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 | |||
用法用量 | 成人和12歲以上兒童:每日1片口服。 | ||
藥理作用 | 長期和短期動物實驗都表明咪唑斯汀有令人滿意的藥理學特性:①抑制組胺誘導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腫及支氣管痙攣;②抑制抗原誘導的組胺釋放、花生四烯酸誘導的皮膚炎癥、5一脂氧合酶活性、中性粒細胞遷徙、被動皮膚過敏、支氣管痙攣及休克;③在腦電圖上無潛在的鎮(zhèn)靜作用;④無心血管作用;⑤無致畸、致突變或致癌作用。咪唑斯汀在試管內(nèi)和體內(nèi)對組胺Hl受體都有高度親和力,對H2受體沒有親和力。在試管內(nèi),咪唑斯汀對H1受體的親和力比對其它受體(腎上腺能a1和a2受體、多巴胺能D1和D2受體、5一羥色胺能1、2、3受體)的親和力大20-2100倍。動物試驗表明,咪唑斯汀抑制組胺誘導的支氣管收縮的作用與西替利嗪相當,而比氯蕾他定強7倍。靜脈給藥時,咪唑斯汀抑制組胺誘導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比阿司咪唑強3倍。用皮內(nèi)注射組胺誘發(fā)風團和潮紅反應來觀察咪唑斯汀抑制組胺作用的劑量依賴性關系。與安慰劑相比,2mg咪唑斯汀即可顯著抑制組胺的作用(p<0.001),10mg或20mg咪唑斯汀分別可達對風團或潮紅反應的最大抑制。在花粉過敏的患者,咪唑斯汀可似抑制受累皮膚部位的細胞間粘附分子的釋放。咪唑斯汀還有抗其它炎癥介質(zhì)的作用,以口服咪唑斯汀預處理大鼠(0.1-10mg/kg)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誘發(fā)的水腫,而以其它第二代抗組胺藥則無類似效果。因此,咪唑斯汀的抗炎作用不是由阻斷H1受體所介導的。實驗表明咪唑斯汀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白三烯的產(chǎn)生、嗜堿粒細胞表面CD63的表達和花生四烯酸誘發(fā)的水腫。所以,咪唑斯汀既有抗組胺、抗過敏作用,又有抗炎癥作用。 | ||
適應癥 | ①不僅有抗組胺H1受體的作用,而且有抗其它炎癥介質(zhì)的作用;②抗組胺作用不僅起效快而且持續(xù)時間長;③主要經(jīng)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代謝,藥物相互作用少;④不影響心臟復極化,無QT間期延長等心血管副作用,安全性好;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作用少,無嗜睡,耐受性好。作為一種新型抗組胺藥,咪唑斯汀應用于治療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效果令人滿意。因其還有抗炎作用,還可用于皮炎中的抗炎癥反應。 | ||
不良反應 | 耐受性與不良反應咪唑斯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應比其它第二代抗組胺藥少而輕。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咪唑斯汀極少進入腦內(nèi),常規(guī)劑量的咪唑斯?。?0mg/d)不產(chǎn)生嗜睡或運動受限。研究表明:咪唑斯汀口服劑量在30mg以下時不產(chǎn)生主觀和客觀上的鎮(zhèn)靜作用。Patat等研究了健康受試者服用咪唑斯汀10mg/d1周后的精神運動狀態(tài)和駕駛情況,發(fā)現(xiàn)在駕駛能力、閃爍停閃閾(flick fusion threshold)方面,咪唑斯汀與安慰劑的作用相等。服用咪唑斯汀近8h后駕駛速度減慢。二、心血管系統(tǒng) | ||
制劑 | 片劑:每片10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