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自題金山畫像》中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著名的《前赤壁賦》就是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時候寫的。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文章是蘇東坡寫的,這沒錯。但現(xiàn)存?zhèn)鳛樘K東坡所寫的書法作品《前赤壁賦》是蘇東坡本人寫的嗎?
傳蘇軾書法《前赤壁賦》
蘇東坡的書法寫得有點肥,黃庭堅戲稱蘇東坡的字是”石壓蛤蟆“,我們想象一下,蛤蟆身材渾圓,還被石頭壓著,那不就是壓扁了的一團肉。
如果對比蘇東坡書法的外形與《蘭亭序》書法的外形,那蘇東坡的字外形簡直就是丑八怪。但是盡管蘇東坡的書法外表不像蘭亭那么秀美,但是蘇東坡深得蘭亭筆法,蘇東坡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書法天才,他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若我'( 《和子由論書》 )。因為他懂筆法,所以他懂得操控筆鋒,寫出來的線條盡管外表偏肥厚,但因為有力,所以肥而不膩。
左:《黃州寒食帖》VS右:《蘭亭序》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乾隆為什么寫不好書法?弄清楚這個問題,你的書法也能快速進步》中提到“筆法指的是萬毫齊力,也就是說讓筆毛一起用力。米芾所說的弄翰、得筆。董其昌所說的提得起筆。這樣寫出來的筆法效果,褚遂良稱“印印泥”,張旭稱“錐畫沙”,顏真卿稱“屋漏痕”,都指的是力透紙背的效果,萬毫齊力,讓墨汁通過筆毛的作用滲透到宣紙或(絹布)上,讓書法筆畫看起來厚重有張力,蓄滿勢。這樣的書法,我們就不單單欣賞其字形,重要的還是欣賞其神采。有神即如同人們神采奕奕的狀態(tài),無神即如同人們無精打采的樣子。”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來從筆法和神采的角度,對比欣賞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與寫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的《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1-3字:《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左:《前赤壁賦》VS右:《祭黃幾道》
《前赤壁賦》的書法筆畫顯得比較軟,而《祭黃幾道》書法筆畫比較堅挺,筆畫與筆畫組成字結構也比較緊湊,看起來就像一個人目光炯炯的樣子,顯得有神,而《前赤壁賦》像一個人剛午睡醒來睡眼惺忪,顯得沒那么精神。
《黃州寒食帖》寫于1080年,《前赤壁賦》寫于1082年,《祭黃幾道》寫于1087年。力透紙背的書法效果和神采,《祭黃幾道》與《黃州寒食帖》比較像。
左:《前赤壁賦》,右:《祭黃幾道》
那么《前赤壁賦》是哪來的呢?如果《前赤壁賦》是寫于《黃州寒食帖》之前,那么我們還可以說是因為當時蘇東坡的功力還沒到爐火純青。就像是趙孟頫四十年后回頭看自己20多歲所寫書法一樣,彼時功力火候還嫩了一些。
左1-3行趙孟頫40年后所寫VS右1行趙孟頫40年前書法
那么,如果傳為蘇東坡書法的《前赤壁賦》如果不是他所寫,那是誰寫的呢?他親自寫的《前赤壁賦》又哪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