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87版電視劇《紅樓夢》吹上了天,但實際上是一副缺了腦袋的死魂靈。
核心段子漏拍了一大半
受當時思想氛圍影響,以及紅學專家審美能力的低下,砍掉了第一、五、七十八回等核心段子。
原著寫明紅樓的“主旨在幻”“萬境歸空”,被刪掉了。第一回是全書總覽,佛、道、人本、拒絕補天是紅樓夢的核心思想,佛道哲思精華,在87版基本沒有表現。
第五回是大結局,紅樓12曲和相關的內容草草而過,基本沒有表現。
第七十八回是整部紅樓思想藝術的高點,核心中的核心,是佛慈悲、道家天生好自然、作家人文情懷、寫作才能的五彩斑斕流光溢彩。但87版草草幾句詩詞結束,是最大遺憾。
演員有遺憾
最完美的演員是寶玉、劉姥姥、晴雯。
王熙鳳演的不錯,但缺少華貴氣質,
陳曉旭演的也很牛,但有兩大缺點,一是王導說的長的不算很漂亮,也就是離原著的弱柳柔絲有差距。還略顯胖,尤其是臉型,劉亦菲的臉型比較符合原著,但一個表情打天下的演技也顯然不搭。再就是陳曉旭還淚的演技還不充分,“用一生的眼淚還給他”,她做到了嗎,顯然深度不夠。
87版還有兩個外傷:
紅學專家添亂惡俗情節(jié)
典型的是秦可卿和賈珍在天香樓淫亂的情節(jié),原著根本就沒有寫,只是所謂的評書人脂硯齋側批的一段話。暫且不說脂硯齋是胡適、陶洙偽造出來的史實,離開原著胡亂添加情節(jié),是明顯的敗招。
再就是賈寶玉被官兵擄去服苦役,黛玉誤聽傳言他死了,于是就把詩帕和詩稿燒掉。明顯抄襲民國時期抓壯丁的文學情節(jié)和抄襲高鶚的焚燒詩稿情節(jié)。你不用高鶚的后40回也就罷了,但又要抄襲別人焚燒詩稿的情節(jié)。完全脫離藝術邏輯。
黛玉思念寶玉去死,說得過去。但寶玉死了,還要燒掉他的詩稿,邏輯不通,應該保存他最珍貴的遺物才對。這就是紅學專家偷摸鬧出的笑話。
后40回除了黛玉焚燒詩稿有詩意外,寫的很垃圾。竊以為要重拍,最好拍前80回。前80回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小說。第五回就是大結局。
比如第五回要這樣拍可能好些:
第五回是紅樓的經典段子,天籟之音。是無相之畫,無弦之韻,無哭訴之悲慟,無歌之詠嘆。
寶玉睡夢里忽聽山后有人作歌曰: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
音樂隨起。
湖旁岸柳,村邊桃研。仙姑影出,鳥驚庭樹。
纖腰之楚楚,回風舞雪。
出沒花間,宜闐宜喜。
徘徊池上,若飛若揚。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
其潔若何?秋菊披霜。
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
其文若何?龍游曲澤
。。。。。
等等,這些完全有可能轉化成電視畫面的藝術韻律。
設想紅樓十二曲,借用歌曲聯(lián)唱和音樂劇的表現,通過歌畫結合,拍成一場接近原著的音、歌、畫、詩、舞為一體的全新電視藝術,拍成一場完完全全的歌舞晚會。不要人為設計拍成幾集,只要能完整表達原著,哪怕成三集五集,也絕不嫌長。這樣,既能較好的保留原著精華,也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藝術樣式,給人以強烈的視聽沖擊,才能真正顯示導演的大師靈感,王者氣派。
中國有這種人嗎?