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作業(yè);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寫作業(yè);人生自古誰無死,來生繼續(xù)寫作業(yè)……”開學不久,很多中小學生開始在論壇、微信上調(diào)侃寫作業(y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有的孩子選擇了抄作業(yè),有的選擇了應付作業(yè)……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該如何掌控好孩子學習和休息的平衡點,給他們一個歡樂多彩的童年記憶?
一、緊扣時間型
在限定時間內(nèi)完成不了作業(yè)就取消下一項活動 出招者:陳先生(孩子讀小學五年級)
有的孩子做作業(yè)不專心,注意力分散,喜歡玩一會兒,做一會兒作業(yè),這樣就效率低。家長[微博]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看孩子做了多長時間,更要注重他們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作業(yè),幫助孩子學會排除干擾,專心致志。
我的做法是這樣的,把孩子每天的常規(guī)活動分為幾個板塊,如看動畫片時間、打球時間、上網(wǎng)時間,但是學習也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我給孩子定下規(guī)矩,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不了該做的作業(yè),那么下一項活動便要取消。當然,我也不會太為難孩子,也給予他一定的彈性空間,如孩子可以把家庭作業(yè)分成“我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和“我需要幫助的”,他真的做不了的部分,可以等我下班回家協(xié)助他完成。我覺得,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獨立性。
二、營造氛圍型
幫助孩子成立學習小組,一起做作業(yè)互相促進 出招者:佟女士(孩子讀小學五年級)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氛圍,尤其是小孩子,平時在學校里,大家一起學習,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如果放假把他一個人丟在家,他可能就覺得拿起筆來做作業(yè)簡直是“度日如年”。
我在去年做了這么一個嘗試,把住在附近的孩子召集到家里來,為孩子組織一個學習小組,兩三個同學一起學習,這樣比較有利于孩子的進步。我還在客廳專門辟出一個相對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光線明亮,相對安靜,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孩子的用眼衛(wèi)生。此外,家里有老人看著,孩子們中午可以在我家吃飯。一起玩,一起學,孩子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我也覺得特別放心。
三、作業(yè)分先后型
書寫類的作業(yè)可晚點做,先讓孩子放松一下 出招者:冼先生(孩子讀小學三年級)
學校給孩子布置的作業(yè)比較多樣,有實踐作業(yè)、有計算類作業(yè)、有書寫類作業(yè),也有體育作業(yè)。我的看法是,應該把書寫類、計算類等作業(yè)放到晚一點的時候讓孩子去做。比如剛放學后,不安排孩子做書寫類的作業(yè),讓孩子有一個釋放期,舒緩一下校園學習給孩子造成的倦怠情緒。在學校上課期間,孩子對放學回家已經(jīng)盼望很久,甚至還沒放學時,就已經(jīng)在心里想著回家該怎么玩。一回家,又要進入一種與學校相同的學習模式,這會讓孩子一下子因為希望的破滅而陷于絕望,對作業(yè)產(chǎn)生厭煩情緒。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也不要不斷地給孩子增加作業(yè)。家長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看不得孩子玩,如果孩子抓緊時間完成了作業(yè),就會再給孩子增加作業(yè),而大多是給孩子買練習冊,讓孩子做重復性的練習。這種方式不但沒什么效果,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四、獎勵激發(fā)型
用小獎勵來激發(fā)孩子做作業(yè)的興趣出招者:都先生(孩子讀小學四年級)
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你懲罰他,但這樣不如他完成作業(yè)時你獎勵他的效果好。當一份作業(yè)看起來很多時,我通常把它分成好幾份,按份設獎。每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份時,我就給他一個獎勵。比如,跟孩子約定,如果他完成了作業(yè)的三分之一,我就可以允許他看半個小時電視,完成了二分之一,就可以得到一支冰淇淋,等等。
通常,我會讓孩子自己設定獎勵清單,他想要什么,可以事先說給我聽,不要太昂貴的,也不是什么特別大的獎勵,可以是零食,可以是小玩具,也可以要求跟大人一起下棋、騎單車,或者周末去爬山、下館子,等等。這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就可以保證給予孩子源源不斷的獎勵了,孩子也對獎品充滿了期待,對學習充滿了興趣。
□記者趙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