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壓力大,學習枯燥乏味,同學戀愛的榜樣作用,精神生活的單調,理想和勵志教育的缺位,使得青少年精神空虛,缺乏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氣,家庭溫暖缺乏,孩子感情孤獨。性教育和異性交往指導的缺位,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戀發(fā)生的概率。
早戀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青少年的體質也普遍增強了。與過去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發(fā)育得也更快更早,性成熟的時間也提前了。例如有的女孩十一二歲就來月經,有的男孩10—12歲就出現遺精。第二性征開始顯露,體內大量性激素的分泌,促使其性機能逐步成熟,容易產生性興奮、性沖動,進而催化了他們性意識和對異性的關注與渴望。
與此同時,青少年心理的發(fā)展卻落后于生理的發(fā)展。大部分青少年社會實踐面小,而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家庭對子女的保護意識更強,其獨立處世的機會更少,導致心理發(fā)展的總體水平落后于生理的發(fā)展。另外,心理各方面的發(fā)展極不平衡:一是性意識、性需要過早產生,自我意識和成人感迅速增強,對外界的需求較大;二是思維的片面性,分析鑒別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低。在這個心理矛盾錯綜復雜,身心發(fā)展明顯失衡的前提下,很多青少年不能選擇正確的社會生活方式,只顧眼前的快樂而陷入早戀泥潭。
早戀的家庭原因
很多孩子早戀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是結構缺失家庭(如單親家庭、再婚家庭或雙親缺失家庭)的孩子早戀現象較多。由于結構缺失,孩子長期缺少父愛、母愛,也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在心理上產生許多障礙而產生心理異常。當他們一旦遇到關心自己的異性,即產生強烈的好感、依附感。這也是師生戀、傍大款等“異代隔代戀產生的重要原因;二是教育失當家庭的孩子早戀的幾率較高。這主要包括不端行為家庭、不和睦家庭、過于苛刻家庭或過于溺愛家庭。這樣的家庭要么父母行為不端,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要么家庭不和睦,孩子很難享受家庭溫暖;要么家長要求過于苛刻,視男女交往如大敵,處處嚴加防范,結果反而事與愿違; 三是獨生子女增多,孩子獨處時刻增加,格外需要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
早戀的教育原因
一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目標單一,重智育,輕德育,無心育,偏離了“育人”的重心;二是部分青少年學習壓力大,學習枯燥乏味,同學戀愛的榜樣作用,精神生活的單調,理想和勵志教育的缺位,精神空虛,缺乏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氣,從而催生模仿成人戀愛的行為;三是性教育的缺失或不當。對學生蓬勃的性意識和性需要,很多學校都采取壓制和回避態(tài)度。既不正確引導,也不正面談論,更不適當安排讓其以合理的形式得到滿足。
早戀社會原因
四個方面社會原因成為青少年早戀的強大推手:一是隨處可見的性用品店,電視廣告露骨的性暗示,黃色書刊的泛濫,尤其是網絡充斥著低俗信息等等這都導致了社會成為一個隨處充斥著性刺激的環(huán)境;二是青少年文化產品缺失,使得青少年過早過多的接觸成人的娛樂文化,聽情歌,唱情歌,看言情小說,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三是社會風氣的整體下滑,使得青少年道德意識、自律意識、理想意識日漸淡薄,金錢至上,攀比之風盛行,使得青少年對早戀的免疫力降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