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的教育科學方法主要注重的是人本主義的研究,教育敘事研究作為質的研究方法的一種運用形式,值得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學習和運用。本文介紹了教育敘事的特點、形式的,分析了具體的教學案例,并且對教育敘事在網絡時代的運用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了探討。
【關鍵詞】教育敘事、Blog
Abstract:What the present education scientific method is paid attention to mainly is the research of the humanism,educate and narrate and study a kind of application form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the quality,Deserve educator‘s more study and appli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ext educated characteristic , form of narrating, have analysed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and has done the discussion i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to the thing that education narrated at network age.
Keywords: Educational Narration、Blog
【引言】 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而基于blog的教育敘事則給現代教育帶來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 關于是教育敘事
第一、教育敘事的定義
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
敘事,原本是文學的一種樣式。簡單說,“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所謂教育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教育主體的故事敘說來描繪教育行為、進行意義建構并使教育活動獲得解釋性的意義理解。相對于以往的科學化研究而言,它更強調與人們教育經驗的聯系,并通過故事敘述來描述人們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經驗、教育行為以及作為教育群體和教育個體的生活方式。因此,教育敘事研究強調的不僅是客觀規(guī)律的發(fā)現,而且更加關注人們教育經驗的存在意義。在研究過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每個個體的生活現實基礎上,通過有關經驗的故事、口述、現場觀察、日記、訪談、自傳、傳記、書信以及文獻分析等,來逼近人們的教育經驗和實踐本身。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尋教育參與者的足跡,在傾聽教育參與者內心聲音的過程中,發(fā)掘教育個體或者群體行為中的隱性知識并揭示其蘊涵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教育研究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教育研究理論越來越抽象,但與教育行為者經驗的聯系則越來越少,造成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與分裂。一方面,教育理論中相當多的研究已經成為專家們自娛自樂的文字游戲,無法承擔起解釋和指導教育實踐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廣大教師在實踐探索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難以得到有效的理論總結和提升,并正在因為過度的理論話語強調而走向淡化和消失。在實踐過程中,理論話語的過分膨脹正在日益使教師們成為專家設計方案的被動執(zhí)行工具,從而使他們的日常生活逐漸喪失了應有的意義。于是,教育教學不再具有創(chuàng)造和實現教師自身人生價值的意義和樂趣。因此,重新走進教師的生活,喚起他們對教育教學工作意義的追求和深入理解,就成為面向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通過敘事,教師們不僅可以自由地表述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體驗,而且可以為自己的日常生活編織出豐富而深刻的意義,賦予自己的工作和生命以存在的價值。就此而言,我們也可以說教育敘事研究實質上是教師在生活中認識自我和把握自身命運的一種有效方式。
第二、教育敘事研究的核心與本質
由于教育敘事研究對日常生活的重視和強調,使得它很容易成為教師在改革研究中駕輕就熟的方法或工具,因而深受教師們的歡迎。但是,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教育敘事決不能僅僅停留于日常生活事件和個體內心獨特感受的簡單記錄和描繪,而是要高度關注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問題。這就要求研究不能滿足于一個個獨立的故事描述,而是要站在歷史和社會的整體性立場上,在對人生和社會的全面把握中去展開敘事。因此,一部好的教育敘事研究,不僅是教師自身心路歷程的真實反映,同時也是其他教師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礎和對照學習的鏡子。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敘事研究時,要努力把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經驗組織成有價值結構的事件,串綴成有現實意義的鏈條,從而使廣大教師每天平凡普通、單調重復的教育教學活動具有一種獨特的體驗和韻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將會對自己所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世界進行新的審視,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新的審查,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進行不斷的拷問,對自己行為的意義進行不斷的追問……這樣,教師就會在無意之間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并把自己過去接受的抽象理論置于實踐和理性的觀照之下,將對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回歸到鮮活的現實中去,既使理論接受實踐的檢驗和批判,也使實踐獲得理論的啟發(fā)和提升,從而使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二者在相互的滋養(yǎng)過程中都得到豐富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敘事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高度關注教師自身的內心體驗,重視教師的意義感受,讓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更要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反思和挖掘自我,表達自己的思想,成為自主的專業(yè)知識的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因為發(fā)生在真實情境中的教師生活故事,不僅包含著教師當下豐富的內心體驗,蘊藏著他們細膩的情感變化,而且還隱藏著人類文化積淀下來的隱性知識,顯示著教師對社會現實的獨特判斷,孕育著教師展望未來的遠大理想……所以,意義探索是教育敘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質所在,教育敘事必須在經驗中穿透經驗,在故事中穿透故事。只有這樣,教師的敘事才會喚起感人的映像,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讓人在感受教師靈魂深處顫動的同時,領略到育人過程中攝人心魄的感化力量,從而激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引發(fā)他們對教育問題和事件的積極思考,促進整體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和提高。
二、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自身同時充當敘說者和記述者,而當敘述的內容屬于自己的教育實踐或解決某些教育問題的過程時,教師的敘事研究就成為“教師敘事的行動研究”。這種方式主要由教師自己實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導下進行。它追求以敘事的方式反思并改進教師的日常生活。另一種是教師只是敘說者,由教育研究者記述。這種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師為觀察和訪談的對象,包括以教師的“想法”(內隱的和外顯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為“解釋”的對象。
上述兩種研究方式以不同的形式表達教育敘事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本人通過敘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認識,達到一種自我建構的狀態(tài)。教育研究者則更關注教師敘述的教育事件之間的關聯,盡量使他們所敘述的教育現象呈現出某種理論框架或意義,促進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的互動。
教育敘事研究特別適合于教師。因為教師的生活是由事件構成的,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師經驗的短篇故事。對教育事件的敘說,能使教師看到平時視而不見的例行事項的意義,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遇到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除了課堂教學的敘事以外,教師還可以敘述課堂以外的生活事件。教師一旦以類似于“自傳”的方式敘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著教師開始以自己的生命經歷為背景去反觀自己和觀察世界,內在地承受著對自己的言行給出合理解釋的思想壓力。這就促使教師進入沉靜思考的層面,不得不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從而可能激發(fā)出許多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這意味著他們開始不再依賴別人的思想而生活。這種教育“記敘文”使發(fā)生的事件不再隨記憶淡忘而成為無意義的東西,它以記述下來的形式保留了“歷史”,給看似平凡、普通、單調、重復的活動賦予獨特的韻味,從而固守了一份對這個世界和生活創(chuàng)造的意義。它比傳統的教育論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更能體現作品的研究價值。
教師自我敘述教育故事不是為了炫耀某種研究成果,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自我敘述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實際上會成為轉化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的突破口。
對于教育研究者而言,作教師實際生活的敘事研究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極富人文關懷和情感魅力的領域。但采用這種研究方式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研究者和敘說者(被研究者)之間必須堅持開放性、平等性的對話原則。在已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以權威的面目出現,所有的主動權都掌握在研究者手中,要么忽視被研究者、左右研究的過程,要么利用各種先入為主的暗示引導被研究者。這樣研究的對象,實際上并不是真實的被研究者,而是研究者頭腦中假設或創(chuàng)造出來的“被研究者”,這樣的教育研究是缺乏真實性的。已往教育研究的成果往往不能有力地指導教育實踐,其原因之一就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沒有平等的對話。在教育敘事研究中,如果沒有平等的對話,研究者就無法獲知或真正理解研究對象的真實態(tài)度與體驗。所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必須首先建立一種相互平等、信任的對話關系。有了這樣的前提,研究者才能探究到一個真實、真誠、自由的心靈世界,搜集到各種真實的材料,梳理出敘說者的實踐經驗,建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故事,從而實現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某種契合。這里的敘說者不僅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學校管理者等“人的敘說”,還包括學校文件檔案資料、建筑、校風校訓等學校歷史文化,以及學生檔案、日記、周記、作業(yè)本,敘說人的日志、自傳材料、圖片、信件等“物的敘說”。教育敘事研究既區(qū)別于已往純粹書齋式的研究,也不同于單純憑著思辨和文獻得出結論的研究方式。它從生活出發(fā),從事實出發(fā),從教育實踐出發(fā),“從學生以及家長的經驗與感受出發(fā)”,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人們的興趣和共鳴,“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聽到中國數以億計的平凡人物的聲音,尤其是學生、家長以及普通教師的聲音,讓我們透過他們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边@“不僅可以為目前討論中國教育的常規(guī)方式開辟另一條意義豐富的言說道路,而且能夠使中國教育政策的制定與落實過程變得更加完善?!???梢?,敘事研究是中國教育研究中值得提倡的一種研究取向。
三、 傳統教育敘事與基于Blog的教育敘事的對比
第一、傳統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1.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內容是已經過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 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際發(fā)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觀想像。教育敘事研究十分重視敘事者的處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敘事者的個人生活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教育敘事研究中,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里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
2.敘述的故事中必然有與所敘述的教育事件相關的具體人物。教育敘事研究特別關注敘述者的親身經歷,不僅把作者自己擺進去,而且把寫作的對象從知識事件轉換為人的事件。同時采用“心理分析”技術,對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行為作出解釋和合理想像。
3.教育敘事研究所報告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所以敘事研究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jié)、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師在某個教育問題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時,就要思考和謀劃解決問題、定出困境的出路,這里面就會涉及很多曲折的情節(jié)。
4.教育敘事研究獲得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歸納而不是演繹。也就是說,教育理論是從過去的具體教育事件及其情節(jié)中歸納出來的。
可見,教育敘事研究重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包括重視這些生活故事的內在情節(jié),不以拍象的概念或符號壓制教育生活的情節(jié)和情趣。這種研究,讓敘事者自己說話或讓歷史印記自己顯露出它的意義它面向事實,從事實本身尋找內在的“結構”,而不過多地用外來的框架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或濫用事實。從結果的表現形式來看,敘事研究報告體現為蘊涵細膩情感的敘事風格,既有細致翔實的故事性描述,又有基于事實的深刻分析;既力圖創(chuàng)設出一種現場感,把真實的教育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又要在眾多具體的偶然多變的現場中去透析種種關系,解析現象背后所隱蔽的真實,從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煥發(fā)出理性的光輝和智慧的魅力。
第二、網絡日志(Blog)作為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交流平臺給教育敘事帶來了新的發(fā)展
網絡日志(Blog)作為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交流平臺,將過去以書面為載體的敘事研究報告架構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上,實現了教育敘事研究的新發(fā)展:
1.教育敘事報告數字化,使得敘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復制,使敘事研究的傳播范圍全球化;
2.只要敲動你的指尖,你的故事便可以傳向網絡;同時,你可以方便地獲得別人的敘事報告資料;
3.以書籍、雜志、報紙為載體的敘事報告,生產和傳播的周期很長(年、月、日),Blog上的敘事報告可以每分每秒刷新;
4.正式出版的敘事報告,需要經過若干“守門人”的過濾,對以一般的教師和學生而言,投稿和發(fā)表的門檻很高,Blog實現了“個人出版時代”的夢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表你的敘事故事,與全世界的讀者共享你的研究成果。
5.Blog使敘事研究突破了研究者個人的小圈子,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讀者與研究者之間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智慧。
6.新興的Blog環(huán)境對人們提出了新的行為規(guī)范和要求,你必須自覺地遵守網絡上的版權道德,自覺地遵守四項基本原則,提高自己的信息倫理道德。
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Blog相結合,恰是一種天賦的完美結合。一個是教師的所思所想,一個是全球化的數字化的交流環(huán)境,二者融為一體,為每一個普通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我們驚喜地看到,以Blog為信息環(huán)境載體,不僅教師可以寫一些教學的反思、范例、經驗和感觸,為他人提供豐富的一線的實踐素材,而且可以通過發(fā)表在自己的Blog上,在線得到來自全國的同行
網絡時代的到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在教學上因為網絡使教學資源能夠共享,全世界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和教學經驗。Blog的到來為教育敘事搭建了一個網絡平臺,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blog上撰寫自己的教學日志,傳統的教學敘事是教師自己對自己教學的反思,而blog帶來的是資源的共享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教學反思也參考別人的教學反思,這個開放的平臺使教師的思維方式和對問題的看法不在局限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中,而是開放的、活躍的??梢栽谒衅渌喿x者的回復中得到啟示,可以在其他人的blog上找到更加有效、簡便、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育教學中有時候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科研和教學是脫節(jié)的,科研人員在研究過程可能出現一些不符合實際情況或者是在實際情況下不一定能夠順利實現的理論。而在blog可以給在科研工作中人帶來實際的參考教案,而且在所有教師的敘事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忽視的問題,這樣給教學研究帶來了方便。對于教師則可以在看了很多專家的blog找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而無法解決的問題的答案。
四、 具體案例分析
案例一:
《9+?》的教學反思
于城中心小學 沈銀燕
教學設計片斷: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主題圖:小小運動會)你能根據運動會場面,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生1:跑步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盒子里的飲料和盒子外的飲料一共有多少?
生4:……
二、 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師:引導列出算式 9+5=14 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
小組合作并交流。
生1:從5里拿給9,9+1=10,10+4=14
生2:從9里拿給5,5+5=10,10+4=14
生3:我接著數5個,10、11、12、13、14。
生4:因為10+5=15,所以9+5=14。
小結,小朋友們能想出這么多的方法來計算,那你在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
三、 課堂練習(深化提高)再次出示主題圖,四人小組合作,解決其它數學問題,并抽小組匯報,說說計算過程。
課后反思:
教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在舊的教材中,計算教學這一內容顯得比較枯燥、繁雜。在教師“精講”之后學生“多練。然而,學生往往就會在大量練習之后,興趣殆盡。在本課教學設計時,盡量體現《課標》的一些理念。
一、 體現問題性
問題是科研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課始,出示小小運動會的場面,請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fā)言,提出了許多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都給予肯定,這并不是說肯定了問題的本身,而是肯定學生在課堂上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可貴精神。
二、 體現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在本節(jié)課中,我兩處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索“9+5=?”這個問題時,教師先發(fā)給每個小小組一張白紙,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一人記錄每人提出的問題,然后組內合作解決提出的問題,最后組外進行交流。
三、 體現算法多樣化
在思考和交流中獲得算法多樣化的體驗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法?!绑w現算法多樣化”又是本堂課的重點,在課堂上,我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和思考者,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個案例是關于對自己的教學設計的反思,是教育敘事的一個方面,這個方面是針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反思。這是一個反思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的自我成長過程。當教師再過一段時間,自己的教學經驗繼續(xù)增加時他自己再看到自己的教學反思應該得到更大的啟示,從這個日志中得到更大的收獲。同時網絡是開放的,當其他的教師在網絡上看到這個案例時也得到啟發(fā),從這個教案中得到提示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合理、科學。
案例二:
這個案例是一個為了一個女孩寫的,我在這里引用阿湯老師的一段話:“有老師問我,你為虔虔寫手記,當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這些會怎么想?其實我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我也猜想不出這孩子的反應。不過,我在考慮是否將這些關于虔虔的手記讓她父母看看。呵呵,我也不知道她父母會有何感想。不過,不管怎么樣,我覺得只要我在做。只要孩子有所進步。做老師的就無愧與心了。”
這樣對一個學生進行的連續(xù)的記錄,其實這個女孩是幸福的,因為她有一個非常關心她的老師。同時在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鑒性,因為這樣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教育敘事報告中看出自己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女孩
生活背景:
虔虔,一個可愛的女孩兒。白凈的臉上嵌著一雙大眼睛。齊耳短發(fā),看上去特有精神。一身干凈的衣服,感覺就是一個生活在溫暖家庭里的女孩子。
媽媽,一個干練的女人,一個見過世面的女人。在電臺工作,負責點歌欄目。對教育孩子的理論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個母親的偉大與無奈。
爸爸,一個對工作熱心的人。雖沒有見過面,但是從與媽媽的談話中我知道他對孩子的教育是民主型的。爸爸在杭州工作,通常一個星期回來一次。遇到特殊情況也許一個多月都回不了家一次。但是與女兒的交流從沒有中斷過。
爸爸和媽媽都不是本地人,因此周圍親戚沒有。孩子是媽媽一手帶大的,爸爸長期在杭州工作。家庭缺少與朋友間的交往,親戚間的串門。讓孩子的生活圈子非常小,接觸的人和事少。平時不怎么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但是在媽媽單位喜歡與阿姨聊天,且能說會道。
學習背景:
我看了她的成績報告單。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59,數學:61。各科的成績均為“待合格”。作為老師馬上明白了這個孩子的平時學習成績。
聽虔虔媽媽敘述:孩子對學習已經失去了興趣。每次回家作業(yè),總是在媽媽的催促下潦草完成。字寫得不好看。對自己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參加學校的任何活動,不喜歡與同學交往。上課能專心聽講,但是幾乎不舉手回答。老師似乎也對她失去信心了。
我們的交流:
現在換了一個新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也許是好事情。在新的環(huán)境里,大家不知道她過去的表現。也許會重新樹立起對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雙方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興趣地去接受新事物。讓新環(huán)境帶給她一個全新學習信心。重拾學習的興趣。家校要進行密切地聯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一次作業(yè)記錄
我通常有個習慣,就是讓學生將當日的回家作業(yè)記錄在專門的一本作業(yè)本上,我們稱之為“家校聯系本”,如果我發(fā)現學生有在班級里的閃光點與缺點是時,我可以記錄在“家校聯系本”上,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記錄在上面,這個就作為我和家長溝通的橋梁。也是我們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簡便的渠道。
這天我也照例要求學生將作業(yè)記錄在“家校聯系本”上。我擔心這個新來的學生不會記錄,于是我走近看了看。字歪歪斜斜且不說,在20個長用字中,這孩子一共錯了6個?!邦A、劃、圈、遍、解、釋”這幾個字中,不是偏旁交換,就是聲旁寫錯,要么漏點加撇。我一看就知道,這孩子語文基礎并不好,平時沒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是我沒有批評她,而是細心地將她的錯別字圈出來,,讓她在一邊訂正3遍。因為是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她沒有過多的語言。有的也只是用她那眼睛來告訴我她知道的一切。
第一次的作業(yè)記錄,依稀讓我感覺這個孩子的語文成績并不理想。也只有希望她在我的教育下,有所進步。
(*讀后感:老師在第一次作業(yè)記錄中就發(fā)現了這個孩子的學習基礎不是很好,老師感到了任務的艱巨)
第一次談話
虔虔到我們班級算來也有一個多星期了,我沒有與她談過話。平時對她也沒有什么笑容。因為我了解到這孩子在生活中是個能說會道的人,只要一打開話匣子,三下五除二就能與大人聊上,而且她就是喜歡與成年女性聊天。我怕自己一不小心會被她“迷惑”與“俘虜”,呵呵,所以一直在她面前保持著矜持。只有在課堂上當她舉手回答問題時,我會抱以笑容給她,讓她有一個輕松的答問的時刻。
那一堂語文課上,我發(fā)現她手托著下巴,眼睛瞇成一條縫,似乎在思考著一些課堂外的事情。頭還不時的靠著桌子,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我心想,這個可是與她談話的好機會。于是下課后,我對著她說:“虔虔,你到辦公室來一下。”這個小女孩被我一喊,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跟著我,來到了辦公室。我讓她站在我身邊,問著:“虔虔,你說說看,這節(jié)課老師上了那些內容?”原本以為她會答不出,因為她剛才上課時沒有認真聽講。誰知,一翻回答讓我瞠目結舌?!拔覀儎偵系氖恰赌暇╅L江大橋》,老師您講了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還讓我們背誦了最后一個自然段,……”我心里“咯噔”一下,想:這鬼丫頭還挺機靈的。確實會說。我接著讓她背誦了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誰想她也能非常流利地背誦下來。
我一時無語。這個小姑娘眨巴著眼睛,略帶有驚慌地望著我。我的我臉突然間紅起來。為了在她心目中樹立起高大而不可親近的威望,我反而讓自己下不了臺階。我錯怪她了。于是我一改往日死板的臉,溫和地對她說:“虔虔,你這段時間上課表現不錯。同學都稱贊你聰明呢!可要加油哦!”此時的她才稍微放松了,微微一笑。
(*讀后感:其實是一個聰明的女孩,一節(jié)課以后就可以流利的背誦課文,看來這個學生是因為學習習慣的問題啦!,老師感到了欣慰)
第一次考試
虔虔這孩子進學校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已經熟悉了校園的環(huán)境,儼然是一個小主人的樣子。下課和同學玩玩鬧鬧,上課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地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作業(yè)雖然錯別字多,字是扭扭斜斜,但是每次作業(yè)都非常地認真??梢钥闯?,她確實花了時間與精力去完成作業(yè)了。
很快我們一個單元學完了,馬上就要進行語文、數學的第一單元測驗了??荚囍?,她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話語之間,她說了自己考試的目標。語文要在八十分以上,數學要考一百分。我沒有打擊她的積極性,還是非常支持地說:“恩,好樣的。有了目標你就更應該努力去學習了??!”小女孩臉上泛起了紅云,她點點頭,輕聲說:“好的?!逼鋵?,對于她來說,這一次考試非常重要。是給新環(huán)境里的所有人看,也是她在班級里威信樹立的前提。為了給她信心,我經常在班級同學面前表揚她。
(*讀后感:在老師的關心下,她開始進步了,而且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考試終于來臨了。數學先考,她交卷后,我問她:“虔虔,你覺得這次考試怎么樣?”她抬起頭來,露出少有的笑容說:“肯定九十分以上!”我相信了她,鼓勵著說:“明天語文考試,準備好嗎?”“恩!”一聲干脆的應答聲。事后我也沒有去問數學老師,這孩子考了幾分。我想等語文結束后再說。
第二天語文測驗。我觀察著她。整個人趴在桌子上,若有所思地答著題目。看著她那認真的樣子,我悄悄地走過去,望了望答卷。感覺干凈、整潔的試卷上爬滿了歪歪斜斜的鉛筆字,看來是很努力了。當收卷子的時候,我發(fā)現她的卷子上,最后一題看圖作文一個字也沒有寫。于是我找到她:“虔虔,你的作文為什么不寫?”“我不會!”簡單的回答讓我吃了一驚。我又說:“你這樣不寫會失很多分數的,要不要老師給你點時間寫?。俊边@個女孩子抬眼望了望我,搖了搖頭,示意不要了。天啊,我一開始以為她沒有時間寫,原來她真是不會寫!
第三天兩門成績出來了。一個讓我意料當中,但不想看到的成績,語文63.5,數學47。這成績,在班級中是從來就沒有過的啊。成績報給她后,唉!這小姑娘,一臉地沮喪。她似乎想不通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讀后感:這個結果打擊了老師和學生,因為她的基礎不好不是一兩天能夠解決的問題,要找出這個學生的問題所在)
與其母親的談話
成績出來了,我沒有找過孩子談話。怕孩子有什么想法,只是一直在課堂上鼓勵她,只要信心在,什么事情都會有成功的一天。我們每次四目對視時,我看到的是一雙渴望進步的眼睛。我還能忍心去說她?
那天中午,剛巧下雨,虔虔媽媽到教室來接她,我就順便與她談起這次考試的情況。這位對自己女兒充滿信心的媽媽,緊張的臉,一下子失去了笑容。等待著我的近似于宣判的成績,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這次考試呢,孩子自己是充滿了信心,我們也很努力地為她營造了一個自信的氛圍。孩子確實也進步了不少。這點我們大家都看在眼里。上課積極舉手了,說明她在動腦筋,說明她認真聽了,不是嗎?作業(yè)的錯誤率在減低,這就是最大的進步了。不過,這次考試成績,不夠理想!”這位媽媽急切地問:“考了多少?”“語文63.5,數學47!”殘酷的分數,還是將這個漂亮媽媽的臉蛋給扭曲了。空氣中突然凝聚了許多不可分解的水分子,灑在了這位媽媽的身上。后來才覺得那是雨水與淚水的混合物。為了緩和一下嚴肅的氣氛,我說話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的答卷情況!”
(*讀后感: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能夠進步,從這里可以看到家長焦急和傷心的心情)
“你看她整張卷子的錯誤地方主要有三個,一個錯別字一共扣了9分,二是閱讀理解題目幾乎不得分,三是看圖寫幾句話不會。不過從整張卷面反映出,虔虔這個學期學的字和知識基本沒有錯,還掌握得不錯。就是感覺她的理解能力與作文能力稍差了點。這是以前基礎打的不好。沒有在學習的時候好好去掌握。閱讀題目中的連線題也會錯,她就是沒有去讀短文,這些都是習慣問題?!蔽也煌5卣f著,虔虔媽媽一直在旁邊認真聽?!皽蠋?,從這張卷子來看,虔虔也是有進步的,是不是?”她疑惑地說?!笆堑摹蔽铱隙ǖ鼗卮??!斑@個學期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上課也不錯。整個人對自己的事情都很有信心,因為我這個是從她每一次地舉手中發(fā)現的。”我繼續(xù)說道。虔虔媽媽聽后還是覺得挺滿意的。我讓她中午早點到學校來問一下朱老師,數學的學習情況。
望著她那遠去的背影,我想到了天下哪個母親能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
晚上一回家,就接到虔虔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急切聲音:“湯老師,我想從這次考試中你也清楚地了解了虔虔的學習情況。我想說,她進步是有的……”“你放心,我不會因為這次成績而對虔虔有看法,應該說從這次考試中我知道了平時該怎么去輔導,自己也有了個方向。你放心,我不會因此而放棄的?!蔽抑浪膿?,一個母親的擔心??蓱z天下的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又有哪個孩子真正為自己的父母考慮過呢?作為老師來說,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我的學生,讓我的學生在期待中,在關懷中慢慢長大。
(*讀后感: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學校、家庭的全面配合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學生的進步不
喜悅中的“危機”
第二單元測驗中,虔虔卷面分數得了85分。其中有10分是經過我的提醒寫的。實際得分應該是75分。比第一單元的分數高出12.5分。是個不錯的成績。卷中的錯別字也有好轉,主要是作文失分。那天當虔虔把卷子拿回家時,父母都喜形于色。父親激動地在卷子上簽上“感
(*讀后感: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感到了幸福,學生的每一次進步也給了教師很大的成就感)
賞識教育,確實有效果。先不說分數,就是孩子的內心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她的心靈深處,已經對學習產生了某種變化。進而主動學習的時間多了,學習成績也就提升了。做任何事情的積極性更是顯露出來了。這一連串的反應,都源自于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固然是好,但是濫用了也就適得其反了。呵呵!一開始一味地要給虔虔信心,要給她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給她一個
(*讀后感:有時過分的關注一個學生,就讓這個學生對老師產生無比的依戀感,這是不利于教學的。教育一個是非常困難的,每一件事情要恰到好處)
教育一個孩子真的好難,既要“偽裝”,又要絞盡腦汁想辦法。對虔虔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但我會繼續(xù)。
虛心接受
在昨天的聽寫中,虔虔錯誤率太高了。作業(yè)本上只見一個個大紅圈圈。也一直回想她這段時間的表現,作業(yè)不太認真之外錯題比較多。一看到她聽寫成績這樣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晚托班時把他叫到辦公室,但我還是忍著不生氣。笑著對她說:“虔虔,過來。你看看自己的這次聽寫成績!”小姑娘進了辦公室似乎特別的不自在,手一直搓著衣角,眼睛不敢看著我,一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她的臉“唰”得紅了。一旁的我,突然看見她那紅紅的臉蛋,心中的怒火嘎然而止。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個兇神惡煞似的,內心不免自責起來。
孩子已經意識到錯誤給自己帶來的羞愧了,我還能以什么理由來責怪她呢?我讓她走近我,輕聲對她說:“虔虔,這樣的成績不太好吧?老師可不希望你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哦!”小姑娘點點頭,很爽快地回答:“知道了!”我讓她在辦公室把作業(yè)重新訂正了一遍,又囑咐她,晚上回家把聽寫錯的詞語再讓媽媽幫著聽寫一遍,并讓媽媽簽字。她又滿口答應了。這孩子,接受批評速度很快啊,我呵呵一笑!于是我放心地讓她回教室去上課了。
(*讀后感:教師要從學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發(fā)現她的不足之處,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夠打好堅實的基礎)
她的眼睛告訴我,她在撒謊!
一早,我剛踏進辦公室。只聽見一聲清脆的“報告”聲,隨著一聲“請進”進門的是虔虔。她非常自信地走向我,“
我?guī)蛬寢屚系匕辶耍?/font>
因昨天是三八婦女節(jié),我布置了一項任務,就是回家?guī)蛬寢屪鲆患?。因此今天的晨間活動,自然是大家交流完成情況了。先是分小組交流,大家討論的非常的熱烈。我望了望虔虔,只見她若無其事地與后桌的同學,說說笑笑。全然沒有了剛才那副樣子。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難道是我真是錯怪她了?唉,找個機會補償她一下吧!我心里難受極了!小組討論完后,我讓幾個同學個別來說。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在如林的小手中,我發(fā)現了虔虔的手。我拉著她手,輕聲說:“虔虔,你來說!”“昨天晚上,我?guī)蛬寢屚系匕辶耍 薄岸?,真能干!”然后是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此時我看到的是一張笑得特別燦爛的小臉。我的心也就舒坦了許多!
(*讀后感:有些時候教師也是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武斷的判斷一些事情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教育反思給教師自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省機會)
值日班長的誘惑
新一輪的值日班長要選舉了。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心目中班長的名字。教室里一下子沸騰起來。突然有一位女同學,高聲喊起來:“
于是我故意反問同學們,“你們選孫虔虔,總有個理由?。俊贝蠹揖蜖幭瓤趾蟮嘏e手說開了:
學生1:“我選她,是因為她平時看課外書非常的認真?!?/font>
學生2:“孫虔虔,平時很愛看課外書。下課,午間活動的時候總是捧著書看。而且看得很認真。”
學生3:“她上課的時候,總是舉手發(fā)言的。而且次數很多。”
學生4:“她到我們班后,進步很快。數學老師也經常表揚她的?!?/font>
聽著同學們的發(fā)言,我感到好開心。是的,虔虔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其實選虔虔做值日班長,正合我意。最近虔虔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似乎學習的激情有的缺乏。為了給她增加一點動力,我想值日班長也許對她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班級規(guī)定一輪值日班長的期限是3天,如果在這三天內管理班級表現突出者可以延任3天。而且值日班長是班級的最高榮譽,難得的機會。這對所有的同學來說誘惑力是非常大的。)
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虔虔光榮地戴上了值日班長的標志。她笑了,那種笑,是一個簡單的女孩子發(fā)自內心的笑。我也笑了,為同學們的可愛而笑,為同學們的細心而笑,為同學們的理解而笑!同學們的笑聲更響!
(*讀后感:每個學生都希望做班長,全班同學
“虔虔,加油!”
好久沒有找虔虔談話了,借她被評到值日班長的機會我要好好談談,想了解她的一些想法。午餐時間,我找了她。
也許是我平時對她太嚴肅了,當她走到我面前時,整張小臉緊繃著。我就問了:“虔虔,你被評為值日班長,高興嗎?”她點著頭說:“高興的。這是同學們第一次評我。”我詫異地問:“第一次?”她繼續(xù)說:“是的,以前同學們從來就不評我的?!蔽遗闹募绨?,愛憐地說:“我要祝賀你,在同學們心目中有你了。那你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 ?/font>
“恩,知道了!”
“開心!還板著臉?來,笑一笑!”
燦爛的笑容馬上爬在了她的臉上。面帶微笑的她繼續(xù)說:“媽媽肯定也很高興的,她會讓我繼續(xù)努力!”
“那好啊,繼續(xù)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女孩,抿嘴一笑,點著頭答應著!
我讓她回座位,好好做同學的榜樣??粗谋秤埃彝蝗桓杏X這孩子挺可憐的,一直以來在班級中是屬于學困生,沒有被評優(yōu)的機會。這一次,也許對她來說是這一輩子都可能是難以忘懷的。
學困生在班級中是不受歡迎的群體。往往受到同學的欺侮,老師的冷淡。所以對于評優(yōu)肯定是沒有機會的。這一類的學生,就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在班級做什么事情都不會輪到自己,有的甚至是是破罐子破摔,最后導致行為學習思想的墮落。給孩子一次表揚的機會,也許回改變他的整個人生。我很喜歡賞識教育,因為它讓我改變了一部分學生。讓學生能揚起自信的風帆,進行學習生活。
虔虔的“第一次被同學評到!”震撼了我。讓我感到肩頭的那副膽子更重了。
(*讀后感:在這里想到學習成績在我們教育中占了很大的部分,同時也在無形中成為了學生之間評定的標準。其實每個學生都想得到這個機會,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給予這些學生多一點機會也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成長)
第一次嘗試做“老師”
早操結束后,大家依舊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教室。遠遠就瞧見,虔虔的身影。早已在黑板上寫上了今天晨間活動的主題“我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同學,今天的晨間活動我們來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請大家把課題念一遍!”
同學們整齊地把題目念了一遍,非常地配合。這使得臺上的虔虔,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那就請同學們上來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吧!”
呵呵,把問題甩給了同學,自己在一邊聽起來。同學們呢,一個接一個,有同學非常認真竟然準備好了發(fā)言稿,氣氛不錯??墒牵€是一個接一個地叫,終于舉手的同學的沒有了。我悄悄地在她邊上說了一句,叫同學的名字吧,沒有關系的,他們都準備好的。
于是,她的膽子大了。呵呵,一下子講臺底下騷動起來了。尤其是那些平日里不愛發(fā)言的同學,最怕這一招了。呵呵,還是逃脫不了她那一叫。
也許是覺得再這樣叫下去,很沒有意思。她就總結了:“同學們看得課外書真多啊,下面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書吧……”
“今天的晨間活動就到此結束!”
臺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我發(fā)言了:“每個人都有第一次,今天虔虔的第一次非常成功地做了一回老師。不錯,只要對自己有信心,什么事情都會成功!”
瞧,她笑得多燦爛!
(*讀后感:每個學生都要經歷很多的第一次,給予每個學生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學會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這個案例是一個教師為她的學生記錄的,這里包含這個老師的心血。作為
也許這個女孩現在不知道,但是等她長大以后要終身感謝這個老師。因為她的老師為她記錄了她的成長過程,給予她正確的引導,使她的人生改變。她是一個幸運的學生,因為她的老師是一個好老師。
這個也就達到了教育敘事的目的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那其他的教育工作者在看到這個案例也可以和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進行比較,這樣在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fā),達到資源的共享。
五、教育敘事的新方向
我國教學研究的新走向具體表現為:
經驗總結到反思性教學 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反思不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也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其由單純的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變?yōu)?span lang="EN-US">"學習型"(或"發(fā)展型")教師;實現了教學與研究、教育與學習的一體化。
向問題解決--改變教師的提問方式教學研究并非在教學之外另外抽出時間來做研究,教學研究不過是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設法"解決"。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學研究的研究過程。 "問題解決"首先意味著教師發(fā)現并"提出"了某個"教育問題"。教學研究中的"提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它是一種"參與"、"介入"的態(tài)度,提問者已經"把自己擺進去"。這種"把自己擺進去"意味著提問者已經成為此問題的"參與者",而不是此問題的袖手"旁觀者";也意味著提問者已經成為此問題的"當事人",而不是隨意地提出一個問題,甩手等待"專家"來解決。 教師能否以"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的態(tài)度體溫、教師能否以"當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度提問,將直接影響著提問者"參與"教學研究的程度,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研究對教育實踐的"改進"程度。因此,有人將"改變教師的提問方式"作為教學研究的一條首要策略提出來。 但由于長久地沉湎與以" 重復"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師往往對"教育問題"視而不見,見慣不怪,習以為常。所以,教師"發(fā)現","提出"教育問題長需要校外的研究者以"對話","交談"的方式提供批判性教育理念,幫助教師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向敘事研究--改變教師的寫作方式 "敘事研究"(或敘事的教學研究)的主要使命是將整個教育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作為教學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 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教育"敘事研究"努力恢復被科學話語遺忘和壓制了的"教育個案"、教育事件"的合法性,這使教育研究領域一度發(fā)出"走向敘事研究"的呼聲,教學研究領域不少研究者將"敘事法"作為教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也有研究者稱之為"敘事研究轉向"。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它不只是關注教育"理"與"邏輯",而且關注教育的"事"與"情節(jié)";即使提出教育"理"與"邏輯",也使這種"理"與"邏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及其情節(jié)中成長出來。"敘事"型的兩類文章:一是關于某一節(jié)課或某一教學片段的具體反思,使之成為一份具體的教學案例(可稱之為"教學敘事")。二是關于教師與某個或幾個學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為一份具體的師生關系或學生生活的案例(可稱之為"生活敘事")。
4.重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本身應有相對獨立性,以超越現實并引導現實,但這并不意味著理論可以脫離現實;相反,理論只有密切聯系現實、體察實踐,才可能去引導現實的超越。從最終意義上說,理論只有指向實踐,才有其存在的意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兩種形式:其一是用理論本身去充實實際工作者;其二是把理論變成操作性強的技能技巧讓實際工作者依葫蘆畫瓢。問題在于當理論化為操作技巧時,其理論的精髓必然會減少,這樣怎能保證缺乏理論基礎的實際工作者運用超做技能時不偏離理論的本質?好的教育理論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教育的精神,用這種精神作為教育實際工作者的精神指南,讓實際工作者憑借被激發(fā)與獲得的教育智慧與教育精神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自己的教育實踐,而非簡單的教育"創(chuàng)制"。教育理論并非單純依靠作為中介的技術技能轉換而走向實踐。事實上,許多教育理論不可能化成規(guī)范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教育研究的關懷滲透到教育實踐之中,并影響現實教育生活的改善。
致謝:我的導
參考文獻:
1、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中小學管理》2003年第9期
2、岳龍,感悟教師的真實生活,《教育時報》
3、丁鋼,教育經驗的敘事研究,《教育時報》,
4、余文森,教育研究的新走向,《黑龍江教育》2003年第4期。
5、黎加厚,教育敘事研究、Blog與教師的成長,《教育時報》,
6、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吨行W管理》2003年第9期。
7、浙江海鹽縣教育局教研室“海鹽課改中心”網站上關于教育敘事研究的資料:http://kcgg.hyedu.net/lm_all.php?zid=1
8、黎加厚,當blog成為一種習慣,“東行記”,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0673.html
9、阿湯教育網志,http://typ.blogdriver.com/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