋圭削除了曾在柏肆之役圖謀自立的拓跋順的職務。同月,他以奢豪喜名的罪名處死平原太守和跋,并誅其全家。中壘將軍鄧淵的從弟尚書鄧暉與和跋關系很好,拓跋圭又將鄧淵賜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